最近很多银行粉经常跟我抱怨说央妈总是在公开场合说让银行让利实体经济,这不是撸银行的羊毛么?再撸银行都要被撸秃了。我只能说你们太不了解央妈了。商业银行都是央妈的娃。亲妈怎么可能撸娃的羊毛。我觉得多数人的认知偏差在于对银行,实体经济和央行的关系认识不清楚。
1,央行的职能
央行是中央银行的简称,央行具有3重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央行发行货币的权利,央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银行的银行是指央行在整个银行体系内处于领导地位,并与银行进行存贷汇相关的业务,简单地说就是央行通过金融手段调控商业银行的行为。政府的银行是指央行要帮助贯彻国家的金融政策,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所以,可以看到央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代表了实体经济一方,而作为银行的银行有代表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所以,这就决定了央行在工作中的策略不会显著偏袒一方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也就是俗语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2,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的关系
市面上有很多黑银行的舆论将银行说成是实体经济的吸血鬼,说明多数人并不真的理解银行。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实体经济从收益中分出一部分,让渡给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实体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的利润自然就会受损,而实体经济繁荣的时候,银行的利润也会随着变好。所以,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让利实体经济有利于银行平滑自身的业绩周期。
3,不要看央妈嘴上喊什么,而要看央妈干了什么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看央妈说了什么,而要看央妈做了什么。央妈喊着让银行让利其实是对银行的一种保护,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不好,银行赚太多利润一定会被政府盯上的。与其这样不如先自觉让利。如果搞成高速公路那样半年不收费,那才是哭都来不及。央行最近3个月一直在干的一件事就是注入短期流动性。降准,MLF,逆回购五花八门的补血药材轮番上。其结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改变了市场的利率曲线。我们对比一下2019年底和现在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如下图1所示:
图1
在图中蓝线(现在)和红线(3个月前)的间距从左往右逐渐收窄。
这表明伴随着央行的不断放水,利率曲线变陡峭了
。这意味着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间的差距拉大了。如果图1看不明显,我们可以看一下表1。从表1可以看出3个月和1年,3年,5年之间的收益率差距在今年明显拉大了。我们都知道银行净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期限错配。通过稳定的短期负债匹配高收益的长期资产。当短期和长期收益率的差距拉大时,银行的息差空间就会增大,反之就会缩小。所以,就目前看,央妈的放水措施非但没有损害银行的净息差空间,反而加强了银行的净息差。
表1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去观察。1年期同业存单和1年期LPR利率,一个代表同业存单的利率水平,一个代表贷款利率的水平。我们可以看一下2019年12月20日以来每个LPR定价日的利率数据,如下表2所示。在12月20日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利率差距是1.05%,而到了本月这个利率差距达到1.65%。
表2
虽然同业存单利率并不能代表银行负债的全部,但是同业存款利率连续大幅走低背后体现的是流动性极其充裕。充裕的流动性会引发所有资产的收益率走低,对应的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利率都会跟随走低。所以,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幅度很可能持平或略大于银行贷款利率的下行速度。
因此,结果可能是,银行对实体经济让利,央行通过注入充足流动性给银行让利。最终,流动性依靠其它池子吸收掉,至于是哪个池子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说央行在撸银行羊毛是典型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