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自我有童年记忆开始,每晚7到8点,家中电视就是雷打不动播放央视一台的新闻联播。等到国际新闻时段,少不了有关中东冲突、巴以冲突、自杀式袭击、阿拉法特、沙龙、内塔尼亚胡、OPEC组织威胁减产或提价……这些遥远中东的人和事,几乎每日不落地出现在一个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里。
成年后,因着对希伯来文明和历史的兴趣,我细读了《希伯来圣经》,翻阅过现代以色列建国史,包括“以色列国父”魏茨曼、“铁娘子”梅厄夫人、贝京、摩西·达扬等人的传记和事迹。尤其读到五次中东战争始末,那种艰苦与荣耀,如神迹般的绝处逢生、转败为胜,令人为之惊愕、赞叹,不由感到历史在冥冥中似乎确有某种命定。
如果你是个文青,那多半看过或至少听说过大卫·里恩执导的史诗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如果再进阶一些,也许你会读过这位年轻牛津学者的战争回忆录《智慧七柱》。有关他的传记、电影和他的个人回忆录,则从一个西方帝国代理人的视角,讲述“一战”中著名的阿拉伯大起义。因着劳伦斯优美、敏感、饱含个人情感的叙述,你会为沙漠部落贝都因人的英勇、慷慨和高贵所打动,愤怒于英法的背信弃义,并对早期犹太复国运动领袖的精明和算计留下不那么正面的印象。
看看,如果我们只了解阿拉伯人及其同情者讲述的故事,或只读过犹太人过去和今天的辉煌战记,就难以真正理解中东问题为何会如此棘手——在我们蓝色星球的这个“火药桶”地带,和平是短暂的,仇恨、冲突、流血似乎永无止息。那些存在于我童年记忆里的自杀式袭击、残忍的报复行动到今天仍在继续,眼下正在进行中的“10·7”事件/战争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这或许正是刚刚去世的基辛格博士、这位“20世纪最伟大外交家”的不凡之处——作为德国犹裔难民,他有15位骨肉至亲死于纳粹大屠杀。但在早年从军以及后来的外交官角色里,他超越了个人和族群的仇恨。1973年中东赎罪日战争爆发后,正是在他的穿梭外交和对以色列的说服、施压下,使得主动挑起战争、又败于以军之手的埃及得以保留最重要的武装,还通过谈判拿回了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时任以色列总理、被誉为“铁娘子一号”的梅厄夫人,一度被基辛格提出的、明显有利于埃及的停火和谈方案气得不行,愤怒地指责他出卖了以色列的国家利益,也背叛了犹太同胞和自己的历史。
事实上,这种让胜利者保持克制并做出让步、让各方力量保持大致平衡的和平方案,后来被证明是最明智的——中东迎来一段和平时期。梅厄夫人后来也满意地说:“那以后再也没有以色列人死于埃及人之手。”
基辛格何以具有这种魔法师的神奇能力呢?我想,这是因为他看到并理解了中东战事的另一面,也即以色列生存和安全的对立面——以埃及总统萨达特、叙利亚总统阿萨特为首的阿拉伯精英们的尊严、受损的骄傲与伤痛。
能真正造福于人类的现实主义政治家,是把握故事的A面、B面和C面后,做出正确决策的那一个。
写非虚构故事的人也是如此。(点击标题即可阅读《阿拉伯的劳伦斯:现代中东的缔造者和一段犹太人的复国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