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明福建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明福建

漳州:“身后事”办成“放心事”生态葬成为新风尚

文明福建  · 公众号  ·  · 2025-03-24 17: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福建漳州市创新生命公园建设,着力破解殡葬改革中一系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生态殡葬服务体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落叶归根,慎终追远,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如何办好“身后事”,把百姓关心关注的事情办成“放心事”,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民生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福建省漳州市委、市政府健全完善机制、高起点部署、高质量落实,始终坚持以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决策和部署,推动殡葬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将生命公园理念融入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编写方便百姓好记易懂的“八句操作口诀”,让生命公园的理念深入人心。生命公园通过破解殡葬难、殡葬贵等问题,同时做到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并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发挥群众智慧力量,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殡葬服务体系新格局。

目前,漳州生命公园覆盖595个行政村,今后可提供超60万个穴位及广阔的草坪葬、树葬、花葬空间,惠及广大农村人口。
回归自然
践行绿色殡葬新理念
在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的村级生命公园里,果香阵阵飘来,每块占地不超过0.4平方米的“生命里程碑”在果树林枝繁叶茂的荫护下,错落有序地安放。
下河乡下河村是近年来漳州市纵深推进殡葬改革的一个缩影。自深化殡葬改革以来,漳州市聚焦“人本”殡葬、“绿色”殡葬、“惠民”殡葬、“文明”殡葬,一切从百姓的需求出发,根据“分期分批实施”原则,实现“应建尽建”。
“生态性”是漳州市生命公园的一大显著特点,秉持“先公园、后安葬”的建设理念和“多种树、不砍树”的生态理念,坚持不改变地形地貌,不搞大拆大建、推行生态化、自然化生命公园,确保绿化率达60%以上。因地制宜建设枇杷园、柚园等主题生命公园和花草葬等生态葬法,采用可降解骨灰盒进行深埋,实现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殡葬习俗的有机融合。
与此同时,漳州市生命公园始终坚持“节地性”。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未来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墓葬可能会出现“死人和活人争地”的现象,绿色殡葬成为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生命公园严格按行政村人口数测算用地规模,占地控制在3亩—5亩,每个墓穴不超过0.5平方米,每亩安置骨灰300个以上。卧碑式生命里程碑形状自然像雕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公益性”也是漳州市生命公园的关键词。市政府每年拨出一定财政资金进行奖补,发动乡亲自发捐资捐建,提倡群众自愿众筹,有力推动生命公园建设。收费标准由村民代表大会议定,每个墓穴1000元—5000元不等。与经营性公墓穴位均价相比,生命公园每个穴位可为群众减少费用近2万元。此外,生命公园提倡为村里特困低保户、百岁老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先贤等提供免费骨灰安葬服务,是名副其实的惠民殡葬。

改革破题
探索现代殡葬新模式

“生命公园建设是一件人心所向、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我担任村主干20多年来,从来没有哪一件事像建生命公园这样受到群众的欢迎,百分百支持。”诏安县马城村党支部书记李平顺谈起生命公园忍不住连连点赞。

生命公园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地,更倡导了生命永恒的人文情怀。在生命公园里,墓碑成为生命里程碑,园区真正成为公园,形成一个文化可记忆、生命可延续的生命驿站,打造一种生命轮回意境纪念性公园。漳州殡葬改革的生动探索,有力破解了占地面积过大、建设成本高、经营性公墓价格高、群众压力大等一系列难题。

——以低效低产山(果)林地复合利用,破解公墓选址难问题。漳州生命公园建设注重把好“源头关”,将科学合理选址摆在首位。通过对荒山瘠地及低效山林地、低产果林地等进行植树绿化改造,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公益公墓惠民生、生态治理综合效益提质增效的目的。

——以创新型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破解殡葬改革社会治理难问题。殡葬改革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实施殡葬改革,出现诸如“零点行动”“二次入棺”等现象,不但没有节约土地,反而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与社会治理的目的背道而驰。漳州生命公园以公益性破解价格高问题,以“一村一园”破解祭拜聚集问题,以自然生态葬破解孤寡漂泊问题,受到农村群众点赞和拥护。

——汇聚群众力量,破解移风易俗改革难问题。乡村是移风易俗的主阵地,殡葬习俗改革,需要充分发挥民众治理主体作用。漳州市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提倡融入本村历史文化、孝亲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元素,激励后辈子孙拼搏奋斗,领悟生命价值,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纵观漳州生命公园的建设,是社会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化赋能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漳州市生命公园建设也是乡村治理创新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座座别具匠心的生命公园,以生态、环保、文明为核心理念,将传统殡葬习俗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乡村的移风易俗,通过“一村一园”或“数村一园”的布局,有效整合了乡村资源,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名片。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建设生命公园,可以让在外乡亲“落叶归根”,也可以凝聚乡亲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此外,生命公园建设可以让年轻人传承“慎终追远”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自愿肩负起回报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

接下来,漳州市将继续以生命公园建设为引领,深入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资金保障等措施,推动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名片在乡村落地生根,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


公益广告


图片

精彩回顾

202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发布

正式启用!就在福建

用AI视角打开元宵节→文明福建邀您一起深度求索

我们的节日·元宵 | 我省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来源: 中国改革报、漳州文明网

作者: 翟风采

编辑:陈佳

编审:卓志沐、兰楚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