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协助合作伙伴公司做过几次
面试
的工作。
有一次,面试的是一名财务。简历显示,他曾经在本省一家行业龙头公司(Z公司)任职过三年,后来去了比亚迪,也是三年时间。
出于好奇,我问他:
这两家企业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一名很普通的中基层工作人员,你认为他们有什么不同么?
这个问题,不算好回答
,因为问题非常开放。
两家企业都是数万人、办公和生产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大公司,
作为一名中基层财务人员
,
很可能非常难以比较。
作为被面试者,如果他还要猜测问题
的意图,就更
难了。
他想了一二分钟,
应该是在做快速的比较;想必还在猜测我提问的意图。
同时,我也在想,他的答案会是什么呢?管理规范程度?待遇的差别?工作强度?或者干脆回答“比较不出来”?
“
培训!
”
这是他在两分钟之后断然给出的答案:“我在Z公司的三年,除了新人入职培训之外,几乎
没有什么培训
;而我在比亚迪的三年,
培训的机会很多
。”
“
这些培训,我都可以
吃一辈子了
。”语出惊人,
他接着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哪怕我从此不思进取,都能让我一直
找到
一份不错的工作,
”
这个答案,让我非常惊讶,但又超级合乎情理。
之所以非常惊讶,是因为很少听到有员工对培训有好感。超级合乎情理是因为,培训确实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据我所知,大公司每天的工作都还是很辛苦的。”我笑着问他:“
上班之余还要参加培训,
不抵触么
?”
“刚开始,是抵触,特别是与之前比较;”
他也笑了
:“参加过一两次培训后,就
有大开眼界的感觉;再多参加几次之后,平时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试着用一用,工作轻松不少,
反倒是对培训有些期待了
。”
“哈哈,是不是还有工资加?”我之前对此亦有所耳闻,所以趁此求证。
说到加工资,他也更开心了,“是的,不过肯定不是每次;一般是在一次大培训之后。”
“所以,有时与之前的同学聊天,听到他们为了提升学历、考证,不但要利用业余时间,每一分钱也都是自己出。”
他补充说:“而我不但不要出钱,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培训还是在
工作时间,
就更没什么好抵触的了。”
什么是大公司?
有基本的培训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体系。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感受,
培训
,能对企业中的普通一员影响到何种程度。
不过,培训的作用,可远远不止于此。它给企业带来的作用不知巨大多少倍。
任何一个组织、组织中任何一名成员、任何一项工作的状况,都与培训息息相关。
没有良好的培训,组织内部就无法达成共识、有效执行、稳健成长。
组织的生存、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等待组织的,只能是分崩离析、四散飘落。
首先,在思想层面,要统一认知。
任何一家企业,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对企业的愿景、使命、战略、阶段性目标等等达成高度的共识
。
达不成这些共识的企业一定是没有前途的。
而只有将企业的愿景、使命、战略、阶段性目标
清晰、明了的布达到基层的每一个成员,才有可能达成高度的共识。
并且,这个共识不但要深入人心,还要融化到日常工作的一念一想、一举一动中
。
这不是讲一次、两次就能达成的。
必须
是反复讲、变换形式讲、找到最有效的方式讲。
这需要持续的培训。
同
样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价值观的传递,也只能通过
培训
才能达成。
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不能影响到企业每一个成员,是没有前途的。
文化的建设、价值观的传达,不是写几句
干巴巴的口号或
几个
不知所谓的词语
就能做到的。
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是与企业的每一项日常工作紧密关联在一起的。
我们通过对这些日常工作进行评价,比如鼓励、支持、反对,来传达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这同样需要反复的培训。
其次,在
执行层面,要统一标准,也必须依靠培训。
销售人员提升对产品的熟悉能力、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对客户的判断能力等等,
这些
都需要培训
。
产品开发人员提升对
客户需求
的理
解能力、对产品相关技术、配件、工艺、成本的熟悉程度、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等,这些
都需要培训
。
为了尽可能的打破部门墙,让销售精英培训产品开发人员;让产品开发精英培训销售人员;......;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
通过培训实现
。
就算招聘的员工都具备了一定工作技能,
时代和竞争都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并且,这种
工作技能的
提升,
仅仅靠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去摸索,
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有一小部分能力特别强的员工确实可以做到摸索成功;然而,企业将生存、发展的的希望依赖于这部分能力特别强的员工身上,也是非常危险的。
综上所述,从统一思想到规范行为、从提升技能到开拓
眼界,
培训
,都是最关键、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
培训,就是CEO的终极武器。
所有真正的大企业,对培训都无比重视。
除了上文中
提
及的比亚迪,我所
知道的,三一、晟通、立邦、阿里、京
东、
华润、......,无不是培训众多。
大公司重视培训、有培训、培训多,这个事
实
很多人还是知道的,也能理解。
但是,
创业企业也需要重视培训,则是颇有争议的。
不过,在我看来,创业企业从某个角度来说,
比大公司更需要培训
。
首先,大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创业公司成长为大公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业伊始就
高度重视培训
。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阿里和京东在创业之初就对培训进行了重投入。阿里几乎是玩命投入了。
其次,大公司的招聘一般都设置了一些基本的标准或者说门槛,人员的基础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要高很多。
创业企业则不然,几乎没有条件挑三拣四。
特别是业务好起来以后,恨不得在街上随便抓个人就来顶岗。
所以,创业企业草创之际,人员来源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因此,企业成员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必然差异显著。
进一步,再考究到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性格特点等等,那就更是千差万别了。
组织成员有如此大的差异,那每天在一起共事、分享利益,不知道会发生多少
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的事情;
更不知道会造成多少
南辕北辙、重复劳动
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