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是变的?
第一点,高度关注价值链的变化
任何一个产业的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会随着国际形势和社会需求等等复杂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得变化,所以风水轮流转的事情是经常会发生的。
举个例子,服装产业里,过去有一个很成功的模式,就是雇佣很多人去日韩抄袭,美其名曰买手,然后人家商场里刚出街,就买回来打板生产,然后低价倾销,但这个模式的前提大条件是中国和国外的沟通有时差,微观条件是海外品牌还没有进入中国。如果他直接进入中国,自主设计价格也贵不到哪去的时候,直接就凉了。
今年,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利润高度向渠道侧集中,而这个渠道不是传统渠道,是网红渠道。李佳琦一分钟卖几百万的化妆品,使得整个行业都疯狂了,但明年呢?是不是会向设计侧转移?
长远来看,设计力足够强一定能获得溢价,但在中国渠道侧始终不可逾越,但渠道侧要警惕自己是不是被别的渠道颠覆。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原材料,过去十年,中国的羊绒衫销量每年都在增长,以至于好的羊绒价格激增,因为羊不够,目前头部企业已经都在鄂尔多斯自己养羊了。
价值链的变化,每年都在发生。在内容产业里,过去一年里很明显得向内容生产环节转移,体现的是更多品牌愿意为优质内容支付比以前更高的溢价,体现的是内容已经成为核心涨粉驱动力之一。
做长久的生意,一定要抓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进行产业布局,一定要有全局观。
第二点,高度重视新技术带来的革命
上周我在小罐茶黄山工厂,看到了或许是茶叶行业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自动的灌装厂,机械臂准确度和效率极高,感觉非常震撼。
过去我们都有一道洗茶的流程,因为人工和露天包装太多了,所以茶叶基本有灰。但运用全新的技术,这个工序以后只是茶艺摆设了。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中国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掌握了这门技术,但是中国人习惯性停留在无法量化的手工技术上,只有以科学化的思维,工业化的生产,实现标准化的产品,最终实现品牌化的可能,未来的十年或许中国茶有机会真正再次走向世界。
另外,基于垂直行业的人工智能,或许在十年内会到达质变的临界点。目前大量的人工客服面临淘汰,大量新闻稿件已经由人工智能撰写,这对于社会变革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点,高度关注每一波社会情绪和审美的切换
上周我和好朋友讨论快消、时尚和轻奢行业,我说这些品类的天敌和机遇都是物极必反和喜新厌旧,这给了新品牌最好的机会也意味着老品牌每3-5年就会老去。
Coach的巅峰时刻是地铁里一节车厢里出现了五六个Coach包,他的衰败时刻亦是此刻,接班人Michael Kors亦未走出这个循环,就连Gucci在换首席设计师之前都一度严重下滑。
故而,我的歪理是我们要暗中观察,社会审美是不是到达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彻底到来之前,布局好你的产业。
同时,社会情绪也是如此,长期浮夸,必然引发反思。长期消沉,必然引发追逐亢奋。我们的消费主张,品牌理念必然需要围绕此进行。
第四点,高度关注海外市场
中国母体市场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得益于一致性的核心文化与语言以及稳定的国 家 局势,是有利于快速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