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马江博说趋势”,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趋势与财富。(我在得到APP的政经趋势专栏《马江博·政经参考》(全年260讲)已上线,详情见文末)
都是钱。
为了应对特朗普上台后的巨额关税,中国企业正在上演一场“新型抢出口“。
传统的抢出口:赶在关税措施实施前,加快出口最终的产成品,向美国直销;
新型的抢出口:加快出口原材料、半成品到中间国家,再中间国家生产组装后加快销往美国;本质是供应链的抢出口。
去年11月以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涨16.5%,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大涨9.8%,企业“抢出口“已经开始有了明显迹象。
航运旺季为每年的7-9月,主要服务于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西方重大的节日。
但是2024年的航运旺季始于5月,大幅提前了2个月,而且业内普遍预计9月末可能结束,而实际上至今还在延续。
去年7-9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集装箱量分别为102、98和99万标准箱,是历史上单月进口量最高的三个月,“ 加快出货“已经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共识。
而更能体现“抢出口“的,是东南亚航线的运力价格的加速上涨:
去年10月初,通往东南亚的集装箱运力,每箱价格仅为390美元。
但到了11月22日号,仅仅过去不到一个半月,运力价格便一路狂飙到了601美元/箱。
每周涨价10%以上,说这是抢钱都不为过。
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向东南亚国家出口大增,将成吨的材料、原料、半成品运往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
这便是中国企业应对关税2.0的“新型抢出口”模式:
通过提前重组境外供应链,将生产资料、原材料、设备、半成品出口至其他制造业国家,再加工成品后进行海外销售。
简单说就是:原料输出,他国生产、海外销售。
而非像2018年时那样,只是将东南亚国家当成中转用的“ 贸易跳板“向美国直销。
目的很显然:
一是希望等特朗普上任后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来对冲高关税风险。
二是如果万一美国严格溯源,还可以把产品就地向东南亚市场进行销售。
这种“新型抢出口“模式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1、高依赖度商品才具备“抢”的必要性。比如2019年时,只有家具、家电等个别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商品才出现“抢出口”, 而体量更大的纺织服装鞋帽箱包未出现“抢出口”。
2、供应链难以脱钩的中间品和工业资本品容易出现“抢出口“。包括手机零部件、电气设备、矿物金属制品等。这些产品的供应链具有和外部链接紧密,难以脱钩,在本轮贸易战中“抢出口”现象会更明显。
除了转口贸易之外,中国企业也正在大力开拓其他市场。
去年10月海关出口数据中,我国对非美国家的出口出现大幅反弹:
非洲(+22.3%)、拉美(+23.5%)、东盟(+16.6%)、欧盟(+13%)、俄罗斯(+26.2%)。
这和2019年第一轮贸易战开启后,中国企业转向多元化出口和供应链转移的趋势高度一致。
不同的是,2019年中国企业是“事后反应“,而2024年中国企业则是”未雨绸缪“。
不单单是中国企业,美国居民和企业其实是比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