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上最近五轮熊市(以沪深300为基准),虽然每次的熊市剧本都不一样,但总能找到一些相似的情节。为此我们开了一个《熊市是怎么结束的?》系列专题,帮助大家系统梳理每一轮熊市末期市场大底出现前后各方面指标的变化,以便从中捕捉一些牛熊切换的信号,前三节课讲了前8个信号指标(PMI、房地产销售、PPI、股债比价、中小盘回撤、货币增速、货币证券化率、工业企业库存),今天我们继续讲解后面的几个信号。这个专题不只适用于当下的牛熊判断,对长期内的牛熊切换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信号
9:作为先遣部队的银行股已经触底反转,并上涨了一段时间
从历史来看,大盘企稳之前,作为先遣部队的银行股大概率已经企稳,一般银行股见底一段时间后大盘才会见底,而如果银行股还没有见底,那大概率大盘也没有跌透。银行股的领先性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
首先,市场大底的本质是经济基本面逐步触底反转,而经济基本面的改善需要政策和金融周期扩张的支持,所以政策和金融周期一般领先于经济基本面的触底。而作为金融周期扩张的核心引擎和受益者,银行业基本面的改善一般会领先于整个宏观经济基本面。
其次,银行股大多属于盈利稳、估值低、高股息的大盘价值风格,熊市里业绩波动不大、相对坚挺。所以,熊市里银行股泡沫出清的压力远比科技、消费等成长股要小,当大部分成长股还在从高估值往下出清的时候,银行的低估值和稳定盈利已经为其提供了更高的安全边际,成为熊市后期避险的最佳选择,所以它会率先吸引资金进场筑底。
第三,银行以及与银行相关性极强的非银金融、地产等板块本身就是大盘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企稳上涨能为大盘提供直接支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型,银行等传统行业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明显下降,但依然是对指数影响力最强的行业。单是银行股本身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就超过13%,如果再算上非银金融和地产,那合计权重超过24%,是各个板块中占比最高的,所以银行股不企稳,大盘也很难稳住。
从近几轮熊市来看,大盘触底前银行股无一例外都已经筑底成功,并已出现过较为持续的上涨行情,而大盘触底后,银行股也无一例外的继续跟随大盘走牛,成为牛市行情的重要推动力。
比如,2019年1月大盘触底前,银行股已经提前半年左右触底反转,然后一度已经上涨17%以上,即便后来明显回落,但截至大盘触底前,银行股依然高于前期低点,大概有7%左右的涨幅。后来大盘触底反转后,银行股也跟着大盘继续走牛,随后一年涨幅28%左右。
2016年1月大盘触底前,银行股也提前5个月左右探明最低点,然后一度已经上涨33%以上,即便后来明显回落,但截至大盘触底前,银行股依然高于前期低点,大概有12%左右的涨幅。后来大盘触底反转后,银行股同样跟着大盘继续走牛,随后一年涨幅22%左右,期间最大涨幅超25%。
2014年那轮熊市相对特殊,大盘在2013年和2014年差不多两次触底,虽然2014年大盘真正触底前银行股看似表现不佳,但其实早在2012年四季度银行股就已经触底反转,比大盘的第一个底提前了两个多月,比第二个底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12年到2014年,银行股已经先于大盘走出了牛市第一波,期间最大涨幅超过60%,虽然在2013年末到2014年初银行股明显回调,但截至2014年3月大盘触底时,银行股相对2012年的低点依然保持了15%左右的涨幅。而且,在大盘触底后,银行股也继续跟随大盘走出牛市第二波,后续一年涨幅超过100%。
2008年那轮熊市因为反转的很快,所以银行股并没有提前太多,只是在大盘触底前9天完成触底,然后到大盘触底时银行股已经涨了10%以上。后来大盘触底反转后,银行股同样跟着大盘继续走牛,随后一年涨幅超过106%,期间最大涨幅接近125%。
目前情况:已经具备,银行股早已
企稳反转。
本轮周期银行股的最低点出现在2022年10月底,过去一年多,尽管大盘表现较弱,但银行股已经走出了牛市第一波。尽管2023年后期回调明显,但很快银行股又重新修复,截至2024年2月,银行股相对2022年的周期低点依然有24%左右的涨幅,尤其是四大国有行表现突出,股价甚至创出历史新高。所以从中期视角来看,银行股触底的信号已经非常成熟。而从短期视角来看,这一轮银行股的二次探底也先于大盘完成,本轮大盘最低点出现在2024年2月初,而银行股从2023年12月末就开始重回上涨通道,这也为后续大盘的触底发出了精准的先导信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