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设计
最好看、最好玩的设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昆的科研日常  ·  Matlab、Visio中的位置与尺寸—论文 ... ·  15 小时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Matlab、Visio中的位置与尺寸—论文 ... ·  15 小时前  
庞门正道  ·  8888! ·  4 天前  
庞门正道  ·  跨行业还画这么牛? ·  4 天前  
ZaomeDesign  ·  新作 | 宁德时代零碳茶馆的永续智慧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设计

央美设计学院毕业作品欣赏(三)

最设计  · 公众号  · 设计  · 2024-07-28 23:40

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系列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包括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以及专业方向。每个作品都有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涉及到图像与现实的关系、特定空间中的真实与幻想、物质转化的过程、字体设计、图像与声音的联系、恐惧的诠释、便利店视觉设计、幸运定义的理解、传统艺术的现代解读、生命痕迹的留存和记录、海岛文化历史梳理以及原生质性的视觉艺术等多个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品概览

文章展示了一系列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关键观点2: 作品细节

作品涉及图像与现实的关系、特定空间的真实与幻想、物质转化的过程等,展示了不同的视觉表达方式。

关键观点3: 设计创新

作品通过色彩研究、字体设计、图像与声音的关联等方式,探索了新的视觉艺术表达方式和设计思路。

关键观点4: 跨学科融合

部分作品涉及认知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展示了跨学科融合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可能性。

关键观点5: 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作品反映了生活中常见的情感体验,如恐惧的诠释、生命痕迹的留存等,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正文




-本期专业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


01

作品名称:副本:图像折损作为抵抗

作者姓名:李泽林

指导教师:吴帆、刘治治、姚璐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本作品探讨的主题是图像与现实的关系,图像如何模仿现实,妥协于现实,并试图篡改现实。通过不同应用场景下流通的网络数字图像与其所描述现实对应物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作品试图寻找到这些图像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对于描绘现实立场的转变。我们似乎可以轻易地辨别图像与现实,尽管现实已经将其嵌入图像之中。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已然是沟壑之地,依然存在松动的可能。


作品共分为以下三部分:

1: 图像作为模仿者

2: 图像作为妥协者

3: 图像作为篡改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

作品名称:陆离之境 Twilight Zone

作者姓名:段仰之

指导教师:吴帆、陈慰平、王倩男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作品是关于特定空间中的真实与幻想、规则与行为的研究。以社会性的人和自然属性的生物体作为中介对两种不同属性的空间展开互为悖反的介入和探索。在强约束的空间中的生物体和弱约束公共空间中的人相互比对的行为模式中展现了潜在规则与个体的互动与互抗。作品借由想象的视角重新洞察世界,并试图突破并重构规则与真实,搭建出了一个连接现实与幻想的《陆离之境》。在这一中间地带里既呈现了客观世界的规则与轮廓,也同时窥见了游离于真实之外、光怪陆离的想象之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

作品名称:HSB 33°–54° 渐变:由自然至消费

Gradient: from nature to consumption

作者姓名:文雯

指导教师:吴帆、陈慰平、石韵媛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作品以色彩研究为切入点,追踪了自然物到消费品这一人工主导的物质转化过程。渐变的色彩作为视觉和概念的双重结构揭示了剧烈而悄无声息的语境变化:物质从自然态转变到消费态。相比于不确定的商品实物,加工产生的商品影像才是人们最直接的消费对象,它成为了不同于原本物质现实的“新真实”。作品以土豆及其加工后的薯片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HSB(色相 Hue、饱和度 Saturation、明度 Brightness)色彩系统、虚构的画报和广告影像,呈现了商品如何通过色彩语言的渐变与虚构的影像共同构建迎合人类欲望的“新真实”,它同时也对抗着追崇自然但单调甚至略显乏味的当代健康生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

作品名称:再入场

作者姓名:刘禹含

指导教师:王捷、潘静如、景斯阳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女书,作为一种汉语方言文字,是专为女性内部交流而形成的独特。本质上,女书属于表音的音符型音节文字文字,其中每个字符基本上记录一个音节,这一特性使得女书通常是用一种特定的曲调,以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身世与情感。设计基于这一点进行了女书的字体设计,在文字的字体形态与编排版式设计中,融入女书说唱出来的平仄与节奏韵律,将女书结构连笔化,将女书的说唱平仄节奏通过文字的编排表现,使女书像字符音调一样出现在整体诗篇中,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增加公众对女书文字的感知。

作品希望以书籍作为女书字体设计的表达方式与载体,本书将结合实寄信件与编织刺绣的形式呈现,借此过程表现女书不再只能作为一种死后即焚,诉说悲苦的加密情感表达,其随文化发展所蕴含的意义正在发生转变,设计中的编织将不再是传统女字纹样的表现,而是作为一种记忆与档案,代表着贮存与转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

作品名称:予图挽歌 Elegy on the road

作者姓名:张继元

指导教师:王捷、李玉峰、马志强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图像诞生就伴有挽歌,看见的人便有了传递它的使命。我以控制论的视角去探索图像与声音的联系、阅读文本与电子符号的界限,相机、合成器、以及我本人充当的笔录机器,它们所创造的逻辑语言与人类的认知经验在某一刻达成了对抗与共振。存在、活动、记录、循环......这或许可以成为新的阅读逻辑,人类也即将成为新的“阅读机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6

作品名称:甜美恐惧

作者姓名:宋怡辰

指导教师:王捷、马志强、徐牧桑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在数字化和后网络时代背景下,恐惧以全新的方式被诠释和体验,挑战着我们对传统恐惧感的理解和感知。项目探讨了恐惧情绪如何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被放大与转化,反映了Z世代对恐怖与美的独特解读。本作品是对恐怖元素在后网络文化中表达方式的一种思考,引发人们在数字化时代下对自我身份的探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7

作品名称:超级货场 Super-Mart

作者姓名:郭奕彤

指导教师:王捷、周岚、徐牧桑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着新消费不断推高的商业景观和体验式消费的兴起,社区家庭便利店缺乏新鲜的货场视觉满足年轻住户的需求。作品以极限成本作为限定,以输出友好的word软件作为设计工具,通过整合预制式物料模版,向便利店经营者提供一套视觉新鲜有效的设计工具包。以购物袋与不干胶贴纸组合作为主要mockup,帮助项目思考和传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8

作品名称:那刻时刻 LUCK LUCK

作者姓名:杨佳宁

指导教师:王捷、侯若祎、周岚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如果幸运有形状,那他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开始试着理解幸运时刻意义,把之前的幸运是必然的条件,转化为理解今天疫情一代年轻群体的幸运定义。

我的毕设从这些线索中抽离影响我们成长的视觉化的幸运概念,从彩票作为父辈有限的幸运寄托,转化为今天我们认为的日常的幸运表达,从压力中获得此刻的动力,幸运时刻luck luck是我作品的主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9

作品名称:“符”神

作者姓名:踪一静

指导教师:潘镜如、徐彤、缪晓春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门神作为中国传统年画中的重要元素,一直以来都承载着祈福、驱邪等寓意。而在当下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心中的欲求却也在不断膨胀。本次创作以传统的门神形象为基础,探索传统艺术如何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群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0

作品名称:到蝴蝶飞过的地方去

作者姓名:胡婷

指导教师:潘镜如、蒋华、周博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品的开始源自一场内心的叛乱,随着心智的逐渐成熟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需求已然不满足于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在主体性被排除在高效运转的社会机器之外、人的对主体的认知被慢慢抹去的现状中,逐渐由外而内内视自己,发出疑问:我们内心的声音和自我在何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砖块这种永久性的厚实的媒介、书籍纸媒的媒介、拓印的媒介方式,三者在我的视觉系统当中同出一源,即都使得生命痕迹得以具像化的留存和记录。用暗示和隐喻的手法,将蝴蝶的生命旅程也就是人内心成长的旅程化作28个时刻,在时间的回溯和截留中此刻静止,在事件中与自己对话。拓印及陶土砖装置的方式结合书籍陈列,构建出一个可供观者驻足、注视和阅读的空间,将我的设计行为作为“思想、感受和希望的共鸣器”,试图使得参与进去的观者能够在这趟旅程当中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去获取何为自我与个体如何自我成长的答案,探索更多视觉叙事作用于实际的可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蝴蝶作为一种隐喻和符号,连接内心、理想、意识与现实之间平衡的通道。从注视一只茧,到蝴蝶飞过的地方去,获得更真切和饱满的生命体验,内视在时代起伏中寻找自我的人生,最终到爱与自我解放当中去。





11

作品名称:行进、流放、冒险,我们潜入大海深处

作者姓名:李晨雪

指导教师:张欣荣、靳军、景斯阳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览通过船舱窗户的视角展示我对海南岛特殊地缘历史的梳理,窗户是船内人看外面世界的唯一视角,局限却充满移民对未知领土的向往。作品通过叙事图像符号化的重构来探索海南岛从“流放之地”到“度假天堂”的形象演变历史,揭示了这一转变与中国历史上内地移民文化的关系,并让惯着能从限定的视角下感受到一个地区的复杂身份和命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