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贝壳社  ·  DeepSeek掀起狂潮,AI+制药这盘棋该咋下? ·  3 天前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器械临床一起学】知情同意书的设计规范及知情 ... ·  3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这样的化妆品早就过期了,很多姑娘还在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读感周刊 | 玩音乐的皇帝,被夸还是被骂?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19-01-24 17:30

正文


读 感 周 刊

REVIEW WEEKLY


Vol. 32

2019 / 1 / 2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有一类不务正业的典型——玩音乐的。


比如秦二世胡亥,他的成名“作”众人皆知,以令人咂舌的速度把他爹的超级遗产败光,不过他还是有一些历史贡献的。古代有种去除疫鬼的歌舞叫做“傩”,胡亥在“傩”的基础上,将音乐、语言和舞蹈结合,编排一些有剧情的戏曲。他的这一创作被视为秦腔的源头,胡亥也一不小心成了秦腔的老祖宗。


汉桓弟、灵帝,这两位曝光比较多的是在《三国演义》里,一些忠臣动不动声泪俱下“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说的就是他俩,不过他俩音乐造诣也挺高,鼓琴瑟,吹洞箫,都很在行。


但是,要说最具音乐才华的皇帝,当属唐玄宗李隆基了。琵琶、二胡、笛子、羯鼓,他无一不通,还特别擅长作曲,代表作《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传唱海内外,还被称为“梨园之祖”。唐朝的音乐在唐玄宗的手里发展到了巅峰,同样也跟着时代的没落一同走向低谷,安史之乱后唐朝音乐已是另一番面貌。这其中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在中读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第七讲“歌舞盛唐:千年前的东方交响乐”中,著名学者、作家,《古乐之美》作者苏泓月为我们讲述了唐代音乐的发展脉络,描绘了以《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为代表的唐代音乐图景。


中读听众由此展开了讨论。


(以下是中读君在中读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第七讲“歌舞盛唐:千年前的东方交响乐”的读感区穿梭一圈搜集到的一些优秀读感。)

电影《妖猫传》中的李隆基

从 音 乐 窥 见 大 唐

音乐大融合

@春明

经历了五胡十六国的大历史后,无论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或是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有鲜卑血统,说是汉化,更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因此,长久以来在对外交流或是交战的历史大环境中,大唐音乐必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乐在人和,不由音调

@水亦无香

从音乐就可以看出大唐的胸襟,除了广泛吸收异域的音乐外,还把许多人视之为不祥的音乐放入其中,所谓“乐在人和,不由音调”,是对大唐高度自信的充分注解。


自信的国家像一块海绵

@北京红树林

自信来自国家强盛,政通人和。大唐音乐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广阔的空间,唐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不排斥反而接纳吸收各种外来音乐养分。


诗里的唐乐

@执古御今

感受一下吧: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音乐是一条精神通道

@苹果咚咚

雅乐是为祭祀而生,秦王破阵舞是为战斗而生,霓裳羽衣曲是为爱情而生。不管是祭天敬神,还是劳作生活,喜怒哀乐,都可以借由音乐这个通道宣泄出来,好的音乐作品,能让闻者感同身受,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音正而社稷安稳,不过是道学家用来愚民的说辞罢了。


艺术总让人神往

@E。

有看过《伶人往事》,说的是梨园行里那些个传奇人物。可惜很多古曲古词在传播中渐渐流失了,但是希望这些故事可以一直流传下去,即使不能听见曲调看到这些人物,至少能让人心神向往。


唐 五弦直项紫檀琵琶正、背面和捍拨图案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


转 折

时代分水岭

@水亦无香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大唐盛世就此终结。而梨园就好似这个时代的缩影,在最辉煌时集中天下之能手,而乱世到来时随之凋零,各能手亦星散之民间各地。大唐盛世,似乎只在模糊的记忆之中。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到民间之后的开枝散叶,对后世的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繁华雨打风吹去

@Marvin

椒房阿监青娥老,梨园弟子白发新。安史之乱,雨打风吹去的不只是大唐的锦绣繁华,随之而去的还有盛世的华美乐章啊!


辉煌过后难免悲凉

@Yvonne Yip

多年后,《霓裳羽衣曲》的音符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后人不断想象背后蕴藏的故事。曾经多辉煌,后来多沧桑,想想也是悲凉。一时的欢愉终究只是黄粱一梦,梦醒时分,独自饮泣。


从自信到保守

@iamyourfan

从坚持“乐在人和”的自信,到担心“夷声乱华”的保守;如同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大量上层艺术缺少了优渥的环境,流落民间,渐至失传,唐乐也随国势走向了低谷。看来文化上的优越性与国力强盛程度紧密关联。


试想一下~

@苹果咚咚

梨园的艺人在宫中无以为继,流落街头,将宫廷的风仪和技艺传于民间,得以保存。文人对待音乐,特别是安禄山的缘故,重视正统批判胡音,也是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唐朝的音乐拉开了新乐府和宋词序幕,展现出另一种形式的传承。试想一下,若能将诗词遵循古音古调,在课堂上,在品茶时,在雅集上,婉转吟哦,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大唐残影

@霁暖

原来喜欢看词牌名的起源,里面很多都带着大唐的残影,是唐人唐声唐诗的精粹。再从音乐的角度看看安史之乱,看看走向巅峰却又被时势所打散的梨园弟子们,一曲《琵琶行》背后又有多少流离失所。


盛唐 观无量寿经变乐队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北壁


唐 玄 宗 是 个 什 么 样 的 人 ?

艺术家皇帝

@小狗小猫小袋鼠

与其他统治者不同,唐玄宗不仅仅把音乐作为政治工具,而是当作艺术,发自内心地热爱。堂堂皇帝,居然亲自教习梨园弟子演奏音乐。从这一点看,他真的是一个浪漫的艺术家。


天生艺术家

@Rine

李隆基也是天生的艺术家,后半生其实是做了他想做的那个人罢了。梨园是他的寄托,他的创造,也因为他灰飞烟灭。梨园的几百位艺术家和唐玄宗从一开始就已经是休戚与共了。


从人的角度看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