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圣塞电影节奖项揭晓,杨幂主演的文艺片《宝贝儿》颗粒无收,冲击国际A类影后失利,转型之路依旧漫长。
杨幂的演艺之路,说白了,一步步都在模仿范冰冰,首先要走红,要流量,要名利,等有了这些后又想拿奖,靠流量人气和资本去争取靠谱的资源,再靠团队公关去运作奖项,然后以奖项为资本,再出动大量的营销水军,尽可能洗白自己的口碑,吹嘘自己的演技。
2010年前,范冰冰还是个拍了一大堆不入流影视剧,整天通稿艳压其他女星的著名炒作“毯星”,就是靠着文艺片《观音山》拿了东京影后,镶边女主《日照重庆》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穿龙袍走红毯大肆炒作一番,成了许多洋鬼子眼中的中国女星代表,一步登天跻身章子怡、周迅、赵薇这样的大花旦之列。
之后又以《我不是潘金莲》拿了圣塞电影节和金鸡影后,以及金马奖的提名,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步入了自己的巅峰时代,甚至居然成为了奥斯卡奖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可惜一部《手机2》触怒崔大侠,终于盛极而衰。
杨幂接拍先天无肛病童题材的文艺片《宝贝儿》,显而易见,也是循着范冰冰之前的道路,看中了这个片子是刘杰这样的优秀青年导演执导,更有德高望重的台湾大导侯孝贤(威尼斯最高金狮奖,戛纳最佳导演奖)做监制,指望靠这个片子去想提升自己的演技口碑,甚至更进一步去公关运作奖项。
至于说她这样的人,会对先天无肛病童真有什么关爱之心,抱歉,我们在几年前《我是证人》上映前后她对盲童们的“诈捐”事件,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了。
电影固然是艺术,但本质更是涉及巨大经济利益的商业产品,电影业亦遵循残酷的市场法则,谁有票房价值,谁就占据电影业的主流。中国电影市场,同样视票房如生命,哪怕那些冷门文艺影片,为了争取更多一点票房也是出尽奇招。
杨幂此前拍了无数烂片,拿过影评人的三次金扫帚奖,但就因为她那些烂片的票房一直不错,如《小时代》四部曲这样,小成本烂口碑,狂卷18亿票房,迄今为止她主演的11部电影票房破亿,3部进入华语片年度前十名,所以她当然成为了那些小成本粉丝圈钱类电影的首选。
而且她还有一支组织得力的强大粉丝团体,多年来一直在踊跃支持她,给她主演的那些雷剧烂片买单,给她代言的各色商品买单,在团队强大的公关能力运作下,各类传媒平台也一直不间断地推销这个它们共同的宠儿,令她成为了足以代表目前这个“流量娱乐”时代的标识性人物。
正因如此,先有前作为金马奖获奖班底的《绣春刀2》,后有侯孝贤监制的《宝贝儿》,这两部电影的导演路阳和刘杰,还是业内有口皆碑的优秀青年导演,却都为票房折腰,而甘愿选择了杨幂做自己的女主角。
影视圈一直以来的现状,就是
奖项从来不能直接代表演技
,很多得奖者,只是因为团队得力拿到了好资源,或者机缘巧合碰到了好团队、好角色,或者干脆就是团队公关奖项给力。
以范冰冰为例,《我不是潘金莲》让她拿下了圣塞电影节、金鸡奖、亚洲电影大奖,导演协会奖的四个影后,以及生平第一次金马影后提名,然而看过这片子的人心里都有数,她在片中的演技表现力,和片子那些男演员相比,客气点说是被压制,不客气点说,就是被吊打,为什么最后能拿那么多奖,一切尽在不言中。
同样,也正因为有范冰冰这样的榜样做先例,无怪乎对《宝贝儿》这次冲奖之旅,某些”看热闹不嫌大“的人,也是信心十足。
有侯孝贤这位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履历辉煌的台湾大导演当监制,来保驾护航,《宝贝儿》入围圣塞电影节主竞赛,又过了金马奖100部影片的初选,原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结果。然而「杨幂要拿国际A类影后」「杨幂争夺金马影后」之类的营销通稿,便已经以迫不及待之势而铺天盖地了。
如果杨幂是台湾人,有类似《宝贝儿》这种靠谱的题材和班底的前提下,又有侯大导演的面子,水一个金马提名,平心而论,确实不难。正如那些台湾女星的金马提名,含金量都不高,也从来并没有人在意。
可惜杨幂终究不是台湾人啊,她得和内地其他女星来争这两三个名额,侯孝贤在金马奖的面子再大大,终究不能让主办方甘愿舍得牺牲金马奖几十年来的声誉,来成全她提升口碑风评的心愿。
范冰冰从“金锁”和毯星变身为“范爷”,拿到影后飞升大花旦,不论多少人如何讨厌反感,纵然谤满天下,却长时间屹立不倒,想来也曾是多少拍尽烂片、演技拙劣、口碑不佳的流量明星的奋斗榜样。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了,主管部门整肃影视圈诸多不法乱象,流量明星的好日子也终于走到了尽头。范冰冰已经三个多月没露脸了,何况她的本身修行还是比杨幂强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