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夏天“博博会”的盛况吗?集章本上火热的文博印记是否让你对呼和浩特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有了新的期待?
这不,宠粉的呼和浩特又有大动作!
《呼和浩特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2025-2035)》正式发布!呼和浩特
将全面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
,致力于打造一座集文化传承、历史展示、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之城。
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为博物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将“博物馆之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等30余个城市开启了“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大潮。
新的消费增长点
近几年“博物馆热”悄然兴起,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交活动的新场景。国潮正当红,很多人把逛展览纳入出游必选,学生更是流连于博物馆研学沉浸式感受古今对话。“打卡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浓厚热情。
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一环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产物,熔铸了城市的文明历史,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资产,是衡量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增强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文化标签,而呼和浩特市各大博物馆中丰富多样的藏品、别具一格的展陈,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故事,让公众获得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的同时,加速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
统筹优化总体布局,整体构建起
“一个核心、五大体系、多点共建”
的“博物馆之城”发展格局,推动重点文博区建设,规划建设
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
五大重点文博区,鼓励支持特色博物馆建设。
健全完善体系结构,推动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发展,鼓励支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建设发展。
夯实基础强化功能,主要包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北疆文化遗产的保护收藏,建设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展陈体系,强化社会教育和知识共享,优化博物馆服务,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等六个方面。
深入推进馆城融合,推动博物馆融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生活消费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区域合作。
呼和浩特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将分阶段推进,
预计到2035年,呼和浩特将建成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城。
未来,呼和浩特将继续深化馆城融合,推动博物馆与科技创新、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教育、科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城市。
此外,呼和浩特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北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呼和浩特将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精心布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近日,《呼和浩特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2025-2035)》正式发布,标志着呼和浩特市将全面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致力于打造一座集文化传承、历史展示、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之城。这一规划不仅是对呼和浩特丰富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供了发展土壤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5000多年文化史,近2400年建城史。大窑文化开启呼和浩特地区文明的曙光,海生不浪仰韶文化铸就了呼和浩特地区文明的辉煌。
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
呼和浩特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5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长城资源各类遗存共计1595处(座/段),战国赵北长城、秦汉长城、汉代当路塞、北魏长城、金界壕、明长城墙体总长约655公里。文物古迹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另有48处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
呼和浩特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74项、市级非遗项目275项。截至2024年12月,呼和浩特市共拥有登记备案博物馆29家、文物商店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2家、非国有博物馆17家;一级博物馆4家、二级博物馆2家。同时还拥有类博物馆40余家。
(呼和浩特市备案博物馆分布示意图)
多彩特色活动点燃假日激情
今年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丰州故城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举办了铜镜寻宝之旅、国潮游戏体验、真人古装秀展演、非遗手工制作等40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消费。呼和浩特博物馆推出“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整合了50余家博物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展出近1000种精品文创、50余种爆款文创,部分热门文创产品在开展一周后便已售罄。
文创爆款频频出圈
创意十足、鲜活可爱的文创产品正在成为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的新理由。
不论是呼和浩特专属
“nia麦麦”,极具地域特色的各式冰箱贴,还是青城奶站特色甜品,让年轻人奔赴呼和浩特的动力,又多了一个。
未来,文博爱好者将遇见一个全新升级的呼和浩特,在逛博物馆的过程中,
看到呼和浩特最真实、美好、厚重的记忆,感受呼和浩特独特的精神气质。
建设博物馆之城
,将进一步促进呼和浩特市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提质赋能,有效提升首府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的呼和浩特,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成为一座充满活力与底蕴的现代化博物馆之城。
呼和浩特将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打造精神共富的“呼和浩特样板”,让城市文有所归、心有所依。
一座城即是博物馆。奶茶馆蒸腾着北魏烟火,地铁站陈列着敕勒川星河,两千年的马嘶正在玻璃展柜里——等你拆封这部烫金的地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