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晨报  ·  触目惊心,女子当场身亡!警方通报 ·  3 天前  
南方都市报  ·  今早突发!女子当场身亡,警方通报 ·  3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享受岁月静好,这三点很重要 ·  3 天前  
中国民兵  ·  女子民兵治沙连,又有好消息 ·  4 天前  
中国民兵  ·  女子民兵治沙连,又有好消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通商精神:强毅力行,通达天下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1 17:08

正文

记者 | 闵云霄   特约撰稿 | 赵明远  编辑 | 崔世海

“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一语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概括了数百年通商从形成到发展的面貌和特质。


重农抑商的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是文人下海的领头雁,筹建大生纱厂并建立了机构精干、章法严明的企业管理机制。他先后创办了19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经济联合体,即中国近代最早也是最大的资本集团——大生集团,也是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


创业20多年,他所积累的财富大多投资于教育和地方建设,当时偏安一隅的南通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城市系统。张謇先生的儒商品质是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负责的集中体现,是“通商精神”的化身。


考察南通商界精英成功的履历,会从他们身上发现多方面的良好素质,如勤俭、耐苦、自强、诚信、严谨、胆识、创新、和善、包容等。但这些是优秀商人共有的属性,而从地域特色、文化传承、演化历程、心理观念、行为模式、业绩成果、社会认同等方面深入考察,则会发现他们身上拥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强毅力行,通达天下”。这一表述颇为贴切地表达了数百年积淀而成的“通商精神”。


新时期的南通商人延续着这份精神,创造出著名的“南通铁军”和“南通模式”,“通商精神”是南通籍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精神特征。

强毅力行


“强毅”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人生信条。《礼记》中指出儒士应该“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礼记·儒行》),“强毅”是人应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儒士须身体力行,弘扬这样的品性,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作为一个儒者,需要有远大的抱负,顽强的意志、坚忍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反之,如果“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永远沦于平庸的地位(诸葛亮《诫外甥书》)。


“力行”同样是儒者的一种优良品质,是传统文化中重视实践、勇于探索精神的表达。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司马迁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史记·儒林列传》)任何理想、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空口大言,必须通过躬行实践方能有所成就,所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以顽强之毅力奋斗践行是世人走向成功的优秀品格。


“强毅力行”是南通地域文化的传统基质。南通的地理形成有数千年的历史,远古先民一次次会集于长江口新陆沙洲,他们面对江潮海飓、蛮荒僻壤,屡覆履兴、百折不回,恶劣和危险的环境塑造起他们意志坚韧、自强不息的品性,他们奋力开拓,辟斥卤而为膏壤,变沧海而为桑田,逐渐使南通一带成为“望县”、“福地”。


在中华民族最为灾难深重的近代,以张謇为代表的南通先贤开展了实业救国的伟大实践。不同于腐儒空谈、清流议政,张謇将他的理想和主张“以强毅之力”付诸行动。他们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文化,实施“地方自治”,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的土布业、植棉业紧密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联进效应”,地方经济崛起,南通由此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


在此进程中,“一代儒商”张謇对南通地域文化基因进行了凝练提升,注入儒家优秀品格和现代工商理念,形成南通商界精神,并加以发扬。“强毅力行”是其中最主要的内涵。此语出自张謇1911年在北京商业学校的演讲中:“人患无志,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之大小,虽亦视乎材能境遇及其他种种关系,然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无论成就大小,断不至毫无所成。”对于这些未来的工商人才,张謇最希望他们拥有的是立定志向、强毅力行的精神。


近代南通工商精英胸怀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愫,抱定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现实志向,继承南通传统美德,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奋勇开拓的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勠力践行自己的理想。“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是南通近代企业家走向成功的法门,这种精神不仅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伟业,也凝聚成一种企业家精神,并第一次走出了南通,影响了全国。

通达天下


“通达天下”本是传统商业运行的理想境界,所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然而在古代,山川阻隔和交通能力的落后限制了商人的追求,在南通尤为如此。


公元958年,后周军队占领南通一带,打通了攻取江南战略通道,在设立地方建制时取名为“通州”。历代史志无不夸张地描述过南通的交通区位优势:“州之东北,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江通吴越楚蜀;内,运河通齐鲁燕冀。故名通州。”(明万历《通州志》)“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向两越,或出东海,动齐燕,亦南北之吭喉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但事实上,江海阻隔对南通商业的制约远远超过了它的区位价值,加上缺乏自然良港和物产丰富的腹地,南通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成为过流通口岸或者商业枢纽。


清末状元、实业家、第一代通商代表人物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被视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近代,张謇等在发起南通近代化进程时,敏感地意识到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内产业凋敝,交通不利实为最大之原因”,“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他们办公司、修公路、开运河、辟航道、置车船,南通的交通面貌迅速改观。然而,更需要改变的是南通商人的精神面貌。


南通人自古从商意识淡漠,“商不列肆,不赶集,不以妇女主店,不久客在外,仅于本土贸迁有无。”(明万历《通州志》)以至于外输的棉、布多由外地客商集散。这种农业社会的心理状态到近代才开始改变。近代南通,张謇等精英人士除了通过兴办工贸金融企业及商会、举行劝业展会活动培育人们的经商能力意识外,还创办商业学校和各种专修班,“养成吾通州开门商战人才”,培养一代具有现代商业精神的“通商”。


近代中国已无法闭关自守、脱离世界,“世界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张謇语)商人必须通达事理,通权达变,要把握客观规律,适应情况变化,突破旧规陋俗,因时制宜寻找发展之路。商业人才不仅要懂“商业学术”,更要有“世界眼光”。张謇谆谆教导说:“今日我国处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由观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当之手段,然后得与于竞争之会。”在贸易“通达天下”之前,首先要拥有“通达天下”的眼光和胸怀。从此时起,南通商界不断改变着狭隘的小农自闭意识,将南通发展置于世界潮流中,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吸收西方文明的成果,以高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通达的智慧,关注和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商战大潮中。


北宋教育家、思想家,如皋人胡瑗说过:“君子之人则当果决其行而力学审思,强问笃行,使其性明志通。”(《周易口义》)他认为,君子要获得通达的智慧,除了勤思好学,更要果敢践行。这句话很好的解答了“强毅力行”与“通达天下”的关系,即“强毅力行”是因,“通达天下”是果。只有通过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勠力践行所思所学,才能获得通行于天下而无阻的智慧,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南通有一个小故事:每当潮水退去,黄海滩涂上的蟛蜞就会爬出来呼吸、觅食。其钻洞能力之强,行走速度之快,让人惊叹。南通商人具有蟛蜞般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行走于江湖之上,涉足于有人之境,没有通商不可去的地方,也没有通商去不了的地方。


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南通人走向海外,他们从当初的建筑承包、家纺产品经营为主,逐渐向矿业开发、园区建设、能源投资、服装、机电、房地产、国际贸易等多行业多领域拓展,并通过设立机构、并购、参股等方式,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不断提高跨国经营能力,不少南通侨商做出了品牌,融入了当地社会。如今,海外通商已发展壮大到10万之众,遍及世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一语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概括了数百年通商从形成到发展的面貌和特质,其中不仅体现着通商发展壮大的规律和成因,更体现了通商健康向上群体性格和充满活力的内在精神,值得大力推介、弘扬。因此,这八个字作为“通商精神”的表述语,通俗贴切,言简意赅,个性鲜明,内涵丰富。 


当代通商根植于传统商业智慧,秉承先贤儒商精神,他们的商业网络不断延伸、商业目标不断实现,他们胆识和业绩跟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南通商界企业界在不断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着“通商精神”内涵,并使其成为南通市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更具竞争力的群体软实力。


新媒体编辑 | 康亦玮

| 往期精彩文章 · 点击图片阅读 |

太极、少林、崆峒、青城围攻徐晓冬,武林腥风血雨在即,吃瓜群众仰望的各大门派到底有多厉害


传统武术太极高手迎战散打,20秒被干趴,中国功夫怎么不灵了?


- END -

×

爲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

版權歸香港《鳳凰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系

010-65233690 / [email protected]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