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每个作品创作之初,
都离不开引发创作灵感的来源———
“设计原型”:
可以是一个建筑,
可以是一段音乐,
可以是一场际遇,
艺术是触类旁通的,
更多的还可以就是意向图片啦。
举个栗子🌰:
《神奈川冲浪图》——葛饰北斋
《星空》——梵高
据说梵高在进行《星空》的创作时,
就受到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图》的影响~~
蓝色的提取、乃至流淌的星云,
都与浮世绘里的海浪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奈川冲浪图》+《星空》——
直接把两个大师的作品
毫无违和感~~
众所周知,
开启现代艺术大门的印象派,
受浮世绘影响颇深。
莫奈二十七岁时完成
《圣阿德雷斯的花园》,
构图就是致敬葛饰北斋的名作
《五百罗汉寺荣螺堂》。
《圣阿德雷斯的花园》——莫奈
《五百罗汉寺荣螺堂》——
葛饰北斋
电影也是如此,
7月份在北美上映的《星际特工》,
大导演吕克贝松表示
《阿凡达》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灵感来源。
话说回来,
对灵感来源、意向图的使用,
往往有两种结果——
高级的叫做幻化,
神似而形非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吸纳到参考意向的精髓,
却不照搬,
对项目量体裁衣,
融会贯通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
😁😁
LOW的就叫抄,
照搬还好,更差往往还抄走形
画虎不成反类犬~~~
🐕
🐕🐕
青手决定开辟一个小小专题,
和大家一起——
寻找每个项目作品的最初意向和原型~~
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揭穿,
更不是为了爆料……
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
更加透彻的看懂、读懂项目、作品;
历练我们的眼睛;
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手资料脑库;
磨练设计和幻化的能力~~~
言归正传,
挖掘设计原型001
要比对的是
几年前便成了网红的图书馆——
德国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
(Stuttgart City Library)。
青手行旅5月德国行
是把最美图书馆
当作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干脆直接住在了图书馆对面的酒店里,
隔一条马路即看到图书馆外观全景~~
😍
😍😍
更多感受和思考请见下文~~~
项目名称:德国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
建 筑 师:
Eun Young Yi(
韩国
)
建筑面积:11500㎡
开放时间:2011年10月24日
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
被誉为世界最美图书馆之一,
作为一个新媒体艺术中心被使用的。
韩国设计师Eun Young Yi在设计这个作品之前,
曾在韩国大学毕业后到德国留学,
并在科隆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曾任汉阳大学教授。
建筑师从人类建筑历史中获取力量,
“建筑师紧紧抓住建筑的本质,
创作真正的建筑。
广袤无涯的浩渺人类文明里,
只有经历磨练的纯粹的
精神性物质才能超越时代。”
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
位于斯图加特欧盟区发展中心区附近,
是未来的城市中心。
该建筑平面为44*44米的正方形,
高度40米,含地下2层,地上9层。
建筑由外至内,可以剥离出几层空间,
交通流线则于各个部分之间组织。
简单、几何化的体块,
外立面网格状划分,
9*9的模数混凝土块,
建筑外壳采用玻璃砖材料的双层墙构造,
设置了步行空间于两层墙体之间。
夜晚建筑外立面灯光效果呈现幽蓝色~~
方体建筑四面都设有入口,
首先进入等待区、报纸阅读区,
内设电子显示频、自动还书机等~
进一步走进建筑内核,
是一个宗教仪式感极强的空间,
地面中心设置与建筑体块呼应的方形涌泉池;
屋顶上放设置天窗,
将一部分屋顶传递进来的自然光引入空间;
立面规则式布置矩形孔洞,
在外圈走廊可以
看到内核空间,
进一步感受寂静、神秘的空间力量。
馆中设置了专供儿童阅读的区域,
色彩丰富,空间组合很有趣味性,
随处可坐的地面空间,
还有低矮的木箱方便小朋友拿取书籍。
阅览室空间也是网络上照片流传最多的——
阅览室空间部分共计5层,
内核空间呈正方形布局,
玻璃屋顶可以让自然光线进入室内,
防晒遮阳百页是光线更加柔和;
结合图书陈列架、阅览空间、内圈交通空间,
层层收缩,整个开放并呈漏斗状,
直至最底部;
通过方形玻璃天井,
与下半部分内核空间相连。
空间将白色运用到极致,
让人很想停下来,
安安静静的与书本、空间对话~~
顶层还设有咖啡厅,供来访者休息,
依旧是无尽的白色~~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
图书馆建筑依旧延续了
极简、几何的设计语言,
地面及立面栏杆等均采用钢结构,
屋顶架空,隐藏一些设备,
同时覆盖太阳能光伏板+遮阳设备。
室内乘坐电梯,
结合残破可无障碍抵达屋顶露台,
俯瞰斯图加特城市景观~~~
项目介绍完了,
让我们展开更加激动人心的部分,
看看最美图书馆的设计,
有哪些设计原型,
或者与哪些著名的案例刚好有点相似呢?
挖掘原型之一
其外立面几何极简的风格,
以及大体块对应小入口的外立面,
正是受1748年路易斯·布雷
(Etienne-Louis Boullée)
设计的Cenotaph for Newton影响。
灵感来源于生活过于接地气,
灵感来源于宇宙就必定是高富帅了~~
布雷与同时期众多知识分子一样,
对牛顿的物理理论十分痴迷,
于是专门设计了一个虚构的纪念碑,
并未实施出来——
直径达260米,建筑上部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球体的中心挂着地球模型。
这位被大部分书籍
归类为乌托邦建筑师的激进分子,
更像是个超现实主义的建筑师,
他所写的牛顿纪念馆的说明
这样阐述自己的设计想法:
“庄严的精神!伟大而深邃的天才!
神圣的生灵!牛顿。
您确认了地球的形状,
而我想到了把您包藏在您的发现之中。”
挖掘原型
之二
设计师不说,我们也强烈的感觉到,
最美图书馆与万神殿异曲同工~~
设计本身,受万神殿的结构和组织影响,
通过一个结合体内核作为“心脏”。
古老的万神殿(Pantheon)
又称为潘提翁神殿,位于罗马市中心,
是迄今为止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
万神殿通过心脏内核,
引入自然光到中心多层聚会空间。
对比最美图书馆顶窗~~
不仅仅是最美图书馆,
据说巴黎的玛德莲教堂和先贤祠,
其精美的建筑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
均源于和模仿罗马万神殿。
挖掘原型
之三
最美图书馆的设计师坦言,
其阅览区是借鉴了
著名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设计~~~
阅览区整个开放并呈漏斗状,
每层都有循环交通链接。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
被借鉴项目长成什么样子吧~~
挖掘原型
之四
话说我们的直觉感受
看到图书馆外立面一个个方窗时、
规则的几何元素的运用,
——
法国巴黎阿拉伯中心,
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
建筑设计: 让·努维尔
项目名称: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Institute du Monde Arabe)Arab World Institute
地址:法国巴黎 (11 quai Saint-Bernard, Paris 5e, France)
时间: 1981-1987
总建筑面积:25263㎡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的修建,
最早源于1980年,
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提议——
在塞纳河左岸,
要跨越西方和阿拉伯文化的藩篱,
让西方大众认知和感受
阿拉伯文化这一悠久文明的价值。
让·努维尔的设计在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
他
巧妙地将阿拉伯文化符号融入建筑,
作品极具文化感染力。
对比最美图书馆外立面~~
夜景:
室内:
我们继续挖掘一下这个神奇的项目吧~~
让·努维尔说,
“建筑设计灵感源自于阿拉伯文化,
是对一种精巧、神秘、蕴含宗教氛围
的东方文化的赞美。
我对清真寺建筑的雕刻窗
(mashrabiya)很感兴趣,
光透过它洒在地上形成了几何形、
精确的、波动旋转的深浅阴影。
所以我采用了如同照相机光圈般的几何孔洞,
材料是铝,通过内部机械驱动光圈开阖,
根据天气阴晴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量。”
窗格细部:
1987年,建筑落成当年,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被评为当年最佳建筑设计,
获得银角尺奖(I’Equerre d’Ar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