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  ·  TikTok的命运,对全球商业意味着什么? ·  昨天  
商业洞察  ·  江西新首富,踩着英伟达,狂赚700亿 ·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蔡崇信,买了小脏鞋 ·  2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DeepSeek的崛起,其实并不意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首富许家印的“三重坎”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11-14 14:27

正文


中国富豪不喜欢当首富。

除了“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古言古训根植于心外,更缘于不少人担心,一旦出名,难免招致多方争议与非难。

纵观中国商业发展史上出现的诸任“首富”,确实少有善始善终者。

2018年8月28日,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排行榜中,许家印以414亿美元身家,超过马化腾的410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

这是许家印至少第三次登顶中国富豪榜。 外界用了“喜事连连”四个字来形容许老板。

彼时,FF91首台预量产车下线、恒大健康股价暴涨,再加上中国恒大的半年报业绩亮眼,成为内地房企中的“利润王”,整个恒大都沉浸在夏末的狂欢中。

不久,夏末完结,秋冬已至,转变在不知不觉中来临。



01 失控的跨界投资

两个多月时间里,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

首先,原本 言笑晏晏,合作造车的许老板与贾跃亭间 变故顿生。


在宣布入主FF不到四个月后, 贾跃亭 在今年国庆期间与 恒大 反目成仇。



10月7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贾跃亭利用其在合资公司多数董事席位的权利,操控合资公司,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就要求恒大付款,并以此为借口于2018年10月3日在香港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剥夺恒大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的同意权,并解除所有协议。

随后,FF针对解约恒大一事进行回应——


FF欲与恒大解约的原因是,恒大在协议有效期内未履行其支付款项的承诺,并试图获得对FF中国和FF全部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与此同时,恒大阻止FF接受其他融资。

10月25日,有关双方争议的仲裁结果出炉。

恒大健康称,仲裁否决了贾跃亭提出的彻底剥夺恒大融资同意权的申请,并否决了贾跃亭临时提出要进一步剥夺恒大资产抵押权的新申请。


FF方面则强调,仲裁员裁决恒大不能再阻止FF从其他融资渠道获取资金。

尽管恒大和FF各自宣告了自己的胜利,但双方之间的纠纷并没有由此完结。

11月7日,恒大健康对贾跃亭方面提出全面反诉,同时在开曼群岛大法院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向贾跃亭提起诉讼。

恒大健康表示,贾跃亭和合资公司强行赶走时颖委派的出纳员、强行阻止时颖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审查,造成时颖无法知悉合资公司的财务状况。按照股东协议,时颖有权进行财务审查并向合资公司委派出纳员,同时约定如果出纳员七天不签字即视为同意付款。

随后,FF回应称,恒大拒绝付款跟FF赶走他们的出纳是两码事。FF是因为恒大违约拒绝付款,导致协议失效,所以在香港提交仲裁,然后再让出纳离开。这应该有个先后顺序。

目前,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争斗闹剧仍在继续。

但无论如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场被搅得只剩一地鸡毛的合作,已经预示了恒大的新能源汽车之路不可能很顺畅地走下去。

而对于恒大来说,挑战还不止于此。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 。其中提到,有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逐步控制多家、多类金融机构,如明天系、海航集团、复星国际、 恒大集团 等。

报告指出:一些企业投资动机不纯、通过虚假注资、杠杆资金和关联交易,急剧向金融业扩张,同时控制了多个、多类金融机构,形成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跨国境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

报告还一并点出:民营企业盲目进入金融业、虚假出资、集团运作、隐匿架构、逃避监管、关联交易、急剧扩张等7大风险特征,通过上述手段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 步入2018年后,此前在恒大战略中曾经多次提及的“金融”二字早已不再出现。


早在2018年上半年,恒大旗下恒大金服已停发定期理财产品,清空了产品列表。

不仅如此,恒大集团官网还悄悄撤掉了“恒大金融集团”,“集团产业”下只留恒大地产集团、恒大旅游集团、恒大健康集团以及恒大高科技集团四大产业。

恒大集团官网的简介也变更为“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的世界500强企业”。

报道还显示,恒大金融集团已被降格,并和农牧集团公司级别相同。

即便如此,在此次报告当中,恒大依然被央行点名提及,且是与此前已经历诸多风波的明天系、海航集团一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危险信号。


而前两家的遭遇意味着,恒大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02 难降的高 负债

这边厢是恒大已然有些失控的跨界投资,那边厢则是恒大依然难以有效降低的高负债。



10月31日,恒大发布公告,拟在国际上公开发布三笔美元优先票据。

具体来说,这三笔票据分别为:5.65亿美元利率11.0%期限至2020年的票据;6.45亿美元利率13.0%期限至2022年的票据;以及5.9亿美元利率13.75%期限至2023年的票据。

其中,票面利率高达13.75%的一笔五年期票据引发舆论哗然。 要知道,即便是在恒大声势尚弱的前几年,恒大的最高融资利率也仅为13%。

虽然恒大2018年上半年的土地收购步伐大幅放缓,但在其他领域仍在激进收购,其中包括20亿美元投资贾跃亭的FF汽车(实际付款8亿美元)、144.9亿入股广汇集团,致使恒大的降杠杆举措成效大减。


2018年中报显示,虽然较2017年底数据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但截至2018年6月30日,恒大的资产负债率仍旧高达81.66%,净资产负债率也仍旧高达127.3%,处于行业预警线以上。

一点财经(yidaincaijing)查阅恒大2018年中报发现,于2018年6月30日,恒大的借款为人民币6711.3亿元,其中一年以内到期借款达到2985亿元,占到了借款总额的44.5%。同期,恒大在手现金为2579.4亿元,另有约398亿土地款需在下半年偿付。


10月30日, 标普在发表对恒大评级时 指出, 由于之前积极地进行规模扩张,恒大的财务杠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伴随着大量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恒大的流动性状况依旧堪忧;恒大的资本结构不均衡以及对各种短期融资的依赖都是其信用劣势。”

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是恒大不惜以高利率水平进行融资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到目前整体行情和恒大自身状况,市场并不买账。

最终认购结果显示,许家印认购2.5亿美元2022年票据,其全资拥有的公司Xin Xin Limited认购2.5亿美元2023年票据。


另外,恒大一直以来的盟友中渝置地认购2500万美元,年息11%。


03 前景渺茫的“回A”

境外,恒大美元票据融资结果不如人意;境内,恒大的回A之路困难重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