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创立于1997年,是上海证券报的网上窗口,是上海证券报平面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中国最早从事财经信息网络传播的专业性网站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产业研究|新技术可实现一步法制备高端烯烃 ·  5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刚刚,上交所召开重要会议! ·  5 天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固收|买断式逆回购,“一石多鸟”的中期货币投放 ·  6 天前  
浙商证券研究所  ·  下周!300+机构重仓股齐聚“浙商红”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证券网

本周最大悬念揭晓!IPO批文8家,核发进入“变奏”模式!

中国证券网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6-09 21:41

正文


“本周发了几家?”新股批文打破近一个阶段以来的“周10家”套路之后,近几周的IPO批文数量再度成为投资者周五晚间密切关注的话题。


证监会最新发布的IPO批文情况显示,9日,证监会核准了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包括沪市主板企业4家、深市中小板企业2家、创业板企业2家。8家企业的筹资总额总计不超过25亿元。


 

核发批文与发审会双重“变奏”

 

上证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9日,证监会共核发IPO批文21个批次,共有207家企业拿到IPO通行证,累计筹资合计不超过1039亿元。

 

近三周,IPO核发数量打破了已维持13周的“周10家”节奏,分别变动为7家、4家和8家;周核发IPO企业的筹资额分别为不超过23亿元、15亿元和25亿元。

 

事实上,去年四季度新股进入常态化发行以来,核发批文的“变奏”并不新鲜。

 

统计显示,2016年10到12月,证监会共发放IPO批文11个批次(2016年10月发放2个批次,11月、12月按周发放),每批次批文数量在5家到15家不等,筹资规模在不超过26亿元到不超过112亿元不等,其中有5个批次都核准了14家公司。

 

今年以来的21个批次当中,每次批文数量分布在4家到14家不等,筹资规模在不超过15亿元到70亿元不等。

 

同样在“变奏”的,还有拟IPO企业每周上发审会的情况。

 

据统计,今年以来的21周里,每周安排上发审会的企业数量在3家到15家不等,过会企业数量在6家到15家不等。

 

若逐周比较,数据的环比变动显然是惊人的。若将每周的发审及批文数据放到一个较长时间去看,情况就不同了。IPO核发批文和发审会双重“变奏”的现象或可说明,监管部门正在综合研判改革力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在新股发行常态化的基础上,寻找新股发行的动态平衡。

 

市场人士认为,适度调节新股发行的节奏,体现了监管层呵护市场的用意,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改革力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也更有利于市场平稳运行。然而,IPO并不是决定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每周几家”也不应该成为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根本依据。

 

IPO从严把关是常态,

监管取向不摇摆

 

变动、平衡中的是新股发行的节奏,对IPO从严把关的监管态度一经确立就将严格落实。

 

今日召开的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通报了截至5月19日的IPO审核通过率情况,以及今年1到4月终止审查和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的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19日,证监会共审结IPO企业257家,其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未通过核准。

 

具体来看,这257家企业中,通过核准的IPO企业共188家;未通过发审会(被否决)的IPO企业24家;终止审查(申请撤回)的IPO企业45家。IPO审结通过率约为73.15%,未通过(包括终止审查和否决)率约为26.85%。

 

对比此前数据,可以看到一个更加清楚的脉络。从去年四季度新股发行常态化截止到去年底,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153家,其中核准申请131家,主动撤回申请和被否决的22家,核准率85.6%。

 

证监会披露,今年1到4月以来,35家终止审查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四类:

 

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22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存疑,5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业绩下滑,4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股权或战略调整,4家企业存在此类问题。

 

18家未通过发审会IPO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五类:6家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5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3家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存疑,3家企业的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1家企业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存疑。

 

据悉,未来证监会还将进一步强化发行监管,严格审核,在严防企业造假的同时,严密关注企业通过短期缩减人员、降低工资、减少费用、放宽信用政策促进销售等方式粉饰业绩的情况,一经发现,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等方式严肃处理。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透露,证监会将定期公布终止审查和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名单及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持续提高发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首发企业申报质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延伸阅读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上证报记者  严政 张忆 王雪青

 

申万宏源首席分析师桂浩明:

 

IPO融资是市场的基础性功能,应该得到正常发挥,股市短期涨跌和IPO发行多少有一定关系,但IPO发行速度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近期IPO的节奏调节是监管层为了缓解市场的过度担忧,目的是尽可能让市场稳定,短期内根据市场状况适度进行节奏调整是必要的,但未来的出路还是得加快推进改革。

 

调节IPO节奏最主要是对市场造成心理影响,因为每一批公司实际募资一共才几十亿,对市场影响很有限,主要是让投资者感受到监管层很重视这个市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从近几周IPO核发的数据来看,以往每周大概有10只新股,从上上周的7家,到上周的4家,再到本周的8家,数量有所波动,但纵向比较来看,近期整体的IPO数量仍较前期有所减少,这也显示出监管层面在释放一定的积极信号,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利好。

 

近期市场走弱,主要是受到金融去杠杆以及监管升级的影响,但是市场对金融去杠杆应该要有正确的理解,金融去杠杆对于股市的影响是短空长多的。建议市场无需过度关注短期IPO数量上的调整,应该看到,IPO是一个市场的正常功能,能够给市场不断输入新鲜血液,IPO常态化也表明市场进入正常化。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

 

市场走弱跟IPO发行无关,暂停IPO的要求也站不住脚。部分投资者对“暂停IPO”救市形成了高度依赖,甚至是“上瘾”,然而历史反复证明,暂停IPO并不能改变市场的基本走势,相反,一旦暂停IPO,反倒会强化熊市预期,因为投资者的共识是,只有步入熊市,监管层才会暂停IPO。

 

适度调整IPO节奏是正确的,该快可以快,关键是不能停。监管层可以考虑多关注一级市场新股中签率和新股上市后涨停板的个数,如果这两个指标有大波动,比如若有新股破发出现,则应该考虑放缓IPO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