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MS
中国首家MEMS咨询服务平台——麦姆斯咨询(MEMS Consultin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联想密集下注机器人,悄悄投资20多个团队 ·  21 小时前  
销售与管理  ·  保时捷,扛不住了! ·  22 小时前  
销售与管理  ·  保时捷,扛不住了! ·  22 小时前  
哈佛商业评论  ·  如果你是个工作狂,请收好这份自救指南 ·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李嘉诚家族,45亿甩卖中药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MS

深圳光明区:加速抢占智能传感器赛道,3年聚集超百家企业

MEMS  · 公众号  ·  · 2024-11-13 00:00

正文

11月11日,第三届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如期而至,国内外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各界300多人齐聚深圳光明科学城。

会上,中科飞龙等10家企业签约落户。和而泰与美思先端、数联天下与纽迪瑞、三一联光与深圳湾测、科瑞技术与立仪科技、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微感量子物联科技等五组企业完成业务对接合作签约,总合作金额达5600万元。此外,投融资企业签约金额超过1.6亿元。大会还设四个分会场,围绕新能源数智化技术及应用、传感器产业投融资与并购、工业自动化与光电传感技术发展、大湾区传感器产业链生态平台等主题开展研讨及路演,合力寻求技术突破、碰撞合作火花。

传感器是工业神经,隐藏在一条条产线和一件件产品中,是感知外界的触觉,是信息获取的源头、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接口。

“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机械和电子都集成到一个很小的芯片里,微米级。既有感知也有处理。”

美思先端是深圳光明区一家MEMS传感器与精密光学设计制造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负责人黄维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美思先端采用IDM商业模式,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营销、终端应用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体。创始人武斌早年前往国外研习技术,后归国创业。

专注于温度、气体、压力、粉尘、流量等传感器的美思先端,正从单纯“卖器件”走向提供终端应用模组及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家电、医疗器械、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


美思先端传感器自动化生产产线

作为感知信息和采集数据的重要手段,智能传感器已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国智造”的关键。

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3800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1310亿元,大多分布于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而珠三角以深圳为中心。从数量及规模看,深圳占珠三角比例超过一半。

近年来,深圳光明区智能传感器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传感器企业从最初的16家发展到现在的136家,汇聚了汉威科技、柯力传感、诺安智能、纽迪瑞、美思先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产值规模已超百亿元,预计2025年达210亿元。光明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今年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光明区推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智能传感属于着力打造的优势引领类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光明区出台了专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落户总规模50亿元的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规划建设大湾区首个智能传感工业上楼示范园区,布局建设兼具研发中试和量产能力的MEMS中试线。深圳光明,有望成为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规模最大的行政区。

感知世界,传感器走向精密走向智能

要让设备智能化,就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类别近2万种,不同的技术方向有很大的差异。热敏、磁敏、称重、气敏、光电、压力、声学等,应用场景涵盖消费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等。作为工业制造的传统强区,光明区有着钟表、内衣、食品、自行车等优势传统工业产业,也布局了高端医疗设备、机器人、光电显示等新兴产业,为传感器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的MEMS传感器。

“基于非分散红外原理的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长寿命等优势,其中核心是MEMS红外光源、传感器芯片、光学滤光片几个模块,我们把几个比较难的技术点都攻关了。”黄维尧说,传感器还有配套标定校准算法、光学气室等核心设计,是一个集电子、材料、光学、算法等多学科高度融合的精密器件。目前,美思先端正在研制高阵列热电堆红外感应芯片、高辐射高调制MEMS光源芯片、高精度微量冷媒气体检测装备等新产品,对标国际龙头企业。


美思先端的传感器产品系列

“我们目前百分之八九十的产品都应用在终端领域,未来会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展至用户产品生产、检测、维保等环节,进一步构筑工业自动化、运维智能化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实力。”黄维尧说。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诺安智能成立于1999年,研发生产气体传感器、探测器、分析仪等产品。从专注科技研发到产业化,近几年诺安智能逐渐放量。

“之前主要服务石油化工行业,这一行业存在剧毒、高毒、致癌有机物,必须要进行检测,就需要这些配套设备,但以前主要是进口欧美的传感器。”诺安智能董事长卿笃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07年他作为专家参加国标的编写,涉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剧毒、高毒、致癌有机物,需采用光致电离技术检测,国外产品价格昂贵、抗干扰差、寿命也短,客户存在痛点。

经过调研后,卿笃安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决定启动这个项目。“那时公司小,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2008年底,我了解到欧洲有两位科学家在这方面研究积累了20多年,我马上飞到欧洲,去见了他们。请他们做一些基础研究,委托他们做实验做测试。”

利用基础研究成果,诺安智能历经几年原理样机、实验样机、工程样机的开发,再送检认证,研发成功后终于开启产业化。诺安智能位于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其多功能实验室可以进行雷击、静电、高低温、高湿、抗干扰等环境模拟试验。“企业和科研机构不同,要考虑市场客户痛点来创新。战略确定以后,实行合作开发的模式,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我们的技术国际领先,到现在为止,还保持较好的毛利率。小微企业,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卿笃安说。

稳定性、抗干扰、灵敏度精度及寿命,是传感器的几个核心技术指标,需反复验证。诺安智能专注研发核心的气体及光学敏感材料,通用型材料与外部合作定制。卿笃安介绍,测致癌有机物美国企业能测到百万分之一的量级,诺安达到亿分之一的浓度测量精度,靠的就是不断试验和踩坑,找到正确的技术路径,积累实验数据。

诺安智能2017年底来到光明区,因当时光明无法配适发展,诺安又回到市区。2018年光明科学城成立,此后快速发展,地铁也随之通达,诺安再次来到光明。“考虑后续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大一点的场地,而且这边有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供给优势,招商局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卿笃安说。目前,诺安智能在拓展电子、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市场空间,而光明区合成生物这一重要产业板块也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传感器领域的下游控制系统

作为光明区最早落户的传感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一,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深耕智能控制器领域20余年。创始人刘建伟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依托哈工大与清华大学的科研背景,加之欧美客户对产品研发与制造管理有着高标准要求,公司内部也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和而泰副总裁白清利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智能控制器作为产品的核心控制部件,渗透各个产业领域,从智能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到新能源以及各类智能硬件设备,都扮演着大脑的核心角色。作为连接产业上下游的集成方案提供商,和而泰也整合了上下游资源,越来越多的新型传感器应用到智能控制器领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陀螺仪与加速度传感器更多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MEMS传感器可以做到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成本也更有优势,这类产品逐步转移到汽车与消费类电子领域,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创新空间与产品附加值。”白清利说,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GPU的算力越来越强,更多的AI算法会大大拓展智能传感器的应用空间。

相较于可见可感的硬件制造过程,软件算法的“生产”事实上更难。

“硬件的设计验证,具有成熟的设计体系保证,通过产品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确保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管控确保产品质量。而软件算法的有效性验证和积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和而泰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光明区科创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和而泰光明工业园竣工,其控制器业务迁至光明区。“起初,周边产业配套尚未完善,上下游的沟通交流较为有限。这些年在光明区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企业落户光明。尤其是近几年,光明区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建设,为公司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创造了便利条件。”白清利说。

智能传感器领域,如何把一流技术转化成一流产品,需要工程型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尤其是光、机、电、算四大领域。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联合秘书长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工艺方面,需要不停打磨调试。德国、瑞典做百年企业,不断打磨工艺,才磨出了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精度,这是经验的积累,这个时间很难压缩。”

此次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中科飞龙、中科奇驭、博士科技、宇问测量、正宇兴电子、飞渡微电子、泉州昆泰芯、南京思摩特、磁正智能科技、茂捷半导体等10家企业签约落户。他们将在光明布局MEMS传感器研发中心、大湾区机器人研发中心、高层次人才培育中心、传感器封测基地、传感器芯片研发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助力光明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

生态搭建

珠三角消费电子发达,拥有MEMS传感器的广泛适用场景。为更好地拓展市场,宁波柯力传感等一批长三角企业将南方总部布局光明区。

由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引入龙头企业柯力传感,与光明科发成立投资公司,围绕柯力业务及产业链布局,打造集投资+研发+生产制造+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柯力传感谷。目前已完成投资入园企业6家,布局力学、电量、光纤、气体、流量、光电等十多种传感器,形成“传感器森林”。

2022年6月,深圳发布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重要程度提到一个高度。光明区承担着建设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中试熟化与产业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先锋区、核心技术重要策源地的发展重任,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等环节。

2022年以来,光明区成功引进西门子工业软件、德融宝、汉威科技等优质项目。作为转型服务中心,智能传感器分布式科研创新平台德融宝也可以提供技术协作。

德融宝,全球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数字平台,由B2B平台IndustryStock所属企业德国媒体出版社有限公司所有。2023年,德融宝中国区总部落户光明。

“二战之后,传感器行业在全球发展起来,中国技术目前和德国还有差距。我们平台希望用3-5年时间缩短10-20年传感器的中德产业落差。”德融宝CEO曾树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传感器行业技术路径的多元和应用场景的丰富,使其有别于传统工业时代的价值链建设,是锚定需求的价值链。

落户光明后,这家特色化的传感器平台,致力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完成供需双方的多维度匹配。

“数据时代离不开感知,如安全方面需要对趋势做出事先预判,就需要感知,而感知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的数据积累,发现趋势来进行判断,就要依靠传感器。以往我们粗放的管理,忽略了对它的需求。”曾树鑫说。

空间支撑上,光明规划了明湖智谷来打造智能传感器专业化片区,将陆续释放约一百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来支撑传感器企业落地,满足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的需求。光明还同步打造了凤凰广场、科陆、新菲光、美信达、招商局科技园5个专业特色园区,为传感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保障。

“光明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本体条件非常好,叠加科学城的研发、转化优势,在此基础上做提升,聚焦智能传感产业。”明湖智谷建设负责人黄景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为更精准满足智能传感器企业的真实需求,团队前期在光明区产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五十多家企业的调研走访,咨询了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协会的专家,也邀请了专业工业厂房设计院参与设计方案讨论。而后进行需求汇总分析,历时大半年,设计出了符合目标产业门类生产需要的产业空间。

明湖智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设计了高标参数、高效物流,以及三废处理空间、甲类仓库、特气罐、高负荷双回路电力配置等专业配套,为战略新兴产业进驻提供满足生产需求的低成本空间。“产品的制定本身也是漫长艰辛的过程。深圳本身土地紧缺,企业在深圳拿地相对艰难。科技、人才及产业链是深圳产业发展的底色,这是企业留在深圳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园区尽可能为企业打造满足其未来研发、生产、办公需求的产品。”黄景鑫说。

“政府花了大力气”

为发展智能传感器这一产业,深圳光明区政府“花了大力气”。采访过程中,不少传感器企业这样表达。

“我们当时选这个产业去积极争取,是做过很慎重的考虑和评估的,摆在和工业母机一样重要的地位。”深圳光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智能传感是作为接下来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原则来考量的。

光明区是深圳最早出台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专项政策的区域,并形成了富有光明科学城特色的“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科学城母基金+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另外,政府下了大力气推动深圳首条智能传感器中试线落在光明。

这一领域中试线主要针对传感器芯片流片制造、封测等环节,补齐短板。这是因为,传感器企业往往专注于设计、研发环节,而生产制造还需要一定的生态,投入成本也较高。

与此同时,光明区不断提升智能传感产业的影响力。

光明区常态化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找订单、找资金”等专项行动,赋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大会的桥梁下,被光明产业支持政策及空间环境吸引落地的企业不少。此外,推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创新联合体,帮助创新主体之间开展联合攻关。而光明重点布局打造的合成生物与人工智能产业,也为传感器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之前为找到合适的传感器资源,需要大范围进行合作对接,目标性不强。而现在可以在区域内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提高了资源对接效率。”白清利说。今年3月,光明区与和而泰及其他相关传感器企业联合发起了智能传感器公共研发平台的创建,推动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

“集成能力和应用能力是传感器企业的核心能力。算法、光学、机电不是完全复制过去就可以。每一次针对客户的需求,都要有新的技术突破。传感器行业绝大部分是定制,很少能形成批量化生产,这和物联网一脉相承。深圳配套产业能够快速反应,不管多小的元器件,上下游都能找到快速去做。”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联合秘书长告诉记者,国内传感器的品质这些年快速提高,一般情境下的国产传感器已经足够,而且价格比国外产品低很多。

“深圳这边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很强,精度也很高。产品端可以和国外抗衡,只是品牌和稳定性上,可能客户的认知还有一段路要走。高精尖领域的突破,还是需要从基础方面打地基。中国市场大,企业有动力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延伸阅读:
《传感器技术及市场-2024版》
《安费诺NovaSensor压力传感器芯片P883产品分析》
《First Sensor工业级STARe压力传感器芯片产品分析》
《Merit Sensor压力传感器及MEMS芯片产品分析》
《TDK InvenSense惯性测量单元(IMU)IAM-20685产品分析》
《博世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SMI240产品分析》
《村田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SCHA634产品分析》
《消费类MEMS惯性测量单元(IMU)产品对比分析-2022版》

推荐文章
21世纪商业评论  ·  联想密集下注机器人,悄悄投资20多个团队
21 小时前
销售与管理  ·  保时捷,扛不住了!
22 小时前
销售与管理  ·  保时捷,扛不住了!
22 小时前
哈佛商业评论  ·  如果你是个工作狂,请收好这份自救指南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李嘉诚家族,45亿甩卖中药铺
3 天前
宛央女子  ·  他爱不爱你,发个微信就知道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