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刚结束,各省作文题目就纷纷冲上热搜。
(图源网络,侵删)
不少考生表示:“感觉今年作文不难,很有话说。”
的确,相比往年应试性、议论性较强的风格,今年题目更贴合当下大家面临的生活之变、内心之惑。
无论“人工智能”,还是“朋友圈点赞”,又或者“未知之境”,深究每道题目,都能窥见一些人生真相。
如果此时你正处迷茫、困顿,不妨细品这些蕴含智慧的作文题目,从中获得坦然面对生活无常的力量。
淘汰人类的不是AI,而是“认知退化”
(图源网络,侵删)
作家
塔勒布说:
“每种事物,每个行业,都迟早会迎来那只可怕的黑天鹅。
”
当今科技飞跃创新的时代,AI智能毫无疑问成为人们心中那只“黑
天鹅”。
越来越多人感到无力、恐惧,认为“AI取代人类”是大势所趋。
殊不知,淘汰一个人的,从不是技术、工具,而是逐渐颓废的认知力。
前段时间,一位美术博主因“AI造假”被骂上热搜。
他本是靠手绘油画出圈的创作博主,结果被人扒出有作品是AI制作的。
事态发酵后,他紧急出来道歉。
好笑的是,这则道歉声明也是用AI生成。
因为懒得思考、创造,他将一切需要动脑的事情,统统让渡给人工智能。
最终,他不仅毁掉职业生涯,也将自己困在思维茧房中寸步难行。
哲学家卡斯帕说:“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作出来的。”
诚然,智能的进化、工具的发展,貌似让答案触手可及。
但对高认知的人来说,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解答问题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宝藏。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与其坐等淘汰,不如利用认知突围。
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剖析本质,内审自己,才能实现自我升级,才能用更开阔胸怀去拥抱新事物。
想在处处生变的时代里迎风踏浪,就别忘了即刻叫醒大脑,用进废退。
在不确定的时代,找确定的自己
(图源网络,侵删)
关于宇宙未知,人们总有很多奇思妙想、美好期待。
但调转目光,聚焦现实,很多人面对挑战、变化,常常惧怕、抵抗。
希望“万事可控”是人性使然,但流态社会,注定很多东西无法抓住、掌控。
与其忧患思虑,不如专注当下,从可控小事着手,然后静待时间的复利。
朋友小健,美术设计出身。
随着新媒体行业冲击,他所在的传统广告公司业绩直线下滑。
眼看裁员风声愈来愈大,他终于意识到:
变化已然来袭,想要保住饭碗,唯有探索自己其他可能性。
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开始学习文案撰写、锻炼策略思路。
哪怕周末休息,也会尝试从未接触过的自媒体拍摄和后期制作。
现在,只要有什么事搞不定,大家都会说,同事们第一反应都是“找健哥,他都懂”。
阻挡不了宏观环境变化,那就在微观处调整自己。
没有谁生来全能,但我们可以主动出击,用新知武装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乐观者不是相信永远阳光明媚,而是在听到预报后立即去找伞。”
当今社会,风云际变,唯有内心向上,主动求变,才能无往不利。
害怕淘汰,就即刻多修炼一门技能,给自己抵御风险的底气;
担心退步,就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为自己增加一点“内啡肽”的快乐。
当我们
专注可控的眼前,
保持
心态上
的
乐观,
加紧
行动上
的
速度,
今朝
的风雨也不过是
明日
彩虹的前兆
。
点赞好求,真心难觅
知乎上有网友提问:“朋友圈点赞少,是因为我人缘不好吗?”
一则高赞回复,引人深思:
“真心相交的友情无需多言,更不看点赞数量。
”
行走于世,上下答对、左右逢源总是少不了。
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朋友圈随手点赞。
然而这种略带虚伪、敷衍的方式,并不能拉近距离,求得真心。
好的关系,从不留于表面,而在心灵相惜。
热播剧《流金岁月》中,蒋南孙和朱锁锁的友情,让很多人钦羡。
二人出身不同,性格迥异,却不妨碍她们从青春年少相伴到沉稳中年。
蒋南孙遭遇家族负债、男友背弃,朱锁锁宁肯苦着自己,也要全力承担蒋南孙全家开销。
在朱锁锁被婆家厌弃、小三大闹病房时,蒋南孙也会不管不顾地大打出手,只为保护好友不被欺负。
蒋南孙曾这样评价她们之间的关系:
“我成功,她不嫉妒;
她萎靡,我不轻视。
”
而这也正是人世间,朋友厚谊的最佳诠释。
真正的挚友,从不做“点赞”的表面功夫,而是必要时主动地出手相助。
真正的挚友,不在意你朋友圈热闹的样子,只用心感知你不显人前的困境。
真正的挚友,从不流于形式的夸耀你,却可清楚你所有臭毛病、坏习惯,依然无条件为你撑腰。
而最重要的是,哪怕生活忙碌,彼此没时间见面,只要再度相聚,依然友情如故。
保持“内外守恒”,才算活得明白
(
图源网络,侵删)
从小到大,很多人都生活在这样的怪圈里:
小时候,不能吃最大的梨,因为要谦让、懂事,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成年后,接受一场场相亲,只因不想被家里人贴上“老姑娘”的标签;
中年时,得拼票子、拼房子、拼孩子,不想做同学聚会中被人“同情”的那个。
长久以来,一直有所谓“正确”的声音,不停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对。
很多人,因为害怕被定义成失败者,而盲目迎合所谓的标准生活。
《活得明白》一书曾指出:“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才能合理应对他人评价。”
所谓对错,好坏,其标准从来不是只有一条。
唯有理清、重塑内在自我标准,心绪才不容易被外界声音吹得摇摆。
女子100米栏运动员吴艳妮,自成名以来一直争议不断。
很多人看不惯她张扬的“招牌动作”、亮眼的装扮、质疑其专业性。
面对恶评打压,她没有气愤颓废,反而借此机会不断审视自己:
“专业方面,我看到自己和世界高手的差距,还要努力。
着装方面,我控制不了别人的想法,我做好自己就好了。”
她没有因指责丢掉锋芒,相反她将“恶评”化成自己进步的梯子,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正如《无声告白》书中所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坚定自我立场,不受外界定义和标签,才能守住本心,在自己的人生中闪闪发光。
坦诚待人,就是坦诚待己
(
图源网络,侵删)
成年人的世界里,总藏着戒备、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