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内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卫星和矮行星,但它们没有引起关注,因为它们不符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行星的官方定义。该机构给出的行星认定标准是:
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且不是另一颗行星的卫星)
基本上呈球形
已经“清理”其轨道(也就是在其轨道上没有其他的显著天体)
在不符合这一定义的天体中,包括土星的卫星土卫二、木星的卫星木卫三和土星的另一颗卫星土卫六。土卫二向太空喷射大股的水蒸气,木卫三则是太阳系中的第九大天体,而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的卫星。
鲁尼恩(和其他持相同看法的行星科学家)认为,上述定义模糊不清、没有助益,尤其是第三条。一天早晨醒来后,鲁尼恩写下了一个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行星定义。
“这只是心血来潮。它从我的心里突然冒了出来。”鲁尼恩说。
鲁尼恩和几位著名的合著者在3月21日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提出了这个新定义,如下:
行星是质量小于恒星的天体,永远不会发生核聚变,拥有足够大的自身引力来维持球状形态……无论其轨道参数如何。
或者更简单地说:“我们的行星定义可以简化成‘比恒星更小的圆形天体’。这个简化版尤其适合小学生。”
根据这个定义,月球也是行星。太阳系内所有的圆形卫星都是行星。冥王星是行星,围绕冥王星运行的冥卫一同样是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