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些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目前中国经济比较好,但是,实际经济运行中困难和压力不小,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因素。在此不必过多分析和阐述。关键是怎么办?就常规的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发挥作用的空间多数是收敛或作用递减的,得有一些超常规的和超越于经济本身的举措。
本人提出三点建议:
1,一个具体建议:
明确确定未来5年左右发行15-20万亿中长期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科学研究以及重大技术攻关。
目前的中长期国债发行,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有被动挤牙膏的感觉,显得过于谨慎;二是规模和方式不足以提振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他们还是没有稳定的预期。如果能够明确有足够规模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提振信心和拉动经济增长将起到巨大作用。而且不必担心还不起国债的问题,因为各级政府有足够多的国有资产做后盾,充其量到时用国有资产抵债,同时还可以促进一些领域的实质性改革。
当然,这一举措无疑有一定的风险和弊端,即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不过,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都有成本,能够做到的就是
尽量降低政策实施成本。
2,两个抽象的、也是根本性的建议:“两个相信”
一是坚定不移相信市场机制能够配置好绝大多数资源。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也是有成本的,不过多数情况下比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成本低,而且具有自我纠错机制,相应的市场主体会自行消化这些成本。过度相信计划手段和行政机制,付出的成本会更高,不同地区的政府和政府不同部门的作为,可能相互成为经济运行的堵点。
二是坚定不移的相信共产党的各级干部,让他们放开手脚干实事,不搞形式主义。
共产党的各级干部都是精英,甚至是精英中精英,不缺智商和干事能力以及处理和控制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只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他们多的是办法。即使有些问题不能杜绝和处理好,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有些问题难以避免,只能控制,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或消除,靠处理干部也解决不了。一定要避免把发展过程的问题演变为不发展的问题。在机制上一定要激励各级干部大胆干实事。除开贪污腐败和玩忽职守以外,必须对各级干部有容错机制,过度的不合理的问责追责机制必然会导致形式主义、不干实事和不计成本地为自己推责免责,而且会层层加码。这些形式主义就是各种“瞎折腾”,浪费物力财力人力,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和民众的不满情绪。他们的聪明和能力足可以把形式主义和推卸责任做到极致,国家和人民将因此付出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