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赵杰
主任带来的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并发缄默症的治疗体会
,欢迎阅读、分享!
男,10岁,间断头痛伴头晕2月入院。
体查:神清,步态不稳。
头部MRI显示:小脑蚓部可见团块状混杂信号灶,大小约46mm*39mm,以等T1等T2信号灶为主,其内可见多发小囊变,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四脑室扩张,小脑扁桃体下移,幕上脑室扩大并间质水肿。
经后正中入路全切除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提示髓母细胞瘤可能。
病理检查:髓母细胞瘤,WHO 4级;组织学分型:经典型;分子分型:考虑非WENT非SHH型。免疫组化结果:GAB1(-),YAP1(-),β-Catenin(胞浆+),P53(-),Syn(+),Ki67(30%),NeuN(个别+),INI1(+),GFAP(-),Olig2(-)。特殊染色:双氨银染色(-)。
术后当晚(术后第1天)拔除气管内插管。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测压放液。术后第3天行头部磁共振检查显示肿瘤全切除。第7天出现手足徐动,缄默。后续逐渐出现共济失调样症状。术后第12天再次复查头部磁共振,未有进一步阳性发现。期间积极对症治疗,包括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扩血管抗水肿等治疗。症状出现后5天达高峰,即术后第12天后未再加重。
该患儿虽术后发生缄默症,但仍按期进入后续放射治疗与化疗,并顺利完成。
综合分析患儿的术前资料,诊断考虑髓母细胞瘤可能性大,手术指征明确。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起源于小脑,可在小脑蚓部及半球发生。其分型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其组织学分型有:经典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广泛结节型和间变/大细胞型,由于其与预后对应性差。目前临床上更多采用分子分型,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分型包括:WNT型、SHH型、Group3及Group4。在此基础上还有进一步分型,此处不做讨论。
儿童髓母细胞瘤术后发生缄默症(Mutism)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术前也缺少明确的预防保护措施及预测模式。术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血管结构,并减少对这些结构的骚扰是有利于避免该并发症发生的。虽然多数情况下该并发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或者大部分恢复,既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与自愈性。但是也有患者出现较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且永久存在。因此除积极预防避免发生外还应积极治疗。这些治疗包括消水肿扩血管必要时抗癫痫治疗,积极预防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等,这些治疗并非特异性的。
髓母细胞瘤术后出现的缄默症与后续的辅助治疗并不冲突。发生缄默症的患儿在后续治疗的配合上会存在困难,导致一些患儿的辅助治疗特别是放射治疗的延迟,会影响到放疗效果。因此此类患者术后发生该并发症后除积极治疗外,并不建议推迟辅助治疗开始的时间。本例患儿在开始辅助治疗后,其缄默症相关症状也在逐渐恢复。术前患儿喜欢运动,辅助治疗结束后不久已能够骑自行车打羽毛球。随访4年余未见复发。
-
神经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
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小儿亚专科主任,儿童脑肿瘤MDT团队牵头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积水诊疗中心负责人
-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委员会小儿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2年2月-2013年3月曾在美国犹他大学(UTAH UNIVERSITY)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与基本儿童医学中心(PRIMARY CHILDRENS MEDICAL CENTRE)神经外科进行访学1年
扫描二维码,前往
赵杰 主任医师
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扫描二维码,查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