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学园
崔玉涛唯一认证官方公众账号。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全维度的信息传达,帮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健康、完善的育儿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育学园  ·  退烧药开封后能保存多久? ·  昨天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当妈后为什么不喜欢过年了,这些原因很真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育学园

医生的脑回路到底是怎样的?为啥就是听不懂我说话!

育学园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4-02 17:29

正文

小编自小体胖多病,上医院挨针成了家常便饭,以致后来见到穿白大衣的就紧张,每遇大夫问话,都语无伦次说不清,交流障碍严重。想来是童年留下的阴影太深重,小编长大后看医生时依然心慌,更郁闷的是,医生好像愈发听不懂我说话了,让人崩溃至极。

慢慢的,医院成了一个让小编恐惧的地方,避之不及。而医生,在我心中也成了令人敬畏又抵触的存在——实在不知道他们的脑回路是怎样的,为啥就是听不懂我说话。

But~命运实在神奇,阴差阳错之下,小编竟然来了育学园,不仅每天都要和许多医生一起工作,而且还被崔大夫特批,可以去诊室里跟诊学习……o(╯□╰)o

跟诊一段时间后,小编发现了个小“惊喜”:原来,和医生有“交流障碍”这件事儿,我不是一个人!不过,因为身份变成了旁观者,小编也为多年困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不是医生的脑回路有问题,是我们的表达方式有毛病。


 

为何这么说呢?

嗯,一言难尽……不如出卖个闺蜜,大家亲自感受一下吧。

大部分带孩子来看诊的家长,和医生交流时,都是下面这种画风↓

仔细看看我这位亲闺蜜的描述,各位get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吗?

宝宝发烧了,吃过好多次美林和泰诺林。

还有呢?

没了……

好消息是,这位豆芽宝宝确实得的是幼儿急疹。小编写稿时,小姑娘已经退烧并出疹子了,所以闺蜜大方地允许小编PO出这段聊天记录并承诺不打死我。

然而,万一豆芽得的不是幼儿急疹呢?那么闺蜜带她去看病时,一定会被医生问得方寸大乱,因为对于孩子患病的各种细节,包括病情变化、用药记录等等,她一概都不记得了。

这种情况下,医生自然很难通过问诊,全面了解豆芽的病情,迅速捕获有用信息,确定检查方案和治疗方案。


小编并非在责备闺蜜的“粗心大意”—— 孩子生病时,家长经受的都是心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慌乱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回想我家稀罕小朋友得幼儿急疹时,因为是第一次生病,还是高热,小编三天三夜没睡,而且正所谓 “关心则乱”,看着耳温枪上的数字,那些理论知识全都想不起来了,大半夜在群里问各种傻问题,以致后来女儿病好后,小编被大家集体嘲笑了一个星期。

但是,跟诊之后,小编在理解大家的焦虑的同时,也有了另一种觉悟:

那就是无论多慌、多乱,关于宝宝病史的记录也马虎不得,因为它是你跟医生沟通时的重要参考。

还有,把你记下的内容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地告诉医生也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你的话会影响着医生制定检查方案和治疗方案时的思路。而医生的决策,对于帮助宝宝恢复健康则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明白了其间的利害关系,想必你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生病时具体要记些啥?看医生的时候,又该说些什么呢?

嗯,关于这些问题么,小编毕竟不是需要这些信息的医生,建议难免有疏漏。想知道答案,还是要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上周六,崔大夫就在北京柏悦酒店为大家科普了“如何带孩子看病”的相关知识,这是2017年崔玉涛育学园全国巡讲的第一站。小编也去听了,还记下了精华,不如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吧。

下面是讲座PPT的一些摘录,小编先PO出来,然后再跟大家详细解释崔大夫的建议。


对于孩子的情况,要先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这两张PPT,分别说明了你要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关注。各位亲先仔细阅读并思考一下,然后小编来慢慢讲。

 

 ● 留心“一般情况变化” 

为什么PPT中所列的几件事对于了解孩子的病情来说很重要呢?因为,吃、喝、拉、撒、睡和精神状态代表着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是评估孩子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

举个栗子:同样是烧到39℃,小明的生活规律没有变化,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只是体温升高时有些蔫儿,而小丽的吃饭、睡觉作息等全都受影响了,也明显变得精神萎靡,那么显然小丽的病情要比小明重,而如果只看体温,是无法做出判断的。

 

所以,孩子生病时,除了关注症状外,对于小家伙儿的吃喝、精神、睡眠、二便这些“日常指标”,你也要记得做到心中有数哈。


 ● 记录时的要点 

数量化症状、时序性叙述、书面化表达”,这几点是和后面向医生陈述时的技巧紧密相关的。想想我的闺蜜李小邪同学,她对于豆芽小朋友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最高烧到了多少度、吃过几次退烧药全都不记得了,那么自然是没办法详细告诉医生的。

所以,在家记录时,就要有意识地将记录内容量化,比如体温、每日咳嗽的次数、发病天数等等,而且要按照发病的顺序记清楚。

小编跟诊时,听家长向崔大夫讲孩子病史,常常听得十分捉急——从孩子昨天的情况讲到前天,然后再说回昨天,之后再说今天早晨,着实让人晕头转向。其实保证自己思路清晰的最好办法,就是记录下来,也就是PPT中提到的“书面化表达”。

 

在向医生叙述时,也要掌握技巧

对于孩子的病情,我们自己心里有数了,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而怎么把这些情况条理清晰地告诉医生,才是关键。那么向医生讲述孩子病史时,需要说那些、怎么说呢?来看图。↓

关于“疾病过程回顾”的这四点里,其实各有玄机,容小编慢慢道来——


 发现疾病时间 

孩子生病,必然是先有症状,再被我们,所以直接向医生说明你发现症状的时间就好,不要凭空臆测症状开始的时间,这样反而会干扰医生的判断。

比如今早起床后,发现孩子发烧了,那么就如实报告:“早晨7:00发现她发烧了,当时测量体温38.9℃”,不要自己推测“昨天晚上她吃了2个大包子,会不会是积食了,那估计从半夜就开始烧了。”

这种推测既没什么依据,还会误导医生。


 ● 家庭类似疾病 

其实就是家里有没有人得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提这件事对医生有什么帮助呢?

崔大夫举了个例子,让人听后恍然大悟:一个两个月的小婴儿因为发热、咳嗽来看诊,通常情况下,这么小的婴儿外出机会少,加之家人看护会特别用心,所以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般都说明患了比较严重的疾病,比如肺炎之类。医生自然也会很紧张,可能会安排去拍X光片。但如果家里还有大宝,并且大宝这两天也感冒发烧了,那么小婴儿疾病的性质也许就完全不同了——被哥哥姐姐传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很可能就是普通感冒,这时候医生会从基础的化验项目查起。

可见,你提供的信息越全面,医生制定检查方案时就会更合理。


  ● 主要症状表现和疾病变化趋势 

这两点很好理解,小编放在一起说,首先记得着重讲孩子本次发病时出现的主要症状,不要把和本次生病关系不大的情况一并告诉医生,这只会扰乱视听。

另外,就是说清楚孩子的病情变化是怎样的,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体温是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来医院之前有没有进行过治疗,治疗后病情是有所缓解还是加重了等等。


下面,再说“叙述症状得当”,这确实是个技术活——

说少了总怕自己说得不全面,但是说多了,无关信息有太多会造成干扰。于是,崔医生给出了16个字的建议:“少用虚词、多用数据、客观叙述、记住药名”。

虚词指什么?老是、一直、好久、从来这些都算,这种笼统的描述对于医生来说,太难判断了。所以最好用精确的数字描述,比如发烧3天了,每天咳嗽8次,前面在讲对孩子情况做到心总有数时,小编已经提醒过了,记录时就要记得详细,那么在向医生陈述的时候,也要说清楚。

而且,做到了这点,崔大夫建议的“客观叙述”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否则你的一句“孩子高烧好久了”可能会“吓”到医生,其实细问之下才发现是发热37.8℃,烧了12个小时而已。


小编想重点说说的,是“记住药名”这件事——

孩子生病后,给他吃过什么药,对于医生评估病情有很大参考作用。然而,记药名这事好像恰恰是我们最不擅长的~在诊室里,小编时常遇见家长冥思苦想到底给孩子吃过了什么药,但往往都以失败告终,要么就是说出个错误信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看病时,干脆带上药品说明书,直接拿给医生看。



嗯,关于带孩子看病时该如何跟医生交流,小编今天就讲这么多。当然崔大夫在讲座中,和大家分享的远不止这些内容,还讲了该如何看待医生的治疗方案、怎么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孩子生病时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等好多内容。

不过篇幅有限,小编决定就此打住,把机会留给大家——各位有和医生交流经验的过来人,有什么心得,或者有想要提醒大家的,留言分享一下呗? 

PS:之前育学园有一期“小元宝的日常”在征集宝宝的包子脸,当时还没拍到这张照片,所以没能参加那期的秀照片活动,好遗憾!善良的运营姐说,可以在这里满足一下我分享稀罕同学包子脸的愿望^O^



猫猫君还聊过这些,你也一定感兴趣~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