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们继续参观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卡恰洛夫街6号的高尔基故居,门前钉着一块牌子:“高尔基于 1931年至1936年曾在这里住过。”这是一栋灰色的两层楼房,是俄国富翁、重要的俄国现代派艺术的资助者里亚布申斯基的私宅。房子保持着高尔基原来的生活风貌,可以想象他在这里生活、写作、接见朋友们的情景。高尔基的书房里保存着1.2万册书,大约3000本书上留有高尔基所做的记号和眉批,记录着一个作家的勤勉和思考。高尔基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室右侧的玻璃柜里陈列着高尔基搜集的部分东方艺术品,其中有许多中国牙雕和其他工艺品。穿行在其中,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很多人称呼他为 “中国的高尔基”,两个人有着共同的日常习惯,对于各地文学青年的来信和请教,一般都要亲自回信。高尔基总共写了近2万封信,其中8500封保存在高尔基档案馆里。高尔基给青年作者退稿或寄书时,往往也亲自动手包扎好,写好地址,这一点鲁迅也是如此。在工作室的橱柜里,陈列着高尔基当年用过的剪刀、绳子、胶水等,沉默的时光,远去的故事,但他们的确留下了一些什么,等着后来者再次去开启。
4月6日,我们到达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俄文学诗会和闭幕式。中国诗人杨绣丽、戴维娜、林馥娜、林旭埜登台表述自己的文学主张,朗诵自己的诗歌,俄罗斯几代诗人们也登台朗诵,从耄耋之年的老诗人到“90后”的新秀,广袤丰饶的俄罗斯以各种形象出现在诗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