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宁德时代,突传大消息! ·  昨天  
厦门网  ·  正式批复!厦门新机场名字定了! ·  昨天  
厦门日报  ·  《甄嬛传》女演员自曝!网友怒了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特朗普:吞并加拿大,我是认真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春节之后,请务必远离这几种人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5-02-08 17:38

正文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有书苏沫

来源 | 有书 (ID:youshucc)


回家过年,原是一件开心且值得期待的事情。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似乎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累的过程。

难得一个放松享受的假期,总是能碰到一些让人厌恶的行为,破坏自己美好的心情。

推杯换盏之间,暴露的不仅是大家三观的不同,也是一个人的真实品性。


春节结束后,有以下行为的人,请远离。

逢年过节,做客吃饭是少不了的春节活动。

很多人觉得,反正大家都是亲戚朋友,不需要有太多讲究。

却不知,推杯换盏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层次和修养。

微博上有个网友,吐槽自己在家过年请客时遇到的奇葩事:

过年家族之间会有很多聚会,轮到我家请客时,一个远方的表哥也过来了。

刚到饭店,爸爸还没落座,表哥就直接坐到了主座上,服务员一过来就忙不迭地抢过菜单点菜。

吃饭时,他又抢着敬酒,爸爸委婉地提醒说:我们先敬下奶奶。

表弟没有看懂父亲的意图,又开始拿着酒杯去敬奶奶,俨然一副主人的样子。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经这样说:


“中国饭桌上最好吃的不是菜,永远是人。”


春节期间,哪怕与人关系再好,也不要分不清主次。

反客为主,做事情过于主动,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保持谦逊,学会做人之道,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一到春节,我们免不了要和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同学,甚至一些没见过几面的人打交道。

在这种高密度的人际关系里,很容易遇到一些刻意亲近的人:

“我们比较聊得来,来一起合个影,发朋友圈吧。”

“你也在北京?那我们留个电话,以后要多聚聚。”

很多人以为想要快速融入一个群体,假装亲密是拉近关系的捷径。

却疏忽了:越是自来熟,越会自然疏。

假装与人亲近,只会让人心生厌烦。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说:


摆出无比亲密的态度,装模作样地与对方套近乎,说明他们不相信自己得到了对方的信赖;


若是相互信赖,便不会依赖亲密的感觉,在外人看来,反而显得冷淡。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强行社交,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让人舒服的关系,永远是尊重且有边界的。

给感情一点时间,给友谊一点距离,慢一点,淡一点才是最好的社交定律。



过年期间,人群聚集,往往也是流言传播最快的时候。

殊不知,拿着别人的隐私到处八卦,把流言当作谈资去评头论足,不但会对当事人带来伤害,还会显得自己见识浅薄。

去年春节,闺蜜雯雯的老公有事不能回来,雯雯便独自带着孩子去了娘家。

因为一个人带着孩子不方便,雯雯便把婚戒摘掉了。

谁承想,没过几天就传出流言:


雯雯被丈夫背叛了,闹了离婚才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娘家。

这些闲话,让闺蜜和她的父母都很难堪。

直到雯雯老公赶回家,流言才渐渐终止。

张爱玲曾说:


“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

如果不能做到换位思考,至少别随便去评论别人的生活。


嘴巴上说了太多是非,内心也会变得浑浊。

这世上从没有不透风的墙,说过的话,最后都会变成自己的名片。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寡言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变成了“名利场的斗富攀比”。

有人炫耀自己的钱财:“我家也就买了两套房子,车子才几十万而已。”

有人炫耀自己的成就:“我刚谈了一个项目,不大,也就上亿吧。”

有人炫耀自己的人脉:“我那个法国朋友送我了几箱红酒,早知道带回来请大家喝了。”

不光是成年人自己,甚至还会拉自家孩子“进入战场”。

曾看过一个视频,很受触动。

春节期间,大家齐聚一堂,聊畅想,唠家常。

刚开始一片和气,结果不知为何大家开始表演“炫娃大戏”。

有的比个子:“你家孩子,怎么长得比同龄矮呀?”

有的比乖巧:“还是我家孩子乖,你看你家那个闹的。”

有的比才艺:“我家孩子小提琴可是名家指点过的,钢琴也过了十级。”

本来是一场促进情感交流的团聚,结果却尴尬地不欢而散。


“愚者常炫耀,慧者多敛藏。”

朋友之间,最忌讳攀比炫耀。

攀比源于自卑,如果遇到喜欢攀比的人,一定要尽早远离。

因为那些真正幸福的人,往往都在默默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电影《婚姻连系》中,女儿一刻也不愿意在家里多待。

因为一回到家里,就会看到父母彼此埋怨,怨气满满。

以前她讨厌这样的父母,后来自己有了家庭,发现自己身上竟然都是妈妈的影子。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份美好,能从抱怨中产生。

其乐融融的过年氛围,如果因为负面情绪而变成了“修罗场”,心里也就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幸福。

听说过一句话:


“抱怨生活,不如改变生活。”

影视剧《过节的秘密》中的男主贾斯,是一个邮递员。

因为平时表现不好,他被领导派往最偏远的小城任职,并答应他节前送够信就可以回家过节。

结果,小城里根本没人写信。


回家过节在贾斯看来成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他怨气冲天,日益颓废起来。

“抱怨的时候,你正在失去机会。”

满口怨言于事无补,眼看着一天一天过去,日子也离过节越来越近。

为了尽早回家,贾斯决定收起埋怨,开始思考对策。

他看到小城的孩子都没有玩具,于是在门口张贴“告之”:寄一封信,就可以获得一个玩具。

结果超乎想象,自第一个孩子得到玩具,孩子们的信便纷至沓来。

后来,贾斯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如愿回家度过了快乐的节日。

忙活一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几担疲惫”,想趁着大伙儿相聚诉诉心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