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师者风范,小编给大家带来研心做学问,在学术的道路上,勇于追求心中所爱,勇于挑战自我的郭文伟老师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f3tXoKnZcW8ZnZ8090HPva6oHRuC165DSDu2IWE0hFcEVInss5uwkMFVMbfJJiczq4a0Q2O3LWTFsVFcbp1ibavA/640?wx_fmt=jpeg)
郭文伟,男,广东汕头人,201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期研究方向为资产泡沫监测、极端金融风险测度及其传染效应研究、经济增长质量评价;至今主持国家社科和省市厅级项目共15项,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软科学》《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管理评论》等期刊上发表学术性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入选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计划。郭文伟不但潜心科研,也潜心育人,多次不计报酬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一片赤诚为科研
至纯至善化研心
下面,让我们通过微视频《研心》,走近郭文伟老师。
郭文伟本科读的是土木工程,在毕业后三年的紧张工作中,他发现可能自己更适合从事一些研究型的工作,与当时从事的工作明显不符合,于是便辞职考研,毅然考到了经济学。硕博连读毕业后,他来到广财大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至今已经十年。
在外行人眼里,郭文伟的科研工作也许是枯燥的,但他却觉得乐在其中。“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你会碰到很多挑战,这就迫使你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些挑战,实际上你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挑战和惊喜不断交接的过程,所以它并不枯燥。”郭文伟解释道。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f3tXoKnZcWibpdVNicuSEuslHpibGEO6HYqXXbAXtG2Olplzib2puQtHoFDGKHB9keIy6QvDicVRVSsZo83xKcqIwTQ/640?wx_fmt=gif)
在科研当中碰到的挑战还蛮多的,郭文伟表示,在2014、2015年的时候,郭文伟想研究一种能够实时动态监测房价泡沫演化过程的方法。当时国内的方法相对比较陈旧,于是便请教国外的一个学者,但没有收到回应。后来请教过另外一个计算机系大牛,当时给了他一个编程思路,他按照思路去编程,但依然有些小错误,郭文伟便继续写信询问错误原因,但因为对方太忙的原因也没能检查出来。“当时就靠我自己来了,所以也算是科研当中面临的一个挫折,但是只要你坚持,挫折总是可以解决的。”在科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f3tXoKnZcWibpdVNicuSEuslHpibGEO6HYqhnibItRIZGyM4zic327Kdkxqk8qjlaccDZHG8Mapq7mcEaibrjfEOp9BQ/640?wx_fmt=gif)
敢于转变也十分重要。2011年,郭文伟在研究方向上转变了两三次,转变意味着需要放弃原来非常熟悉的领域,而每一次转变意味着那个方向是全新的,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而且还要去跟踪这个领域当中最新最前沿的国际方法。即使如此,人文社科研究进展,其实是严重滞后于我们国家的改革进程,所以还是要敢于转变研究方向,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和需求。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f3tXoKnZcWibpdVNicuSEuslHpibGEO6HYqxuf0f9Ylz8tvStsmJOAtApztHUnWHQnvwKde0PpERcouWuCnaZ4rrw/640?wx_fmt=gif)
郭文伟身体力行“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一是一定要从国家的政策或者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有普遍影响意义的这个背景去找你研究的问题。二是要接地气,即使是在理论层面做研究,也要多去祖国大地调研获得充足的一手资料,让研究的方向紧扣我们民生实际。最后,解决问题比发表论文更为重要。
与别人通过股市做投资不同,郭文伟自己“炒股”是因为教授证券投资企业这门课,为了有更深的实践体验。他虽然研究股市泡沫,但并不觉得自己是股市专家,朋友在与他谈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他只是很谦虚地谈一谈对股市的个人看法与体会。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f3tXoKnZcW8ZnZ8090HPva6oHRuC165DMjdTFibibLTf9E2Im4nA3EicgSQdGFoo4u2ibRMHDIticSSUPjicJGUOfDSQ/0?wx_fmt=jpeg)
郭文伟常去汕头、深圳以及外省去看当地楼市的一些调研情况,除了在交易楼盘看交易情况,有时为了找一些统计数据,他还会带着介绍函去房管局或者统计局。只要离广州比较近或者学生课程安排不太紧,他都会争取带他们去调研。他说,在研究生有限的两三年里,他能做到的就是多教他们一点知识,让他们得到更多锻炼。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f3tXoKnZcW8ZnZ8090HPva6oHRuC165DDIZw5g5VAc5S3rYDiataXdAnvIrqNPYVUGW78bvxlzHK89gjv9RF1vw/640?wx_fmt=jpeg)
(郭文伟与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合照)
谈到指导学生做科研几乎没有回报,为什么还愿意在上面花费这么多时间时,郭文伟表示,虽然不管是指导学生写学术性论文、参加论文比赛还是参加其他科研活动,作为指导老师都没有回报,但有两个方面原因促使他愿意去做,一个是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感,一个是大学老师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