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周新民一行在中航客舱开展调研工作 ·  2 天前  
航空工业  ·  周新民调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大湾区企业 ·  5 天前  
青春国航  ·  倒计时1天|花式打call第2弹 ·  1 周前  
青春国航  ·  超燃预告|1+1+1=?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科研人员的出路在哪里?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5-18 21:00

正文


问:


科研人员的出路在哪里?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突然间觉得,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好像是社会地位最低的。求各位大神说说看,作为科研人员出路在哪?


答:


首先针对楼主的问题,我要说的是: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绝谈不上是最低的。作为科研人员,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鼓励更多的学子投身科学,国家曾给科学家很高的社会认可,树立不少优秀典型。这些光环很耀眼,也很虚幻,所以给人一种科研人员社会地位很高的错觉。其实不然,对于国内几百万科研人员来说,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也就是金字塔尖的少数人,光环属于他们,与大部分科研人员无关。


对于从业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研首先是一位工作。既然是一份工作,就应当考虑清楚收入水平、岗位要求、职业发展等各方面,能否满足自己所需。需要权衡的利弊,与找一份其它工作没什么不同。如果不能满足自己,就需要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科研是奢侈品,享受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国外在选择科研作为职业方面,其实发展得更成熟,也没有这么多玫瑰色的假象。美国理工科博士,大多毕业后选择进企业或转行,毕竟挣钱养家是第一位的。


先脚踏实地,再仰望星空。如果有这样的平和心态,再选择科研工作,心理落差会小很多。


另外,社会地位是结果带来的,而非过程。从事科研并不能带来社会地位,而应由贡献决定。


曾听一个院士说过——


科研工作,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


细细品味这句话,很受启发。实现这两点,才是科研人员的价值所在。


如今科研人员的价值导向被发SCI文章绑架。很多科研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发文章,为发文章而发文章,科研成果无法落地,严重脱离社会需求。


人人心里有杆称,为社会真正做出实际贡献的科研人员,社会自然会回报。例如袁隆平、屠呦呦、王选等科学家,科研成果造福于民,必受敬仰。而且科技成果一旦转化,身价也将不菲。市场经济条件下,看不见的手仍然起作用,社会与企业自然会给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一个合理的估价。


如果科研工作变成了自说自划、自娱自乐,成果虚无缥缈、可有可无,花着大把纳税人的科研经费,却没有向社会输出有用的成果,这样的科研人员又有什么资格要求高的社会地位呢?



最后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科研人员的出路在哪儿?


科研人员不是脱离于社会存在的,闭门造车式的科研只是少数科研精英的特权。对于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与社会建立更多的连结,用自己的学识与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推动社会发展,是科研人员的最佳出路。


或者挑战难题,开拓人类的认知边界,所谓的上书架;或者解决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出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科技产品,所谓的上货架;或者为社会提供专业知识服务,开展咨询、培训、教育等,提升全社会的科技认知。


如果不看好自己的科研前景,那就果断寻找机会转行。科研训练带给人的,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快速的学习能力、与细致入微的工作习惯,这些能力在新的岗位上都是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让自己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并脱颖而出。


做科研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


来源 | 科学青年


【 猜你想读

给青年科研人员的8个忠告,句句都是天地良心

题     abcdefg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