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角兽情报
股票投研情报,快人一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乐游上海  ·  超54万张“乐游上海”旅游消费券,总计600 ... ·  18 小时前  
上海发布  ·  【教育】2025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将于5月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角兽情报

国内海缆市场现状及出海机会

独角兽情报  · 公众号  ·  · 2024-08-15 22:52

正文


独角兽智库 产业研究第一智库

独角兽投研情报群招募


独角兽智库发展至今,历时9年,积累了大量资源,也和顶尖投研资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经过今年近一年的产品测试,小范围会员服务近两年。

六月精准把握住了 车路协同、维生素 等板块机会,个 金溢科技、世运电路、蓝思科技、恒玄科技、花园生物

现开放体验名额,加微信 :itouzi8888, 文末有二维码


一、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在高价等级的产品上,二线企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难以对中国市场形成影响。

对于贵族以下的产品,新进入企业和现有产能扩充将导致竞争激烈化。

20强以下产品的产能接近饱和,未来几年面临消化需求压力。

现有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能在当前需求趋势下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若未来需求未能有效放大,将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

目前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产能约为250-260亿。

二、市场需求预测

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大概有多少尚未明确。

从去年开始,一些二级企业陆续有资格进入投标,220千伏以下的项目已经存在这种情况。

投行优势是高端产品的壁垒,未来需求如何平衡供应仍需观察。

招投标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尤其在海南,投资化项目较多,当地经济能带动项目中标。

电缆产品价格根据规格不同有所区别,35千伏和66千伏电缆价格在300万到500万之间,500千伏电缆价格约为1300万每公里,海缆价格在800万到900万每公里。

三、技术与产品选择

送出缆选择主要考虑离岸距离,80公里以内选择220千伏或500千伏产品,超过80公里则考虑直流寒冷。

电压等级主要取决于单个分厂的装机规模,装机容量较大时选择500千伏产品。

在低压变到高压、交流变到直流、从近海向深远海推进过程中,线缆产品性能、技术要求、价格和盈利水平会有所变化。

近海项目大多数采用220千伏产品,80公里以内的项目采用500千伏产品,单个项目容量较大时也会采用500千伏产品。

220千伏产品毛利率在30%到35%之间,500千伏交流产品毛利率在50%到60%之间。

四、海外市场与产能

海外产能缺口较大,欧洲和亚洲的企业产能紧张,欧洲海上风电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订单已排到2027年。

欧洲海上风电招标量接近20个GW,本土企业产能只能满足每年7-8个GW,存在3个GW左右的缺口。

欧洲海上风电和电力传输需求较大,未来几年产能缺口将继续扩大,预计2026-2027年电力传输和海上风电需求各占一半。

海外需求端每年20GW,风电海缆产能约17GW。

7个GW产能主要指海上风电,电力互联目前尚未正式启动。

五、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欧洲海产企业对内供应和对外供应基本各占一半,7个GW产能仅指本土供应。

国内厂商在海外的接单能力较强,目前国内的海外企业主要是中天科技、东方电缆和宏通光电。

中天科技和东方电缆在欧洲区域的表现较好,每年订单金额约为2亿人民币。

空中光电在欧洲暂无项目,但在中东和东南亚有一定影响力,其他二线企业暂时没有能力在欧洲市场获得订单。

二线企业从2019年成立,到2027年产品实践时间不足以证明其可靠性,因此较难被接受。

国内海缆企业考虑在欧洲建立工厂,但时间跨度较长,目前订单主要从国内生产后运输到欧洲。

东方电缆有一些投资,但在欧洲建立工厂需要考虑投资、管理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可行性。

在欧洲建立工厂可以减少竞争压力,使用国内企业的资质认证,不需要再经过长时间的经验认证。

六、海外市场需求与竞争

英国未来几年风电项目需求快速增长,每年需求至少六七亿人民币。

德国未来一两年内有多个500千伏直流项目进行招投标,需求也非常大。

其他区域如美国和印度对海洋需求也较大,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海上风电发展较快。

欧洲有一家韩版企业准备在欧洲和美国建立海南工厂,已经投资两美金在建。

亚洲市场如日本和韩国的拍卖需求每年都有,但国内海外企业难以进入这些市场。

东南亚市场如越南和菲律宾对国产企业相对容易进入,越南的海上风电开发基本上由国内央企主导。

中东市场主要需求是石油天然气行业,每年常规海缆需求约四五亿人民币,国内海外企业占一半,剩下的由欧洲企业占据。

高端海缆产品在欧洲每年需求约2亿美金,但主要由欧洲企业生产,去年开始国内海外企业获得了一定订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订单,但总体上仍以欧洲和韩国企业为主。

欧洲的四家发展企业的产能基本上可以满足欧洲本土70千瓦的需求。

英国和德国的含量需求逐渐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

德国的项目如国家电网项目将在2028至2029年交付,全部由欧洲企业中标,国内海南企业无法参与。

英国的项目,国内海南企业有一定机会参与,如东方电缆今年中标的英国项目,未来还有可能中标更多项目,因此在英国的竞争优势更大一些。

英国项目大部分使用220千伏的计算,但德国国家电网的项目使用500千伏的支用,技术要求和利润率较高,因此基本不会外溢到欧洲外的开发企业。

市场占有率短时间内国产企业不会很高,即使外溢订单全部被国内企业拿到,市场占有率也顶多20%左右。

日本和韩国企业也可能抢到一些订单,预期市场占有率可能在10%到15%左右。

Q&A

Q1: 20强以下产品的产能是否已经接近饱和,未来几年如何消化需求压力?

A1: 现有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能在当前需求趋势下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若未来需求未能有效放大,将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国内具备生产能力的产能约为250-260亿。


Q2: 未来几年市场需求大概有多少?

A2: 从去年开始,一些二级企业陆续有资格进入投标,220千伏以下的项目已经存在这种情况。


Q3: 投行优势是高端产品的壁垒,未来需求如何平衡供应?

A3: 招投标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尤其在海南,投资化项目较多,当地经济能带动项目中标。电缆产品价格根据规格不同有所区别,35千伏和66千伏电缆价格在300万到500万之间,500千伏电缆价格约为1300万每公里,海缆价格在800万到900万每公里。


Q4: 送出缆与分厂离岸距离的关系是什么?

A4: 送出缆选择主要考虑离岸距离,80公里以内选择220千伏或500千伏产品,超过80公里则考虑直流寒冷。电压等级主要取决于单个分厂的装机规模,装机容量较大时选择500千伏产品。


Q5: 在低压变到高压、交流变到直流、从近海向深远海推进过程中,线缆产品性能、技术要求、价格和盈利水平会有什么变化?

A5: 近海项目大多数采用220千伏产品,80公里以内的项目采用500千伏产品,单个项目容量较大时也会采用500千伏产品。220千伏产品毛利率在30%到35%之间,500千伏交流产品毛利率在50%到60%之间。


Q6: 海外产能缺口有多大,外溢订单规模和未来的持续性如何?

A6: 海外订单缺口较大,欧洲和亚洲的企业产能紧张,欧洲海上风电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订单已排到2027年。欧洲海上风电招标量接近20个GW,本土企业产能只能满足每年7-8个GW,存在3个GW左右的缺口。欧洲海上风电和电力传输需求较大,未来几年产能缺口将继续扩大,预计2026-2027年电力传输和海上风电需求各占一半。


Q7: 海外需求端每年20GW,风电海缆产能约17GW,是这样吗?

A7: 未来欧洲海上风电每年海缆需求在10-15个GW之间,当前供应端只能满足7个GW左右,未来随着需求增加,缺口仍将存在。


Q8: 7个GW产能包含电力互联吗?

A8: 7个GW产能主要指海上风电,电力互联尚未正式启动。


Q9: 欧洲海产企业对内供应和对外供应如何拆分?

A9: 欧洲海产企业对内供应和对外供应基本各占一半,7个GW产能仅指本土供应。


Q10: 国内厂商在海外的接单能力如何?

A10: 欧洲海产企业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需供应全球市场,产能一半用于本土,一半用于海外市场。


Q11: 如何拆分对内和对外供应的产能?

A11: 欧洲海产企业对内供应和对外供应基本各占一半,7个GW产能仅指本土供应。目前国内的海外企业主要是中天科技、东方电缆和宏通光电,这三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天科技和东方电缆在欧洲区域的表现较好,每年订单金额约为2亿人民币。宏通光电在欧洲暂无项目,但在中东和东南亚有一定影响力,其他二线企业暂时没有能力在欧洲市场获得订单。未来中天科技和东方电缆在海外接单能力会更强。


Q12: 为什么二线厂商在2027年接到欧洲订单比较难?

A12: 二线企业从2019年成立,到2027年产品实践时间不足以证明其可靠性,因此较难被接受。


Q13: 海外运营商需要多长时间来验证一个产品的可靠性?

A13: 二线企业从2019年成立,到2027年产品实践时间不足以证明其可靠性,因此较难被接受。


Q14: 国内投资商是否倾向于在海外建立配套设施?

A14: 目前国内海缆企业考虑在欧洲建立工厂,但时间跨度较长,目前订单主要从国内生产后运输到欧洲。


Q15: 是否有企业考虑与欧洲本地合作建立海缆工厂?

A15: 东方电缆有一些投资,但在欧洲建立工厂需要考虑投资、管理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可行性。


Q16: 未来3~5年内,国内厂商的订单主要用于出口,是否会考虑在海外建厂?

A16: 在欧洲建立工厂可以减少竞争压力,并使用国内企业的资质认证,避免长时间的经验认证。


Q17: 海外订单的盈利能力与国内订单有何区别?

A17: 海外订单毛利率比国内高5%~10%,但运输成本高,导致整体毛利率低。


Q18: 海缆的主要客户是海上发电企业吗?

A18: 主要客户是海上风电企业,电网没有直接面向。


Q19: 海上风电企业是否会推动新进入者打破高毛利现状?

A19: 运营商希望行业内有更多竞争者以降低成本,但也要考虑新进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验证问题。


Q20: 新进入企业的产品验证流程是怎样的?

A20: 新企业进入行业需生产合格产品并通过第三方形式实验和预电镜实验,至少需三年以上时间才能具备投标资格。


Q21: 欧洲不同区域未来两年的市场需求如何?

A21: 英国未来几年风电项目需求快速增长,每年需求至少六七亿人民币。德国未来一两年内有多个500千伏直流项目进行招投标,需求也非常大。


Q22: 除了欧洲,其他市场的需求如何?

A22: 美国和印度对海洋需求较大,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海上风电发展较快。由于政治经济关系,国内海外企业在这些市场基本封闭。欧洲有一家韩版企业准备在欧洲和美国建立海南工厂,已投资两亿美元在建。日本和韩国每年都有拍卖需求,但国内海外企业难以进入这些市场。东南亚市场如越南和菲律宾对国产企业相对容易进入,越南的海上风电开发基本由国内央企主导。菲律宾的项目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中东市场国内海南企业机会较多。


Q23: 中东海缆市场的年需求量是多少?

A23: 中东市场主要需求是石油天然气行业,每年常规海缆需求约四五亿人民币。国内企业占一半市场份额,剩下的由欧洲企业占据。高端海缆产品在欧洲每年需求约2亿美金,主要由欧洲企业生产,国内企业也开始获得一定订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订单,但总体上仍以欧洲和韩国企业为主。


Q24: 欧洲主要企业的产能能否满足英国和德国的装机规划?国内企业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

A24: 欧洲的四家主要企业的产能基本可以满足欧洲本土70千瓦的需求。英国和德国的需求逐渐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同。德国国家电网项目将在2028至2029年交付,全部由欧洲企业中标,国内企业无法参与。英国项目国内企业有一定机会参与,如东方电缆今年中标的英国项目,未来可能还会中标更多项目,因此在英国的竞争优势更大一些。即使外溢订单全部被国内企业拿到,市场占有率也顶多20%左右。此外,日本和韩国企业也可能抢到一些订单。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


独角兽投研情报会员服务

服务概述

现在的 A 骨市场,风格切换极快,不论是做赛道成长、风口波段、价值投资、龙头打板、技术短线都处于短暂有效,大多数时间亏损的情况,只有一点持续有价值,那就是快人一步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会是财联社的新闻,不是知识星球的调研纪要、更不会是公社的吹票逻辑。

服务主旨

提供各种快人一步的投研信息,让你明明白白知道盘中异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