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DG资本
不只是VC,还有趣味和陪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制造  ·  重庆新闻联播 | 冲刺“开门红” ... ·  20 小时前  
重庆制造  ·  重庆新闻联播 | 冲刺“开门红” ... ·  20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本地部署与全球资产配置组合跟踪 ·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工业互联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DG资本

为什么“开心就好”的人往往不开心?

IDG资本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9-03-13 22:50

正文


高晓松对于欲望的表述,有两段看起来矛盾的说法。


在《奇葩说》上,他说:“我不喜欢和很多充满了欲望的人交朋友,因为我随时有被出卖的危险。这件事情让我感到很慌张。”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你不用被城市牵着走,被欲望牵着走就是了。如果觉得欲望这个词难听,就换成' 内心的召唤 '吧。”


高晓松的说法,道出了欲望的多面性,也显示出许多人面对欲望的纠结。


“最近几个月突然觉得自己的欲望‘被时间阉割了’,觉得一切索然无味”,某互联网公司资深市场总监这样感叹,“进入职场十余年首次感受到疲于奔命的状态,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不管是心理还是工作上的表现欲,都离自己越来越远”。


有人不再被工作打鸡血,有人不愿意再聊梦想。


“房子是别人的,但生活不是。”来自四川、在北京租房的李某之前对这样的口号很买账,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不求功成名就,但也能有小确幸。但最近一年,他越来越动摇,地铁通道里那些打动人心、关于梦想与情怀的标语,是不是只是消费主义驱动下,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策划。


这样的动摇来自于许多消息和身边事情的累积,比如出租房里的装修污染,还有来自吉林的女友突然问他,想不想有小孩,小孩该去哪里上学。因为身边有同事正为孩子能不能挤进一个学费几万一年的幼儿园而伤透脑筋。


当一切不再高歌猛进之时,冷静下来的职场人似乎开始进入“贤者时间”。


工作是欲望的解药吗?


我们却又并不能说,中国的职场人已经进入低欲望状态。


从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中国职场人的欲望调查来看,如果从0到5分给自己的欲望值打分,0为无欲无求,5为欲望极大。超过一半的中国职场人欲望值在4分及以上的水平,处于2分及以下的轻欲望值水平的职场人不足10%。



欲望解药在哪里?工作是不是欲望的解药所在?


有人回答“是”。因为工作让人有钱,让人拥有社会地位和身份, 从而可以满足自己从吃喝玩乐到成就自我的多种欲望。


The Atlantic 最近的一篇文章对“ 工作主义(workism) ” 进行了反思。这篇标题为《工作主义让美国人变惨》(Workism is Making Americans Miserable)的文章,将工作主义定义为:“相信工作不仅对于经济生产重要,也是一个人身份认同和生活目的中心,也相信人类福利必须要通过更多的工作来实现。”


“美国梦”给了许多人一个美好的承诺,只要你努力工作,便可以向上流动。正是这个梦想,让一个多世纪来的美国人为物质成功着迷,并且努力追梦。但文章给出了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几代人的奋斗之下,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美国人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变短。从1950年到2012年间,德国和荷兰的雇员平均工作时间下降了40%,而美国仅下降了10%。


更重要的是,根据明尼阿波利斯联储银行(Minneapolis Fed)的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收入阶层每周工作时间是短于中产和低收入人群的;但到了2005年,处于前10%最有钱的已婚男士,成为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同时,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群,休闲时间减少程度也高过其他组别。这意味着,美国社会发展的结果是, 越有钱就越忙碌


努力工作有问题吗?显然没有问题。


美国的繁荣仰仗于每个人的努力工作。连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坦言,自己就是一个工作狂,他的生活被写作填满, 他的身份认同和成就感都来自于工作


文章没有给出一个如何看待工作的标准答案,只以一个建议结尾:工作不是生活的产出物,而是生活下去的货币 ,我们用工作所得,来换取生活


循此逻辑,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不少人有一个化繁为简的方法,就是那句“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


但是,如同贤者时间,“开心就好”却常常让人不开心。


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在《我是谁—— 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 》一书里说,“我思考得越多,越觉得许多心理学家的假说都是错的,快乐和痛苦并不能指引我们的行为。 快乐只是我们欲望实现时的副产品,却绝非我们的欲望向导。


史蒂文·赖斯经历了一场直面死亡的疾病,因而对于人性和欲望有了更深入的洞察。他说, 当人们面对死亡,就会回头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他们会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就和思想。在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评价中,快乐和痛苦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因素。


“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必然勾起人们对于自身价值、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有迷失感的情绪反应。” 传播与社会研究专家吴飞曾表示,“高速旋转的世界,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觉到一种昏晕的状态。 让我们看见世界更为复杂的多维性,  又让人觉得大道茫茫,选择成为一个旷世难题。 现代性开启了一个给我们更多的幸福, 但却无法重启的单向通道,每每让人有回不去的家园的无奈。”


简而言之,比快乐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意义。欲望是一个复杂的集合,生活的意义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不要匆匆用一个标准答案,来概括,或者指引不同人的生活。


正如罗曼·罗兰的那句话: 世间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 本文来源 | 脉脉编辑部(ID:taoumaimai)


你还不能错过: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2018 薪酬报告 | IDG 私享会 | IDG 大咖说 | CEO 说 | 对话 CEO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