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很远的事物,为什么还能“互通款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齐物论”叫“齐物论”而不是“整物论”呢?在“整齐”这个词语中,“整”和“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都听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希望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的价值观。《齐物论》讨论的并不是万物要同一个样子,而是那个导致万物不同的机理。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西方对于宇宙全息论的概述。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现代量子物理学家是如何解释它的。1982年,在巴黎大学的一个物理试验室里面,科学家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把基本粒子,比如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运动速度是光速),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射,那么这个正电子与负电子之间分开的速度,竟然两倍于光速。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物体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它们在运动的时候,能够彼此互通“款曲”(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对方的运动方式,这体现在当一方受到干扰而改变运动方向的时候,那个与其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电子也会改变方向。
此种现象的奇异之处在于,它们之间的通讯,几乎不需要时间的间隔。而这恰恰违反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任何通讯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因为一旦超过,就等于打破了时间的界限。
被我们认为无生命的俩电子,竟然也会在彼此距离如此遥远的时候,互通讯息、同时运作,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个“骇人听闻”的现象令很多物理学家为之深深着迷,他们试图用复杂的方式来解释这个现象。
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提出来的就是:万事万物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间又互有联系,那到底让它们彼此之间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代的物理学家也都提出各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相隔那么远的两个电子,互相之间断不了某种联系。
镜子破碎了,每一块也能照出你全部的影子
戴维·玻姆是美国的量子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大概在十五年前,小梁曾经很认真地读过他的《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The Holographic Universe)。他抛出了一个十分大胆却直接的想法,要解释这两个电子的相互作用,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客观现实其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鲜实,但它只是一个幻想。用《金刚经》的话来说就是“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玻姆认为,宇宙是一张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照片,就是说宇宙很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投影而已,尽管你觉得它很坚实、很细微,很像真的。
如果玻姆不是疯子,那么他就一定是某种程度上的思想家、革命家。其实我个人感觉,他在遥相呼应庄子。
让我们放下成见,在事实面前谦逊地坐下来,重新理解什么是“全息照片”。这是一种用激光做的三维立体摄影照片,它在显示形象方面有独特的优点——全息成像,不是物体的形象,而是物体的光波。既使物体已经不存在,但只要照亮这张照片,就能够令原始的物体再现。
影像的立体感,不是全息的唯一独特之处,我们看过那些全息照片,它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更神奇的是,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个照片的完整影像。
还记得我们在《齐物论》里面讲的事物彼此之间相互为投影吗?《齐物论》一开始的时候就说,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相加,而是每个包含整体的信息的叠加。
于是,你会发现我们之前对《齐物论》的解释和宇宙全息论是一致的。如果你真的理解了全息宇宙理论的话,你就会发现,世界的每个局部,似乎又都包含了整个世界。例如,你把一根磁铁棒——一边是阴极,一边是阳极——断开之后,马上就变成两小段既有阴级又有阳级的磁铁棒了,这两小段磁铁棒都是整根磁铁棒的全息缩影。
另外,一面镜子碎了以后,每面小的镜子,仍然可以被当作完整的镜子使用,从每面镜子中看到的你,都是一个完整的你的影子。
我们身体里面的每个细胞,也都包含着全身的所有信息,所以克隆技术才可以利用一个细胞复制出一个人——我们不知道地球上究竟有没有克隆人,但我们已经成功地克隆了一只羊。
全息理论给玻姆带来了一个灵感,使他相信:无论基本粒子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它们都能够保持联系,这并非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的信号有多么神秘,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只是一种幻像。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样的粒子并没有分开,并不是分离的、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不同侧面、不同投影的分布。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来到海洋馆,在一个容纳了千姿百态鱼类的庞大玻璃水箱面前驻足观赏,你可以一览无余地观看整个水箱里面鱼的情况。但是,工作人员把玻璃外面全部罩上铁皮,只在两个不同的侧面分别开一个小孔,你再通过这两个小孔观察那条离你很近的、正在悠然自得游动的硕大鲨鱼,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从一个孔里,你可以看到一条黑色的尾巴;从另外一个孔里,你可以看到白色的腹部,这两个部分都在移动,并且移动状态在方向和速度上有某种协调和默契,当黑色尾巴摆动的时候,白色腹部也做出了相应的动作。
当鲨鱼游到足够远的时候,它从视觉上变成一条小鱼了,这个时候,你从一个孔里面看到的是水平的游动,而从另外一个孔看到的可能是垂直的游动。(前提是,你是在没有先前那些暗示的情况下进行观察的。)很明显,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个体。
当你继续注视这“两条鱼”的时候,你会越发觉察到两者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当一条鱼做出某个动作的时候,另外一条鱼也做出某个动作。于是,你得出一个结论,这两条鱼在互相沟通讯息,才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动作。
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并不存在“两条鱼”,而是一条鱼的不同侧面。
这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之前提到的两个飞速分开的粒子为什么能够相互传递讯号,并彼此做出改变的原因。其实,它们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分开过,本来就是一体的。
《齐物论》,就是“全息宇宙理论”的文学版
“大悲同体”,我在前文讲过,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联系体的相互投影。
传统的科学家总是将某个系统的整体看作由一个个零件组合而成,然后观察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事实是:零件的行为由整体组织所操纵。
我们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并不是分散移动于虚有空间中的,所有粒子都属于超级宇宙,每个粒子都按照超级宇宙设定的各种程序不断运作。看看你的手、你的动作;看看夜读时桌子上亮起的灯,以及脚边的拖鞋,它们似乎是由不同的粒子组成的,但你们无法分割。
下面这段话,完全就是《齐物论》的当代物理学解释: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后面,拥有一个被隐藏的次序。它可能决定了地球上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则,同时每个局部都是那个整体的全息投影。“一沙一世界”,说的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宇宙全息论告诉我们,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世界,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幻影。联想到大脑如此独特的知觉模式,此刻,最为惊世骇俗的想法在我们脑中萌动了——现实的世界只是一种幻觉,而真正存在的只是一片波动的海洋,头脑只是从中取出的部分波动,然后转换成我们的感受知觉。我们大脑中关于这个世界的图像,只是整个海洋里许多波动之一。
建议大家在百度、Google上搜索“全息宇宙理论”或者“宇宙全息论”,再对照《齐物论》来看,你不得不相信,整个《齐物论》就是量子态的全息宇宙理论的文学版。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你难道不觉得,庄子是一个在两千年前就应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学家吗?当你在感受《齐物论》的时候,你有可能已经和这个世界的真相连接在一起了。所以,当你的身体放松,你的意识以及所有真实的潜意识被唤醒的时候,你就成为与这个硕大的宇宙本体连接得更紧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