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评论区“哭穷”成功了,然后呢? ·  昨天  
胡锡进  ·  压不住,这个噱头越炒越大#胡侃# ... ·  3 天前  
新华社  ·  员工多次早退1分钟被开除?法院判了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突发!巴西一飞机坠毁,至少9人死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羞愧,很遗憾用这种方式认识您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3 18:34

正文

2017年2月12日下午3时,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去世,享年102岁。中国航天事业第一代创始人钱学森和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在天堂重聚。


留美获得硕博学位,然而在1949年选择回国建设新中国——他堪称传奇的个人经历,却又是我们最常读到的关于那个年代的“剧情”。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任新民这个名字并没有那么家喻户晓,很多人都是在他去世的消息中,第一次了解了这位世纪老人名字的分量。网友们在表达缅怀之情的同时表示:很遗憾,是用这种方式认识您。



任新民是我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曾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最早的液体导弹的研制工作,并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首颗试验卫星通信、首颗实用卫星通、首颗气象卫星等6项重大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被亲切的誉为中国航天的“总总师”。

 

任新民1940年毕业于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开始在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任研究员。1952年起,任新民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火箭武器教研室主任、炮兵工程系副主任。

 

1956年,历经万难归国的钱学森开始组建我国导弹的专门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组建专业人才团队时,钱学森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应允,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从此,任新民开启了自己与中国航天事业共生、共荣、共奋进的“航天人生”。由于“伯乐之遇”,任新民也与钱学森结下了一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和专业人才都非常有限,国家经济基础和工业技术更是相当薄弱。放眼全中国,当时只有钱学森在美国实际上参加过导弹与火箭的核心研究、实验工作。

 

1958年1月,我国开始了对前苏联P-2导弹的仿制工作。液体火箭发动机被称为导弹的“心脏”,是导弹仿制中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当时担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的任新民和同事们先后克服了材料、工艺、设备及推进剂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掌握了P-2导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于1960年11月5日,将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而在中国首枚中近程导弹的自行设计工作中,任新民担任这一型号的副总设计师,负责发动机研制工作。1960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华专家,国内经济建设也出现了暂时性的困难,任新民和那一代的中国航天人没有在外忧内困中低头,终于凭借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在1962年1月实现了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成功。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自行研制导弹的技术,迈开了独立研制导弹的步伐。

 

东风二号研制成功后,任新民又马不停蹄地转入了一个全新型号——“东风三号”液体中程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1965年后,任新民开始全面负责这一导弹的研制工作。而东风三号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拥有了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中程导弹。东风三号成功发射之后,任新民领导开展技术研制的“东风四号”导弹也顺利完成既定任务。



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最后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而运载它的火箭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该型号的总负责人。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任新民同钱学森等主要研制试验人员,于当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在天安门城楼上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总理称他们是“中国放卫星的人”。


 

1975年,60岁的任新民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专门负责运载火箭、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这一年内他连续组织了三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尤其是组织使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第一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的航天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首区技术总指挥。1981年9月20日,上海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在任新民主持指导下,首次把我国一组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和测控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地球同步卫星技术的国家。




任新民始终坚信中国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发射自己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在1986年到1990年五年的时间里,他相继领导研制和发射成功了五颗通信卫星,为我国的电视、广播、电教、通信、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服务。1986年前后,任新民又被任命为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工程、改进的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工程、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等五个工程的总设计师。

 

任新民还是我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倡导者和主持人。1986年他被任命为对外商业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年初春,他坐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



到了晚年,已逾古稀之年的任新民还担任了风云一号02批(风云一号改进型)工程的总设计师。他还是另外两项返回式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这两项工程都已圆满地完成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举行的两弹一星元勋颁奖大会上,任新民获得了功勋奖章,作为中国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任新民被认为是总师第一人。



有人说,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因为参与了众多重大航天工程的论证、实施,亲手创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根基,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败,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而任新民对自己的评价只是平淡的一句话:“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那个时代,他和他的许多战友,身经磨难不忘来路,心怀天下不问荣辱。他们中的大多数,我们连名字都不曾听说幸运的我们只是享受着前人荫庇。虽然很遗憾,是以这种方式认识他和他们,但此刻我们细细回溯他和他们的一生,心中陡然生起的是那份沉甸甸的感恩。



(素材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钱学森图书馆、中国航天报)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