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大大小小82个岛屿,这里是汕头,中国唯一市区有内海的城市。
潮汕人喜欢自嘲处于“省尾国角”,虽然建城只有短短159年历史,但其实,汕头却并未缺席中国近现代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尾声的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设立了潮海关,凭借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商业氛围,日渐成为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黄金海岸。旧时海关钟楼和海关帮办宿舍,记录着汕头城市发展历史的起点。
汕头人像潮水一样到海外谋生,一百多年来,海外盛传着“东方犹太人”的美誉,汕头也发展成为了知名的侨乡。如今,祖籍汕头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有500多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有200多万人。
可以说,几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聚居。而有潮汕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传播。方言,音乐,《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潮汕戏,工艺品制作,“下山虎、四点金”式的民居,祠堂,民俗,民贤,木雕,饮食,宗教等文化符号,凝聚了潮汕人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是潮汕文化的精神内核,这造就了潮汕人的海内外商业世界,同时也推动了汕头这座城市在新时期的腾飞。汕头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这里有南澳大桥、海湾隧道,是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也是2021年亚青会的举办城市——汕头是继北京、广州、南京、杭州之后,中国国内第五个获得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权的城市。
珠江三角洲2016年10月获批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汕头市立足现有的华侨经济合作文化,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结合,做好“华侨特色”和“数据特区”两篇文章,加快打造全球华侨华人数据特区。
2016年12月28日,汕头市政府与政府数据应用场景服务商、城市数据资产运营商、人工智能数据源服务商九次方大数据,共同出资成立了广东华侨大数据有限公司。
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
要积极引导侨资侨智参与创新创业,支持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华侨大数据中心。
2019年1月20日,汕头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汕头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剑戈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汕头正倾力打造“四大平台”构筑大城市发展新格局。九次方参与建设的“华侨大数据中心”因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外交性,对打造汕头数字经济增长、带动粤东地区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被给予厚望,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4月,由九次方大数据、广东华侨大数据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华侨大数据中心,在经过近一年的酝酿之后正式启动了项目建设。
华侨大数据中心建设以“数据驱动发展”为主线,以汇聚和融合华人华侨信息和数据为突破口,为华侨华人提供营商环境、金融服务、科技人才服务、政务政策服务等数据支撑。
这一项目是贯彻中央“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重要指示以及《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支持建设华侨大数据中心”精神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行动,是汕头打造国家级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重要内容。
依托汕头市区位、产业及政策优势以及大数据领域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打造专业性、大规模、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华侨大数据中心由五大子中心和一个APP组成,即国家级华侨华人智库和大数据应用中心、华侨大数据存储中心、华侨大数据国际服务外包中心、华侨华人双创互联网空间和服务中心、华侨大数据展示中心和“侨乡”APP,引导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百国百城和“数字(网上)丝绸之路”计划,推进数字经济国际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