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国学项目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邀请国内外知名人文学者进驻课堂,重新研究国学的现代传承,引领学习者深入领略国学精髓,修身养性、提升境界。2005年办学至今,已发展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极具规模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继续教育品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天集团  ·  安天AVL ... ·  2 天前  
美股研究社  ·  90亿美元!“AI搜索新贵”Perplexi ... ·  2 天前  
美股研究社  ·  90亿美元!“AI搜索新贵”Perplexi ... ·  2 天前  
格隆汇新股  ·  明天,A股主板有低价新股申购! ·  4 天前  
格隆汇新股  ·  明天,A股主板有低价新股申购! ·  4 天前  
山石网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  山石网科获得2024大湾区网络安全大会多项荣誉 ·  6 天前  
山石网科安全技术研究院  ·  山石网科获得2024大湾区网络安全大会多项荣誉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国学项目

开学论坛回顾 | 与世界文明是这样相遇的——上博李仲谋副馆长演讲辑要

复旦国学项目  · 公众号  ·  · 2017-09-11 10:15

正文

编者按:

【复旦人文智慧课堂】新学年开学论坛于2017年9月9日在复旦光华楼举行。本次论坛以“与世界文明的相遇”为主题,特邀上海博物馆李仲谋副馆长为主讲嘉宾,为各位学友解读“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论坛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郑召利教授主持。“读懂文物的故事,启迪人生的智慧”,论坛精彩瞬间尽在此文。


序幕

秋雨未能阻挡学友们求知的热情,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导览与回味

郑召利教授开场主持。

郑教授指出:来【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学习的意义也可以用“澄怀观道”来诠释,通过国学、西学、艺术、深入了解文明,提高审美,提升人生境界,了解生命智慧。按照历年来的惯例,都会举行这样的开学论坛,此次论坛无论是对于还没有参观“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学友,可以作为导览,还是对于已经参观过的学友,可以作为回味,都会受益匪浅。

缘起与沟通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先生与各位学友分享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细节,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

此次“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是缘何而起的呢?李馆长用了“五个一”总结此展的缘起:一座博物馆、一位馆长、一台广播节目、一本书和一个巡回展览。

一座博物馆便是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馆,李馆长指出,与其他世界著名综合性博物馆相比,只有大英博物馆具备这样的实力,不仅因为800万件的藏品,更因为其藏品的全面性与综合性,相比法国卢浮宫、俄罗斯东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更具世界性。而“以馆藏物品100件浓缩世界历史”的想法与实现均由大英博物馆前任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操刀,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学者与馆长才有这个魄力策划这样的巡展。

李馆长特意强调此次展览来上海的沟通过程,如此的巡展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沟通时期,用于确定展览时间、确定展品、海关运输等沟通、展厅重建与布置等等。而这样的巡展花费往往也是巨大的,比如借展费用、运输费用、物料费用、展厅建设费用等。由于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之前多次良好愉快的合作经历,此次“百物展”来沪不仅获得英国政府资金的支持,承担了展品运输等费用,更免除了巨额借展费用。

万人空巷的热情离不开上海博物馆各级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筹备与选择

在“百物展”巡展来沪的筹备过程中,其实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李馆长特意解释道,为什么只有上海站的展出文物中仅46件与BBC广播节目中相同,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无法来沪,也有因为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展品不宜多次转展。而对于中国文物,有部分因为当年的非法途径离开祖国,出于各方考量,不能让这些文物以展品形式进入中国境内,因此这样就等于变相承认了这些文物的合法性,其中就包括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敦煌的唐代丝织品残片、乾隆御制诗玉璧等。

那么此次展出的中国文物与书中原来的文物有哪些不同的呢?细心的学友可以对比一下呢。

用“100件文物“来讲述世界文明史的故事,那么这些文物要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选取呢?李馆长总结了如下九点:1,各个时代的典型物品;2,各个地区不同文明的典型物品;3,珍贵与平凡兼而有之;4,注重蕴含多重信息的物品;5,注重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6,注重不留文字的文明遗存;7,注重历史遗存的选择性;8,注重物品的时代印记;9,认识到物品的时代局限性。

主旨与结构

李馆长用了两段话来概括此次“百物展”的主旨:

1,“博物馆的功能便是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通过文物可以更客观而真实的讲述历史。

2,”这些物品尽可能公平地选自全球不同地区,尽可能多多方面地展现那些已被证明切实可行的人类经验,并让我们了解各个社会的全貌,而非只着眼于权贵阶层。因此,它们必须在收录伟大艺术品的同时也包含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同时,李馆长也强调这次展出的内容只是“某一个角度的世界史,而非世界历史的全貌。”,仅用100件物品来描述整个人类文明史,必然是有缺失的;而不同的策展人、不同的立场,自然也会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观,比如因为是英国大英博物馆策划的,所以文物中英国文物的比重就大大超过了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

接着李馆长为各位学友梳理了此次展出的结构,并就每个章节展览的重点文物给予介绍。展览分为:序幕、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创新与适应、邂逅与联结、我们制造的世界和尾声十个部分,整体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序幕除外)。

内容与尾声

在对于重点展品的介绍中有这些内容与金句值得各位学友回味。在介绍“权力与哲学”时,李馆长指出了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不同的宗教态度,前者宽容,后者强制。宽容的宗教态度与强制的宗教管理都带来了文明的交流,哪一种更好,则留待各位学友的思考。

在介绍“创新与适应”时,以“刘易斯的棋子”这件文物为例,介绍的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影响的结果,最初的“国际象棋”源自印度,是完全象形的具象的,受到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开始使用抽象的几何图案,又受到西方基督文明的影响,加入了皇后这个角色。

在介绍尾声,即第101件展品时,李馆长深度剖析了“二维码”这件特殊展品的选择过程。

面对出自当代、中国制造/研发、能够缩写人类千年发展史的选择要求,上博的专家们考虑过超导体、磁悬浮等多个方案,最终决定使用“二维码”,而这个二维码的图案又是由此次展出的100件文物的图片所构成。“二维码”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其特殊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

由于讲解的深入与细致,原本的演讲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将近一半。诸多精彩内容,请期待后续报道与视频整理。


专家与学者

在互动环节,有学友咨询上博未来的策展方向和展出计划,李馆长在回答过程中感叹到:“上博是多专家,少学者。”因此,在对于大型的、反映时代的展出策展能力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学者们的支持。

同时,李馆长也指出,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文物的鉴定能力是基本功,许多学者却缺少这方面的技能。郑教授回应道,与上博不同,复旦大学是多学者,少专家,因此希望借由此次论坛为起点,进一步加深复旦大学与上海博物馆的深度合作与学术交流,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更好的展览,进一步提升审美、增进知识,启迪人生。

尾声


正如郑教授在论坛结尾呼吁的一样, 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上海博物馆,关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在人文智慧的殿堂,构筑精神家园,砥砺人生智慧。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复旦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