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围观贺嘉老师的朋友圈吗?
扫描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添加时备注一个理由才会通过哦~
01
亚马逊要退出中国市场了。
三个月后,亚马逊就会关闭国内的市场业务。
为什么亚马逊在中国经营不下去了呢?
在2017年,亚马逊在国内的图书业绩就亏损了50%。
有人从它西化的商业模式来分析失败的原因;
有人觉得是因为当当、京东、淘宝的活动更多;
我觉得,各类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
也是挤占图书市场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以纸质书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并没有那么值钱。
最稀缺、最昂贵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的注意力。
高强度的加班之余,
我们只剩下那么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这种时候,知识付费平台推出的都是:
一小时,打开你的xx世界大门;
半小时了解欧洲历史;
10分钟带你读完《xxxx》……
谁还会奢侈的打开《史记》一页一页地翻着看呢?
0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很多时候,我想打开手机查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一打开手机后,
看到微信有消息,就顺便回复了。
等对方回我的过程中,
我会点开小红点刷刷朋友圈,
看一下与我相关。
还没回我,那再看看微博热搜吧。
这么一圈下来,二三十分钟过去了。
我也已经完全忘记了打开手机只是为了查一个答案。
我们太容易被分心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很多人晒出了国民阅读量和西方国家的对比。
可是,这不能说明我们不爱读书。
2018年,天猫就售出了超过10亿册图书。
广东、江苏、浙江还是最上进的省份。
我们是愿意读书的,是有读书的欲望的。
可是,买书不等于全部读完了。
多少人一次性凑单买上十几本书,
到头来,半年了也没翻完。
毕竟,外界的诱惑太多了。
在1997年,戈德海伯就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
只要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商家就能做好生意。
王者荣耀不停的推出新英雄、新皮肤;
抖音上的博主在15秒内想尽办法让你“目不转睛”;
门户网站用“震惊”和擦边球的图片吸引你点击……
集中起注意力来看书,
成了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03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训练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愿意投入到那些我们想做但又难以坚持下去的事呢?
第一、打电子游戏。
是的,你没有看错。
打游戏可以让我们
看的更快、看的更多
。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教授做了具体的研究。
他们发现,半年内每周玩四天电子游戏的人,
注意力闪烁比不玩游戏的人要短。
注意力闪烁是指当发生变化时,
你需要的反应时长。
比如对面英雄突然从草丛里跳出来,
你要过1秒钟才能想起来逃跑,
这就是你的注意力闪烁时长。
就是说,这些常玩电子游戏的人,
视觉的吸收和反应能力会更强。
在同一时间内,
可以更快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在《心理和脑与生活》中,作者写道:
“玩快速移动的电子游戏,
会让视觉注意力的容量增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要玩
快速移动
的电子游戏才能训练视觉注意力,
斗地主或者搓麻将是做不到的。
04
第二、过滤垃圾信息的干扰。
我们大脑的前额区是负责更高级的认知,
它就像一个过滤器。
当我们的大脑专注一件事物的时候,
会自动忽略其他的事物。
过滤垃圾信息的能力,
决定了我们的注意力。
我之前有段时间,想偷懒,
又要强迫自己学习。
最后,就折衷想了个“好”办法:在床上学习。
果然,到了床上,没到十分钟,
我就把电脑丢到一边去,
开始玩手机了。
因为我身边充斥着“床”、“手机”这些垃圾信息,
会对注意力造成干扰,专注能力就接近于0。
一般而言,想要在晚上8点后的时间给自己充电学习,
最好是坐在书桌前,
强化学习的仪式感。
当然,也要记得过滤来自他人的垃圾信息。
如果在你保持专注地看书的时候,
家人进来问你哪件衣服要不要洗,
被打断一次,
平均需要23分钟15秒才可以恢复原来的效率和状态。
05
第三、可以强化自己保持专注的动机。
积极性的强化:
我今天要在40分钟内看完这两个章节。完成的话,我就再去刷一遍复联4;
消极性的强化:
上课的时候我一定要认真听。
走神了就要被数学老师痛骂了……
不管是积极性的还是消极性的,找到那个最能给你动力的方法就行。
很多app也是基于这种原理。
比如,你可以下载
『forest』
,每次准备专注地学习上30分钟时,就点击开始。
接下来的30分钟内,你就不能再使用手机,不然这棵树就会死掉。
随着专注时间的累积,你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森林。
这就是积极性和消极性相结合。
比如,你还可以下载
『不玩手机』
/
『不做手机控』
。
在指定的时间段里,只要拿起手机,它就会发出噪音,响个不停。
这就是消极性的强化。
小结
我们不是不爱读书,
只是外界太多诱惑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如何运用注意力法则提高效率?
打快速移动的电子游戏训练视觉注意力;
过滤垃圾信息的干扰;
强化保持专注的动机。
不要把最好的时间,都用来虚度。
保持专注很难,但就因为它难,才让你与众不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