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我们需要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8-14 08:34

正文

博物馆头条按:暑期,博物馆成为文化体验的热点,而“雅俗之争”引发了对博物馆角色的深思。博物馆头条编辑部将以 苏州湾博物馆 为例,展现其如何让文化的力量在不同层面上触动人心,探讨如何打造一个既满足学术追求,又贴近大众生活的博物馆。


暑期已至,博物馆持续“升温”。故宫、国博精准到秒的“抢票攻略”,各大省级博物馆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中小博物馆取消预约制度……平日里,博物馆是研究者的“学术殿堂”,是文博爱好者的“乌托邦”,节假日里,博物馆更多变成了新媒体博主的打卡圣地、观众的旅游景点。


文博从业者对“拍照打卡式”逛博物馆感到不满,普通观众面对浩瀚的博物馆藏又容易产生“知识焦虑”,这种博物馆的“雅”与“俗”之争,带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馆?


1

让观众产生文化认同的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讲述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的历程。但是,只有大都市的博物馆才能收藏人们的文明吗?其实不然,在那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里,博物馆更能与人产生亲切的联系。

江南,是地方志,更是一个文化和器物的符号。吴江人民的文化认同,是对水乡古镇的深情,是对蚕桑丝绸文化的自豪以及对千年运河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吴江拥有悠久的历史,自公元909年设立吴江县以来,一直是吴越文化融合的产物。作为吴江文化的延续,苏州湾博物馆以其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和创新的展示形式,成为吴江地区的文化名片。


2024年5月1日,苏州湾博物馆推出 “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 展览,展示金属器、玉器、瓷器、竹木器、丝织物和非遗工艺品工共113件(套)。



湖光山色的美景滋养出苏杭人对于精巧、雅致的追求,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湖蓝色的诗篇。观众走进展厅,既能感受唐诗宋词笔下苏杭的人间烟火,也能感受非遗传承人精益求精和趋时应求的精神。


“金题·芸香——吴江馆藏近现代(法书、图书文献)展” ,展出了 吴江馆藏的名家、名人法书60余件 ,约略涵盖了近现代中国书法的代表人物,也包括 吴江地方名人的作品 。李泽厚先生认为,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 诚然,展览中的一笔一画,勾勒出了吴江人文的历史回响。



上至史前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时期,下至明清及近现代 ,苏州湾博物馆2万余件藏品,共同展示着特色鲜明的吴地文化。


这里没有如故宫、国博般波澜壮阔的文物展现,观众却能在特色馆藏中,细水长流地感受吴地文化的精巧,产生对吴地文化的认同和情感共鸣,收获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

2

给观众讲好故事的博物馆


时至今日,除了文物收藏功能, 博物馆还承担着文物阐释的责任 。讲好故事,向观众阐释博物馆展陈的内涵,能体现博物馆的努力和能力。


常设展览 “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 ,其作为苏州湾博物馆常设展,展览时间横跨七千年,从史前先民,至吴越先辈,吴江七千年的文明跨度,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太湖之滨的新石器文明;吴江纺织业“衣被天下”的繁荣;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与江村的情缘;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先生在吴江故土倾注的拳拳家国之心……宽阔的展厅,轻巧的动线,讲述着吴江文明的发展轨迹。



苏州湾博物馆用一场原创展览,讲好了吴江故事。

“数字元平台” 是苏州湾博物馆特色文博展示项目, 围绕“文明探索”构建各类临展数字空间和馆藏文物展示 ,在场及在线观众创建虚拟分身进入其中进行沉浸式观展和文化体验,跟随 “数字主理人” 探索苏州湾博物馆的数字世界。


数字化发展的今天,用创新的形式讲好博物馆的故事,赋予观众新的博物馆体验,能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探索欲望以及对文化的感受。


3

与观众产生多元互动的博物馆


博物馆在诞生之初,是提供给社会精英的文化场地,亮宝式的展品呈现,是精英们的“文化游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已逐步演变成拓展公众知识边界的文化场馆。


对展品的简单陈列,会让观众产生知识焦虑,但如果拓宽展览的边界,与观众实现多元的互动, 将展品的内涵融入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便可化解博物馆的“雅俗之争 ”。


依托丰富的地方馆藏,苏州湾博物馆结合基本展陈 “吴韵江南——吴江历史文化陈列” ,创设并开展了 “江南丝韵”、“吴地风韵 ”、“博学雅韵” 三大主题系列课程 ,让观众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感知吴江的历史文化。


特展 “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 衍生出来的, “指尖上的诗意苏杭”、“经纬千年 大美缂丝” 等社教活动,从江南诗词、非遗工艺等角度,让观众领略苏杭的诗情画意。


在“丝路流光·月下奇妙夜——苏州湾博物馆之夜”活动中,亲子家庭穿上新中式服装,上演古今穿越学记;在“‘香’约端午,‘粽’享童趣”的馆校合作活动中,孩子们品粽子、插艾草、点雄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系列活动中,观众们听非遗昆曲、参观缂丝工作室……这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让文物的内涵变得可倾听、可触碰、可感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