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剑客
军中三剑客:保卫基层、剑指时弊、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底线思维  ·  特朗普的这份计划,堪称“新凡尔赛条约” ·  21 小时前  
中国政府网  ·  国家助学金涨了!覆盖更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剑客

只有NUDT-er能看懂的文章:毕业10年,301安好?

三剑客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1-26 22:05

正文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 :三剑客



军校毕业10年
文|熊猫少校


0 1

这两天,军校同学的朋友圈里,又有人撺弄着毕业10年的聚会。此事,鼓捣快一年了。

有的举手倡议,积极踊跃,忙前忙后做方案、排时间表。热心的同学,为了方便选定聚会时间,还专门做了个投票小软件,只不过一百人的群,参与者不多,尚不过半。不少人,当起了吃瓜群众,一直潜在水下看热闹。

大学同学聚会,相信很多人都参加过。为什么很少有人组织幼儿园聚会、小学甚至初中聚会?我想,那时我们年纪尚小,少不更事。人大十八变,长大后情趣爱好发生了很多变化。加上,读高中、念大学,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同学。少年时期的同窗情,随着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早就被岁月冲刷淡了。

而大学就不一样了。经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大家有缘走到一起。那时正年轻,意气风发,青春飞扬;指点江山,豪情万丈。

4年的朝夕相处,定会结下一辈子的同窗之谊。更何况是军校,同学们过的是集体生活,一起扛过枪、站过岗,跑过五公里、跳过四百米障碍,甚至一起挨过熊、被你大爷(“你大爷”是我们昔日一位队领导的口头禅,每当心情不畅,批评自己的手下狗屁不通时,关键档口定会诗意地来上一句。“你大爷”几已成为我们学员队的座右铭)。

这同窗情里,还饱含浓浓的战友情,怎能不让人难忘、引人追忆?


0 2

我的军校生活,是从裁军20万开始的。2003年,学校组织50周年校庆,为了迎接领袖检阅,当年的新生比往年早报到半个月。我们队是学员旅15队,全队98人。8月的长沙,酷热难耐,热浪灼人。早报到,早参加军训。就这样,这一队人的从军路,顶着烈日,砸着正步,在烫脚的操场上,悄然起航。

9月1日当天,领袖到三号院检阅部队。因为是新兵蛋子,各项素质担不了大任,不能参加校庆检阅。加上队领导,我们100多人躲在俱乐部里看电视。上面专门明确纪律,窗户边上不允许站人围观,宿舍楼的门窗都被关得死死的。众人竖起耳朵,坐在小板凳上,隐约听见操场上传来“同志们好”“首长好”的呼喊声。

2003年9月1日,大会上宣布裁军20万。这一天,也成了我们入伍的日期,装进了伴随终生的个人履历。只是这次裁军,因为刚刚迈进军营大门,与我们关联不大。

学员队像个大熔炉、大染坊,进去后,98名稚嫩的地方青年被刀凿斧刻般打磨着。第一任队长,是从号称铁军的54军选拔过来的,作风刚硬,雷厉风行。他曾不止一次说过,带我们比带连队战士轻松多了,简直是小菜一碟,轻松加愉快。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说,一支部队的性格是由它的第一任军事主官注入的,并且会代代相传。果真如此,我们队的秉性就深深烙下了这位队长的性格。经过他一年多的打磨塑造,15队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留下了牢不可破的“服从命令听招呼,严守纪律不越轨”的绝佳印象。

15队管得严,严到何种地步,仅举二例,便可窥见。

一是,集合集会,值班员下口令放凳子,凳腿砸地的声音绝对不能有杂音,必须是“咵”得一声着地,声音不齐绝对重来。

二是,饭后以班为单位整队带回宿舍。这是刚入学时培塑作风、加强养成的举措,到了大一下学期,同期入学的其他队,早已取消了这一做法,我们却一直坚持了3年。

0 3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饭后带回,当天我值日,负责整队,路上有一段口令下的不及时,队伍走的有点乱。队长饭后隔三差五站在楼上观察,那天也该我倒霉,我们班走的不齐,正好被他逮个正着。“走得什么玩意!回去重走!”队伍刚到楼下,还没解散,只听见队长大吼一声,我们8个人只好灰不溜就整队带回,从饭堂重走了一趟。

由于首任队长打下的纪律烙印太过深刻,即使到了大四,中间走马观花换了四五茬队领导,学员队的作风依旧很扎实,丝毫没有松垮的迹象。我们常常戏言,“咱们队,草包过来,都能带好”。因为,性格已经形成,基本的骨干队伍,严格的作风制度,业已牢不可破、渗入骨髓。

学员队管得太严,行政味太浓,很多人的个性棱角被打磨干净了。队里干任何事情,基本上都是统一行动,一切都被人安排好了,大家只需机械地执行,也真不枉我们的专业“机械自动化”。

这样的生活,不比地方大学生过得随心所欲,现在回想起来,可供品咂、让人愉悦、令人沉醉的美好回忆实在太少。


0 4

我们楼下是16队,管得相对较松,他们的日子相比我们,简直堪称天堂。大学四年,也是我们羡慕嫉妒恨16队的四年。在他们队,外出可以不限名额,周末晒被子收回后可以不必再叠,没有那么多的检查评比,休息时间也没有公差勤务。自由活动时间,他们没有太多的拘束,想打球,换上衣服就走,不必带队;想洗澡,端起脸盆就去,不必等到洗漱时间。甚至,他们还可以,畅快淋漓地打一场群架。

毕业工作后,结识了几个16队的战友,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偶尔聊起往事,常谈及他们打过的群架。16队曾经一战成名,把早一届的师兄队打得鼻青脸肿、抬不起头。每当听他们讲起昔日的冲锋陷阵、慷慨激昂,我都眼冒金光,一脸崇拜样,抬头仰视。虽然我们没干过此等豪迈之举,但光听听也倍觉长脸、血脉贲张。

谁识少年勇,但管气吞吴。只是遗憾,在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纪,100人的队伍竟没有打过一次群架。

有一次,队里的几名同学在饭堂和人起了纠纷,不少人接到电话赶去帮忙。眼看双方就要擦枪走火。众人正想一试身手,最后不知怎么被劝阻了。

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有人报告了队领导,被压了下来。或许15队一直是遵守纪律的集体,出轨的事从根子上就干不出来。或许,真打起来,能够冲锋陷阵的也真就没几个,参与的人只好撂挑子歇菜。

青春不张扬还叫什么青春?青春不轻狂还谈什么血性?现在看来,这支年轻的队伍、这群青年的意志被强奸得何其壮烈。唯有此,才格外佩服一个东北的哥们儿。据说,当年入学时,就在下火车报到的路上,他因看不惯当地人欺负外地客,曾经果断地挥洒起坚硬的拳头。


0 5

俗话讲,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会有勾心斗角。队里隔三差五调班级,98人的队伍,太壮大了,不可能人人相知相交,有些人还没混熟就换班了。在强权高压、纪律约束之下,身边的很多人更像一个演员,有的遗传着家庭的基因,早早成了一名政客;有的违背本意,干尽溜须拍马之能事。人心不齐,踩不死蚂蚁。这样的队伍,各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拉出去是打不出战斗力的,更没勇气面对对方浩浩荡荡的打架大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