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
现在我们都知道金融监管也在加强,但是具体的金融政策上我们看有些变化,比如说从去杠杆变成稳杠杆等等,然后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着巨大的这样一个挑战。你觉得金融改革会提出什么样的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岳跃:
您刚才也说到了,我们之前强调的是去杠杆,现在我们强调是稳杠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之前去杠杆它主要针对三个对象,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房地产行业。但是在整个实施去杠杆的过程当中,一竿子打死的和误伤的情况很多,尤其对私人部门、民营企业冲击非常之大,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因为在我们整个的中国金融体系当中,国有银行有先天的优势,它受到资金的支持或者央行流动性的支持有很大的优势。在整个金融体系当中,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又有优势,他们很容易从银行拿到钱,所以他们是处于整个金融的核心地带。相比之下,民营企业还有小微部门,他们都是属于边缘的地带,结构性矛盾非常的突出。所以我想到底怎么样去解决这种金融体系在各个资源部门之间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我觉得应该是比前些年要更加注重讨论的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他可能背后涉及的是一系列的制度变革。
张鸿:
其实说到民企,去年以来我们讨论的东西太多了。给民企纾困的各种措施也好,扶持小微企业也好,减税降负也好,可以说政策是扑面而来。我们感觉政策的礼包特别多,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些政策你到底能不能够落实,怎么样落实,谁来监督你落实?
岳跃:
我觉得政策落实当中,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看到前一段时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发了一个关于金融支持民企的若干意见,中间有一条我觉得跟之前不太一样的,就是说要引入一个第三方机构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我觉得这一点是个非常好的创新。 但问题就是,第三方机构是谁评估的标准?是不是银行体系自己?你评估的标准是什么?到底哪一项政策,有没有一个指标说它到底做到哪一步才算落实到位了?因为评估的一般是你的监管部门,怎么样保证这个评估的客观真实有效?我觉得这是两会期间大家要纷纷的要提出意见。
张鸿:
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里边的企业家其实特别多,你刚才说的应该在更早让他们去提出提案和议案,但是我们确实觉得说,去年无论是国务院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都说不断的要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民营企业,然后减税降费等等,都是政策一个接一个,然后你具体到这些企业家,你跟他们聊的话,他们会觉得还是不太解渴。
岳跃:
对,我觉得这是两个方面。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一系列的政策礼包,其实它是为了民营企业它的外部风险。但问题是,你民营企业自己真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不是?你自己修炼的内功怎么样?你自己到底哪些不足,有没有认识清楚?我觉得正确认识自己这一步,比从外部得到救助可能会来得更有效。
我突然想起来去年的整个资本市场,然后救民企的这样一个普遍性,救民企,后来我们发现有些民企他被救了,政府收款基金给了他,然后他们大股东减持就跑掉了,所以可能我们在民企上也不能做这种一刀切的。哪些民企该救也是一方面,有些民企不该救可以自然破产,不好的企业咱们为什么要救?所以这个中心还是有很多回旋的余地和可考量的空间,所以其实它背后又是一个综合体制改革的问题。
张鸿:
咱们谈谈股市,设立科创板,然后推行注册制可能是今年上海两会的特别热的头条,我发现在其他的两会上也都是一个特别热的话题。你对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期待是什么,或者说如果有一些警惕的话,你的提醒是什么?
岳跃:
期待肯定是期待已久了。说到注册制的,多少年之前说改证券法就开始又改又删又改,来来回回好多趟了。这次好不容易终于要落地了,市场都很兴奋,尤其我觉得是对于那些PE、VC行业来说,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退出的渠道。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才刚刚开始,我认为他们上了科创板之后,后续的融资问题这是一大关键。因为我们看到相比之前我们A股市场融资、并购、重组,这也是要排大队的,非常的难,非常的不太那么市场化。现在科创板引入了注册制后,我觉得不管是从IPO也好,再融资也好,并购重组也好,全部实行注册制,改革力度非常之(大),完全是市场化,完全是你上凭本事,你在上面能不能融资,也得凭本事,完全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