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社部,华创证券
二、靶向药或迎来井喷式发展,肿瘤个体化诊断行业进入黄金时代
因为靶向药物——无论是单抗还是替尼,均是以蛋白质作为结合的靶点,而人体内蛋白质的结构由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决定,氨基酸的序列取决于基因,所以某些基因的突变会造成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以蛋白质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失效。所以总的来讲,靶向药在用药之前需要进行相关基因靶点检测,以判断患者对该药物是否有效。并且由于耐药突变的普遍发生,以及应对耐药突变的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个体化诊断技术的应用将贯穿在未来肿瘤患者治疗过程当中。
(一)靶向药治疗原理简介
(关于肿瘤药物治疗机理的内容请参见我们于2016年1月份发布的《肿瘤系列报告之一:从肿瘤诊疗的临床指南预判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本文不再赘述,仅作简要阐述。)
临床使用的主要靶向治疗药物是基于根据细胞凋亡理论,阻止或者启动某一细胞信号的传导过程,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增殖,诱导其进入凋亡过程的作用。
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的主要包括两个基因和两条细胞信号传导通道。p53基因和bcl基因,这两个基因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发挥作用。其中p53基因是人体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P53是一种转录因子,调控细胞周期的启动,这是一种双向调节,DNA无损伤时启动细胞分裂周期;DNA出现损伤启动修复过程,修复失败后终止细胞分裂周期,进入凋亡过程。
bcl-2基因(B淋巴细胞瘤-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编码Bcl-2蛋白,该蛋白质有阻止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到细胞质的作用,而细胞色素c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将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所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
影响肿瘤细胞增殖的细胞信号通道中,受体酪氨酸激酶(RTK-Ras蛋白)信号通道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该类受体有6个亚族,分别对应于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内的共6种细胞因子配体。比如EGF和EGFR结合后,将发生一系列磷酸化级联反应,最终被活化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向DNA发送指令,DNA双链解体,启动DNA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通常肿瘤细胞中的EGFR基因会有过度表达,从而导致该条细胞信号通道过于强烈,使肿瘤细胞能够不断增殖,凋亡过程受到抑制。
另外一条细胞信号通道,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道,其主要配体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它和细胞膜上的Fas/Apo-1受体(也叫死亡受体)结合,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图表9 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程序启动相关的基因、蛋白和信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