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世界
新产业、新经济、新时代!——价值中国公号——1、中国领先的商业财经社会化媒体;由专家产生内容的新媒体。关注宏观经济、新兴产业、管理智慧、投资分析等。2、集聚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专家学者、分析师的职业社交网络。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世界

领导带头喝下水道水,新加坡为何被逼至此

价值世界  · 公众号  ·  · 2019-07-18 09:39

正文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授权管理


美丽的街道繁花簇锦,鱼尾狮每天都会喷出水柱,很多人在享受新加坡音乐喷泉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 缺水的国家


喷泉有水 不代表不缺水

(图片来自wikipedia@Erwin Soo)


热带雨林气候 主宰着赤道附近的东南亚地区,这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缺水的地区。但 新加坡就是这里不一样的烟火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新加坡连最基本的 水资源都要靠进口 ,自来水的来源是国际谈判。


在这弹丸之地上, 保证水管不被人掐断可以说关乎国运了




都怪领土太小


马六甲海峡附近被热带雨林气候区支配, 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高达2350mm


赤道就在旁边,降水和高温是永远不缺的


但对于新加坡来说, 这么多降水却只是个过客 。国土面积仅有697平方千米的新加坡,境内没有主权完整的独流大河,也缺乏体量足够的湖泊, 每年雨季从天而降的淡水只能变成积 水白白流走 ,无法收集和利用。


新加坡与马来以柔佛海峡为界

新加坡海峡以南的岛屿则属于印度尼西亚

可以说是个非常小的无所谓腹地的岛国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更糟糕的是,新加坡的 城市建设密度过高 ,地质条件也脆弱,全国都有沉降问题, 海水经常倒灌 。好不容易存下来点淡水,也经常被海侵污染,难以利用。


其实还是有河流的

不过都是规模很小的城市河流(比如加冷河)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天上下的留不住,地上流的喝不了,外表光鲜亮丽的新加坡 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全世界倒数第二 ,远低于已经算是缺水的中国的2100立方米,更别提和隔壁马来西亚2万多立方米相比了。


比较出伤害


以前新加坡人还能勉强靠打井来获取淡水,但是随着战后人口的增加, 打井也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喝水问题 。新加坡人实在没办法,还是找隔壁老大哥马来西亚买水吧。


相比岛内的小河流

北面马来的柔佛河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的水源

(图片来自google map)


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自治政府和马来西亚分别签订两份供水协议,约定柔佛州每天向新加坡输 送3.5亿加仑的生水,价格是每1000加仑3分钱 ,解决了一半左右的水资源缺口。第二年,新加坡干脆加入了马来西亚,水就可以免费畅饮了。


李光耀宣布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联邦由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和沙捞越组成

(图片来自wikipedia@Anonymous)


可是好景不长。 1965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关系破裂 ,从联邦国家里剔除了这个小兄弟,新加坡正式独立。供水问题就这样变成了一个 国际关系问题


新加坡被从马来西亚中“剔出”

砂劳越和沙巴则留在了联邦内

无论在安全方面还是资源方面

此时的新加坡可以说是危如累卵


一开始,马来西亚还是很大方的,即使联姻关系没有了,但英殖民时代以来的交情还在,保障供水不成问题,全当接济一个一穷二白的邻居。可谁知道独立之后没多久, 新加坡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一夜暴富 。两岸的心里不平衡开始出现了。


从人均GDP来看,两者的差距迅速拉大

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两者的差距又再次拉大

(参考wikipedia)


马来西亚指责两份协议都是在英国殖民者影响下签署的 ,太过于偏袒新加坡。比如在签订协议时,柔佛州没有水厂,无法处理生水,只能出口原料,待新加坡把这些生水处理完了之后,再回购引用。


而柔佛州生水的售价是每1000加仑3分钱,从新加坡买水的回购价是每1000加仑50分。有媒体爆料, 每年这自来水来回之间,新加坡净赚6亿美元 ,工业附加值全让新加坡占了,越发挑动了马来西亚人的神经。


就这么经新加坡加工一番

水就变得值钱起来了?

(图片来自google map)


新加坡不为所动,一口咬定协议就是协议 ,而且柔佛州缺乏净水技术是马来西亚自己的责任,新加坡出了人力电力帮忙净水赚点辛苦钱,不存在欺诈马来西亚的问题。


两边相持不下, 口水仗漫天 ,一直打到了80年代末,修约的时机才终于出现了。



自己的水才是最好喝的


80年代新加坡GDP以7.7%的速度增长 ,到了80年代末已经聚集了500万左右人口,并持续以1.9%速度增长。人要喝水,工厂也要喝水,新加坡 买水的需求愈发膨胀 。而两份供水协议将分别在2011年和2061年到期,并给双方留了最后20多年的议价期。


狮城要争当发达国家,水的供给一定要保障好

(图片来自wikipedia@fad3away)


马来西亚人找到了狮子大开口的机会,依然拿净水差价的问题说事, 要求新加坡多花钱少赚钱 。新加坡方面则辩解,随着岛内工业成本上升,当年定下每1000加仑50分钱早就已经是倒贴了,不接受马来西亚的提案。供水续约问题就暂时被搁置了。


眼看着新加坡经济蓬勃发展

他们可能会缺水,但怎么可能会缺钱呢?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十年后, 亚洲金融风暴来临,马来西亚深陷危机 ,急需用钱。货币被做空,国家信用破产的马来西亚找不到国际市场的钱, 能在眼前帮上忙的也只有新加坡了 。1998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跟新加坡吴作栋总理会谈之后,曾经对媒体坦言,希望新加坡提供资金援助,而马来西亚可以考虑满足新加坡淡水需求。


来自马来西亚的供水管道

柔佛-伍德兰兹堤道

供应新加坡40%的供水

(图片来自wikipedia@穆罕默德沙阿)


这就是 拿水龙头威胁新加坡了 ,给钱一切好说,不给钱就渴死你。


李光耀对此简直忍无可忍 ,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曾经设想过派新加坡军队强行登陆马来,攻占淡水供应设施,保障新加坡安全。


李光耀表示希望能够减轻对马来西亚的依赖

(图片来自[email protected]


战争很遥远,但是 小国无外交的现状很现实 。90年代末跟马来西亚在供水协议上面屡次发生争执,让新加坡不得不重新重视非常规水资源获取。李国父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新加坡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实现供水自给。


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可能就是 海水淡化 了。


1998年,新加坡建立第一座淡水淡化厂 ,开始探索海水淡化。同年,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门 开始探索利用二级污水进行水回收处理 ,并且决定在勿洛建厂,探索如何把每天排出去的水再循环回来。


新加坡一座海水淡化厂

(图片来自youtube@hk01)


2002年,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正式启动 再生水计划 ,并将这些经过二级污水处理而来的水命名为再生水 NEWater 。没想到的是,在断水危机的逼迫下,新加坡科学家真的让再生水的水质达到了欧洲和美国的饮用水标准。


2002年,新加坡37周年国庆, 吴作栋总理第一个饮用再生水 ,并宣布以后新加坡人的饮用水都是新生水和自来水的混合水,轰动世界。而在此前,把废弃过的水循环改造成饮用水,都是只有宇宙空间站的宇航员才干的事。如今在地上,新加坡人要 全民享受“太空级待遇”了


新加坡国内的污水处理和再利用系统已经不错了

分布全岛的处理厂和循环系统减少了水的浪费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此后新加坡人持续加码,接连盖再生水水厂。2004年,新加坡又有两座再生水水厂Bedok和Krani运营,2007年之前第三座新生水厂Seletar也正式运营, NEWater的供水量提升到新加坡总供水量的10%左右


北控水务新生水厂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2010年开始,第五座新生水水厂“樟宜”也逐渐投入使用。到 2060年 也就是跟马来签订供水合同结束前一年, 再生水将占新加坡全国用水量的50%-55%


新加坡一个再生水水厂内部

(图片来自youtube@hk01)



还有一半怎么办


为了改变人们对这种再生水的恐惧,新加坡政府 抛弃了污水、废水和回收水这种名称 ,而选用再生水NEWater来命名经过处理之后的饮用水。但是并不是谁都敢克服心理阴影来喝下这种水的。所以新加坡就利用多次国际会议, 让世界各国领导人当着电视机的面,喝下这种水 ,充分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


但领导人们喝得再多,再生水也只能满足一半的供水量。所以跟再生水计划同步,2002年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提出 “四大国家水龙头 (Four National Taps)”计划,决定灵活利用本地雨水、马来西亚外购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来作为新加坡未来的四大水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