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又一起10亿元索赔!天合光能再诉阿特斯 ·  3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又一起10亿元索赔!天合光能再诉阿特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除了“催”和“吼”,陪写作业,你还做了什么?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5-15 09:05

正文


“陪写 作业”仿佛是学龄家长们永远迈不过去的那 道坎、摆脱不了的紧箍咒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


难道,真的要“燃烧生命、战斗到底”吗?快来看看这位 小学三年级家长、 童书妈妈写作课的草心老师是如何实现 安静祥和的作业景象的。


前两天,岳云鹏的微博又上了热搜,他晒出了一张手写“招pin(聘)”,招人辅导女儿作业,还强调“我崩溃了” “但凡有一点办法不会这样”。



网友们纷纷吐槽:“拼音亮了!”“这个pin字说明真没办法了。”“我有英语8级证书,合格不?”“我不仅能教你闺女英语,我还能教你语文。”“你确定闺女的闺字写对了吗?”……


陪孩子写作业,不仅难倒了小岳岳,也难倒了广大家长们。



每次“陪写作业”的新段子一出,总能引发热议、广为传播,说明陪写作业这件事情,不仅是广大父母们的切肤之痛,还是学龄家庭最关注、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陪孩子写作业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无外乎这样几个原因:


先作业VS先玩耍? 家长往往希望孩子可以先做完作业,再游戏玩耍,可是孩子的意愿却往往相反,学习了一天,回到家要先摸玩具和漫画,玩够了再打开书包。争执就此发生。


专心致志VS边写边玩? 家长往往希望孩子可以专注在作业上,提高效率,尽快完成。孩子却边写边玩,磨磨蹭蹭,还不停烦扰大人“妈妈,我想上厕所”“爸爸,这个字怎么写”……家长催促的“狮子吼”因此发功。


一讲就透VS刀枪不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好、领悟快,尤其是那些家长看来很简单的问题,讲了几遍孩子还不开窍,“吐血”和“心脏病”的段子就此诞生。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聚焦在“写作业”当下的这一段时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我们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一点,你会发现: 陪孩子写作业,功夫在事外。

先陪玩,再陪写作业


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孩子更想要的是玩耍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聊聊天。如果一进家门,妈妈就说“快去写作业”,孩子当然心底不爽。


孩子在写作业时磨蹭或者一边写一边玩,往往是在为没有玩耍的时间而消极抵抗或者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我的孩子在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每天一回家就主动坐到桌子前面去写作业。虽然乖到不必父母操心,但我感觉刚上小学的他有一点难以名状的紧张。


于是,我开始想办法纾解他的情绪。


每天晚饭后,我都陪他下楼玩耍。 当时刚搬家,他发现了旁边小公园里的一座可供小朋友们游戏的假山,每天都带我去那里爬山。


一次次体验冲刺、攀爬、中途滑下、想办法继续攀登直到登顶,这一过程中,他会叫喊,也会哈哈大笑,会使劲得涨红了脸,也会有因为挫折而哇哇大哭……但情绪也因此得到宣泄。


一旦孩子得到了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又有自己做决定的选择权,他就会把更多的能量专注于体验生活,在每一天的真实生活中去权衡自己玩和学习的时间分配,从而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平衡点,而不需要分出一部分的能量用于和父母的对抗和权力斗争。


▲爸爸和孩子一起搭的积木,我和孩子一起做的手工皂。


后来,我的孩子慢慢找到了让自己舒适的“写作业时间”,并固定下来:平时是晚饭后,先玩一小会儿再开始写作业;周末固定在周日下午晚饭前的时间。


当然,孩子为自己做主,自己选择写作业的时间,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被老师批评(“被批评”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老师不进行人身攻击,不带有情绪,被批评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


如果孩子感到难过,甚至哭了。 这不正好是我们倾听孩子、给予帮助的大好时机吗?因为这一时刻的帮助,是孩子自己需要的,而不是我们硬塞给他的。


孩子亲身体验了没有完成作业的自然结果,如果不愿意承担,他自然就会调整自己的安排,来完成作业。

养成习惯比完成眼前的作业更重要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


明白了这一点,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由监督与被监督转换成并肩作战的合作关系了。


我们就不会焦虑、纠结于孩子的作业写得到底对不对,也不会纠结于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指出作业中的错误了。


首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浸润其中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倾向于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不仅不便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浪费了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熏陶的好机会。



在日本,很多家庭没有专门供孩子学习的书房,即使有,也是给大人使用的,孩子平时学习都是在客厅等公共空间进行。


实践结果表明,父母和孩子同在一个空间,孩子写作业或者学习,家长放下手机,工作、读书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家都能看到彼此,却又互不干扰。


父母工作时的投入、专注就会给到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长此以往,父母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孩子受到环境的熏陶,写作业时自然也会专注于其中,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其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和肯定很重要。


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倾听,找到症结所在,及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孩子在写作业时遇到困难,对于孩子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困扰。


他遇到了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陪伴、支持与鼓励。 如果父母站在成人的角度,作为一个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质疑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这种情绪如果呈现给孩子,孩子就遇到了双重困难——做作业的困难和家长的不理解,遭受到了双倍挫折。



长此以往,情绪会留在孩子的记忆和身体里。一旦被卡在情绪里,孩子的大脑和理智无法正常运转,渐渐地就会形成“错储”和僵化反应模式。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困难,能够看见孩子的情绪,及时地倾听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耐心地给予支持,帮助孩子搞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


那时,孩子就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积累了一次克服困难的正向经验。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中建立起来的。


孩子写完了作业,在检查时,父母可以先找出作业中做得好的部分,及时肯定。例如,有哪几个字的结构安排很协调,所以字显得很好看……


发现错误时,家长只要不带指责地提出,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愿意去改正;如果孩子想等到第二天听老师讲解后再改,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由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引发思考,并重新学习、吸收,这不正是学习的过程吗?



再次,在平时帮助孩子感知时间,建立自己的节奏。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安排好几件事情,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同时也投入自己的精力,帮助孩子感知时间,建立自己的节奏。


当然,这就要求父母首先有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在家庭生活中能够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孩子日夜浸泡其中,自然就可以在家庭系统的节奏和规律中去慢慢尝试、体验、调整,最终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有节奏、有规律的时间安排。


孩子放学回家后基本上就是这几件事:吃饭、玩耍、写作业、洗漱、睡觉。在准备上学前,我会带着孩子去思考并写下来:


从回到家到睡觉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有哪些事情要做?爸爸妈妈的安排是怎样的?你的安排是怎样的?这样大家是否都舒服?你是否想要调整?


讨论完了,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适合自己家庭的有节奏的时间表了。


当然,这个表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不可打破的。而是需要根据实践情况去摸索、去调整的。规律也需要有弹性,才不会吹弹可破。


陪孩子写作业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需要系统、整体地去看待。


陪孩子写作业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实践和调整。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而陪写作业正是家长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你,抓住了吗?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撰文:草心,童书妈妈写作课教师,日本JALO协会认证一级规划整理师(国内首批)、三级课讲师(国 内首批),17年新老教育工作背景,无条件养育和PET践行者 ,微信bi2017caoxin。

本文编辑:冯欣


相关文章链

我是这样帮助孩子治愈拖延症的

你和致富之间只差一个孩子

妈妈乌托邦:传统教育的8小时之外还可以这么做!

自然养娃,真的那么难吗?

29条公共素养 | 带一个有家教的孩子出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