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思考#
张辉:关于情商,我觉得更是一种习惯。我有两件小事印象很深:第一是我在Moto时的部门经理,他有一个本领,就是在见你第一面之后牢牢的记住你的名字,然后再见到你时,他会主动叫出你的名字,让人感觉很亲切;第二是去年在硅谷开会时,一个很厉害的创业者,在和我交换微信时,提到她的一个习惯:添加每个微信联系人时都在后面加“备注”。这样以后微信上有人给你打招呼时你就不会一脸茫然,不知道Ta是谁。这两种习惯,是不是能让你显得情商高呢?
开始是你造就了习惯,然后就是习惯造就了你。在本周会员语音中,我会讲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习惯。更多详情在今天微信的结尾处。
你以为高情商就不是体力活吗?
by 十二
首先我一定要破除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情商是天生的,就算后天提高也要靠悟性,如果天生笨一点,再加上原生家庭情商都很低,基本没有希望。
错!其实,情商也是一种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你以为那些高情商的人,都是无师自通,或者哪一天顿悟的结果吗?不,是因为他们养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与人连接的习惯和方法。
1、你有多少时间在和人发生有效连结?
低情商者的最大问题,不是在于真的笨,而是所有的行为都是被动发生的。
交朋友,就跟买彩票、谈恋爱一样,必须合眼缘,或者对方首先来示好,否则,他们绝不会主动出击。这估计就和等着中大奖的几率差不多。
所以,低情商和高情商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惧怕与人发生连结,而另一个人热衷与人发生连结。
具体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他们的更细致的差别在于:
一个总是在抱怨他人,总是先发现他人缺点,很难包容理解他人;另一个总是在夸奖朋友,能很快发现他人优点,对不同人格的人有很强的包容能力。
一个渴望别人来理解他,喜欢让别人猜他们的心思,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另一个更渴望了解他人,可以无障碍的谈自己,不惧怕他人评价。
对。看完这个对比,你可以知道,为什么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受欢迎了,因为和他们交往不累,而且效率很高,而这种思维会形成正面效应,让他们和他人连结的能力越来越强。
所以,情商本质上是一种好的思维,在好思维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有效连结。他们乐于沟通,对人的判断更敏锐,并且能够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聊天。
而低情商的人,还处在“谁来了解我”的思维状态里,并不知道,所谓的了解,都是碰撞出来的,对视一眼就能心有灵犀,那是戏剧和故事里的情节,不是真实人生。即使有,那也非常罕见,好吗?!
你如果希望别人先打开心扉,你先得打开你自己。你如果想要别人夸奖你,你先得有一双擅于发现优点的眼睛。你如果想要他人来了解你,你先得给予彼此了解的时间和机会。
这才是正常的思维模式。
所以,不要再忙着拉黑这个,拉黑那个了。别再把时间都用来讨厌别人,有时间,好好计算一下,这一段时间,这一年,你有几次高质量的聊天时间,你花了多少时间来了解欣赏他人呢?
2、你以为情商不需要付出体力吗?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见面聊天,我们同时感叹另一个朋友真的太强了。因为每天早上我们睁眼打开手机,就能见到她已经在各个朋友的朋友圈点赞完毕。不要误会,她不是只点赞而已,她还会在有共鸣的内容下面用心评论留言,而且总是不忘在关键时刻发来赞美。
我好奇的问她,你这么忙,还有时间来刷朋友圈吗?她说,再忙,也要和朋友们保持联系啊,我如果起的早,六七点会专门抽一点时间看看朋友们昨天的动态。如果睡的晚,那就晚上完成这个内容。
有很多人讨厌那些点赞达人,可我想请问:你有其它更高级高有效的表达方式吗?如果没有,连这么笨的方法,你都懒得用,你有什么资格去说:我很在意我的朋友。
我的御用助理,就是一个很会用笨方法的人,所以我很爱她。一次在群里聊天,她@了另一个人,我们才发现,那个名字后面跟了几个数字。
马上就有人反应出,原来她把每个朋友的生日都备注到了名字后面。难怪她每次总是能第一时间向我发出生日祝福,而且她不仅记得我的生日,还记得我先生的生日,我儿子的生日。请问,你们有多少人是在这样用心的交朋友呢?
《时尚女魔头》里有一个细节,女魔头要去赴宴丢了三本厚厚的名单册给两个助理要求他们下班赴宴前记得名册里所有的人,第一助理在紧急关键时刻没有记起,而女主解救了危机从而获得女魔头的另眼相看,第二天成为了第一助理并得到和女魔头去米兰时装展的机会。
所以你千万不要记得,别人有个神通广大的大脑,过目不忘。有一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笨鸟就先飞。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过一个邓巴理论——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但恐怕很多人日常来往的人数,连20个人都没有达到,大脑这部分能力完全被闲置。简单说,在社交这一块,优秀的人是苹果6s的处理速度,而他还是诺基亚蓝屏时代。
我的朋友常常惊讶,我竟然能记住,多年前她对我说的一句话。那是因为,作家的职业习惯,让我对细节有非常好的记忆力。但假如你没有的话,为什么不能默默记下来呢。
不要总是用我忘记了,我记性不好做推诿。有的人,连别人约她吃饭,她都至少要重复问五遍地址在哪?而懒得提前花时间导航一下,判断距离时间,提前计划好交通方式。这样的人,当然很难得到他人的信赖和重视啊。因为这些行为,只会让对方理解成:你根本不重视我。
3、不要再用意念去自动回复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很火,意思说,有时候收到一些信息,用意念回复,然后就忘记了。不可否认,微信如今确实信息量太满了,我也常常会有漏看的时候。但你如果习惯用意念去感恩,就会不经意间错过太多人生中的情谊。
在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也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你帮助过的人,对你连一句感谢都没有,就消散在茫茫人海了。可这不应该让你对此情况习以为常,更加麻木啊。因为感恩变得稀少,所以更应该成为那个即使表达感恩,以及养成感恩习惯的人。
年轻的妹妹跟我说,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我说:在你看来,是因为不知怎么表达。在对方看来,就是这个人不懂感恩。
不需要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也不需要承诺如何回馈,只是诚心实意说一句谢谢,也好过什么都不说,然后因着这个心结,以后都不太敢和对方联系了。
我见过太多年轻人,因为和同学相处的舒服自在,所以花大量时间在同学群里聊天吐槽,却从来不花一点时间对帮助过自己、引导过自己的人,好好说一声谢谢。
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表达过,他们没有这种习惯。更因为对权威的惧怕,所以能躲则躲。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就会进入社交断层,因为同学远水解不了近渴,能力情商也没比自己优秀太多。
年轻人总是抱怨,在公司的老同事们对他们态度不佳、不闻不问。那是他们也真的见惯了年轻人挥挥衣袖说走就走,不知感恩,没有分寸。在没有确定你是一个值得帮、可以帮的人之前,他们凭什么主动来教你、帮你。
为什么最后要说感恩这件事?因为这是我认为,良性社交的基本门槛,情商的基本要求。
4、智商不够、体力来凑
一个朋友跟我提起另一个90后朋友的高情商,她用了一句话总结:真的,我能帮的都愿意帮他。
我特别能体会她的感受。
虽然他比我们年轻,可是,你偶尔提起过的一件事,他都会记在心里。再忙,隔一段时间也一定会找时间和朋友见面。对朋友说的事,都是即使反馈,很少会等你第二次来问他。
他不管和谁交往,都更乐于为朋友们创造价值,而不是索取。
更重要的是,每次见面,你都能发现他又进步了、又成长了。
这样的人,他不优秀,谁能优秀呢?
所以不要再抱怨别人是运气好、背景好,所以朋友多、路好走。那是你看不到他在背后到底花了多少心思和体力。
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用心、用力。而你,连这些体力都不肯付出呢。
作者十二:百万畅销书作家。代表作:《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最好的年龄才刚刚开始》。微信公众号:不畏将来不念过去【ID:shier1213】微博:十二-不畏将来
封面图 by Jisoo Kim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我上周的会员专属语音的主题是「积累财富的三个引擎」。在这篇语音中我想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都在忙碌的追求一些不会给我们带来财务自由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必须有「第二职业」(注意是打引号的「第二职业」,不是与本职工作有利益冲突「副业」,也不是单纯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你必须投资理财但又不能「全职」做投资理财?下面是精选的会员语音反馈:
@会员 leonharetd
非常感谢张辉老师的这次分享,我是个刚毕业一年的小码农,之前一直以为只要技术做的厉害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所以我就努力学习各种技术,做好本职工作,昨天和我老师聊天,他告诉我,就算你工作第一年攒了十万,第三年攒三十万对于北京这个地方来说有用什么用呢。我也在想是啊有什么用呢,还是该买的都买不来。今天听了张辉老师的分享,我想如果哪天我不写代码我还能干什么,突然就很难过,我竟然不知道干什么。说实话,毕业这一年对我的冲击很大,很多时候是心理的冲击,我发现一前有些无法接受的东西,现在都能接受了。以前不得不做的事情,现在也能做的那么顺手。但是内心还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不知道是什么,为了消除这种感觉我看各种书,健身,学钢琴。虽然有一定用,但是这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还是存在。今天真的有涨知识了,再次感谢张辉老师。
张辉:这种心路历程我也经历过,在 Motorola 的时候,我职业发展很顺利,不到五年升了四级,是当时整个北京地区升职最快的,这种快速的升级的确能麻痹自己,以为这样就可以人生无忧。但是,当有一天我审视自己的银行账户时,却发现数字很骨感。五年之后,当我已经换了工作,但依然发现所谓「财务自由」根本看不到影子,反倒是未来若干年的职业瓶颈,让我焦虑难当。也是感谢这次「焦虑」(我在之前的会员语音中专门讲过),让我真正反思自己是否正在重复《富爸爸穷爸爸》书里所写的「穷爸爸」那种道路... 感谢这场焦虑,让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而我这两三年的语音,就是在讲这种改变。希望能启发到大家。
@会员 卷卷
哇这期语音对我而言真是非常及时的提醒。作为刚工作第三年的我来说,如果单独靠自己,或需许要很多年才能悟到这些道理,再一次感叹花一些自己能够支付的费用换取别人真诚分享的思想和观念实在是太划算了。
眼下刚好有一个机会,是帮朋友做一个产品的设计,如果合作顺利,设计费是按照销量的百分点提的,也就相当于可以有一个不用持续花时间但“自动赚钱”的机会。我之前一直不太上心,现在决定花些心思好好对待这件事。
现在基本上是个没有理财意识的月光族,希望从现在开始能够一步步改变。
谢谢张辉老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为年轻人,身边并没有这样的长者,即使有,也很难有机会能够有这样的深度交谈,因为我们的价值目前仍是不平衡的。感恩。
张辉:其实道理都很简单,就看大家是否能坚持。比如我在工作中最令人称道的是「Vision」,但这个就是源于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以终为始」。知道这句话很容易,但是坚持很难。同样,「花钱买时间是划算的」,也是很简单的道理,虽然说出来认可的人多,但是坚持去做的人少。愿你在早点 Get 到这一点的时候,也能不断的,持续的坚持!
@会员 努力做得更好的何小花
我是一名在职半年的教师,这毕业这一年里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第一职业带来的身份认可。虽然现在做教师的收入不多,但是这给我一种特别安全的身份认同感,稳定的收入及假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暑假前,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也讨论了一件事“除了教师,我还能做什么?”一个历史老师回答说“我大概只能做保姆了” 这件事情,让我一直记忆犹新,这个暑假,我就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在研究自己的第二工作,虽然现在仍然没有什么头绪,我不会放弃的,因为生活远比自己想象中有趣。谢谢辉哥的语音,每次都会有很多的收获!
@会员 陈婧莘
今天刚成为会员,觉得挺幸运的,没有经历等待期,当天就收到两封干货语音邮件:)
作为毕业不久的人,觉得这条语音还是很有启发的,尤其是有关“第二工作”的部分。以前没有意识到第二工作应该选择和本职工作不同的领域,只简单的觉得是“外快”来源。同时也没有意识到选择有边际效益的第二职业的优越性。这样来想,觉得所有基于互联网的内容产出都是不错的选择。我现在身处澳洲布里斯班市,我认识的一个人选择在youtube上做最近大火的pokemon go的播客,很快订阅量就大增。这好像就是一个还不错的第二职业的例子。
关于投资理财的部分,前一段时间参加了昆士兰大学校友会组织的财务讲座,正好也听当地的financial advisor分享了一些知识。觉得有趣的是,来自他的概念和今天听到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共通点,觉得也许不论地域,投资都是一样的。更有趣的是,他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书也是《富爸爸穷爸爸》,虽然这本书出版很多年了,之前也有过关于作者破产的新闻,但看来好的知识无论如何都会受到认同并且被大家乐于实践。在那个讲座上,讲者重点分享了关于房产投资的部分,觉得和国内还是有蛮多区别的。在布里斯班市购房的话,是可以贷款只还利息不还本金的,所以做房产投资的话,启动资金并不需要非常多,只要付了首付,每周付数量不多的贷款利息,就可以持有一处房产的控制权,增值后转卖,得到的收益和付全款的房产投资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他自己做了五次相关的投资,相当推荐通过这一方式来完成资产增值。对于我来说,现在刚毕业还没有能力,希望能够通过其他方式的投资先积累到足够的本金,然后进入房产投资的市场,也体会一下是否真有他讲的那么神奇。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中,我也会讲我的一种习惯:画图示意。不要小看“画图”这个习惯,会画图的人,收入可能比不会画图的人高50%。因为会画图示意的人,其实是在充分利用视觉化的思考。只要会用纸和笔,就可以学会简笔画,就可以解决很多难题,也会让你能把抽象的思考和形象的展示结合起来。培养这种技能,养成这种习惯,受益终生。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相信我,拿钱换时间,拿钱换经验是非常划算的。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