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云网
猎云网是一家聚焦TMT领域创业创新报道的新媒体,聚集新公司、新产品、新模式,并嫁接广大创业者与投资机构沟通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纬创投  ·  未来 24 ... ·  21 小时前  
红杉汇  ·  “偷师”大自然:仿生学新启示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对AI产业链影响 ·  3 天前  
红杉汇  ·  会议越混乱越好?来听听贝索斯怎么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猎云网

因“司机每单收入低于乘客车费”,Uber将推新定价系统,那么一直涨价的滴滴呢?

猎云网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5-22 08:25

正文


文 | 猎云网(ilieyun)鲍伯君


近日,Uber终于松口,承认其的确 “对部分乘客收取更高的费用,因为公司需要额外收入”。此前,Uber司机就曾投诉,称乘客支付的费用和他们实际收入存在的差异太大。

在问题搁置几个月之后,这一投诉终于获得了Uber的正面回应。

新的定价体系:打车多少钱,用户说了算?

Uber这次为什么会松口,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推出了新的定价体系。公司在接受外媒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一体系被称作“基于路线定价”,目前已在某些城市测试了几个月时间。与以往根据里程,时间,以及供需状况来计算车费的形式不同,这一新的定价系统会对用户愿意支付的车费进行预测,并据此收费。

Uber产品负责人Daniel Graf表示,通过机器学习,Uber能够对特定行程中某些群体愿意支付的费用进行预判。简单来说,就说通过判断乘客的主观消费欲望和能力来设立一个消费区间。例如,即使需求、交通状况和路程等客观条件相同,从富人区前往富人区的订单价格就要比从富人区前往穷人区更贵。

据了解,此次调整时基于Uber去年推出的预先定价功能。但是,Uber并没有公布如何估计出这些价格,以及是否仍基于以往的模式向司机付费。

事实上,Uber在定价上一直都是一个“黑匣子”,没人知道里面的确切的规则如何设置。这也是Uber与司机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原因。部分司机之前曾表示,Uber从他们的收入中提取了很大一笔分成,并且给他们带来误导。

去年,Uber曾表示,司乘双方看到的价格差异是由于估计车费时的不确定性。不过,对于这种说法,司机们并不买账。

关于为何采用预先定价的模式,有消息称,Uber或许是为了安抚投资者。毕竟,4月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不包括中国业务在内,2016年的亏损达到28亿美元;同时,在17年,Uber遭遇了性骚扰丑闻,无人驾驶专利官司,多位高管频频离职等一系列风波,公司前景已经开始被唱衰;另外,Lyft,Easy Taxi,Curb等竞争对手又在虎视眈眈……因此,急于扭转局面的Uber可谓有些无所不用其极。

Uber“从良”,那中国的滴滴呢?

在中国,滴滴的处境似乎比Uber要强悍的多。毕竟,其不久前刚刚完成了一轮超过55亿美元的融资。与Uber讨好用户的措施不同,滴滴现在更急于获得官方的认可,以彻底摆脱“黑车”的恶名;然而,其取得的效果却有些与计划背道而驰。

今年4月,网约车新政“京人京牌”生效,滴滴停止了对北京地区非京牌车辆派单,第一批外地车司机成为“牺牲品”;之后不久,北京地区不再允许非京籍司机驾驶网约出租车。根据数据显示,北京超过40%的网约车都为非京牌,而且将近80%的司机来自外地。其他城市,也开始针对网约车给出了一系列的条款规定,限制其扩张运营。渐渐地,滴滴已经开始摒弃“共享经济”的头衔了。

4月10日,滴滴在此宣布涨价,在部分地区开启了新计费标准和“分时计价”模式。据了解,在北京地区,滴滴的起步价已经和出租车持平,皆为13元。另外,“分时计价”则是指在非高峰时段,平台将调低平均价格;早晚高峰期和夜间的时长费则略涨,并将夜间时段的范围提前2小时,涵盖打车成功率最低的21时-23时。这也就是所,在类似于短途订单的这类情况下,快车的收费甚至会比出租车更高。廉价网约车时代可以说近乎终结。

现在,随便坐上一台快车,都能听到司机在抱怨“生意不好做”。而且,许多平时打车需求量大的用户都表示 “涨价”之后,使用滴滴的频率越来越低了,甚至“还不如出租车方便实惠”。

不过,随着Uber推出新的定价模式,我们不妨也可观望滴滴是否也会有所动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