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预期趋于稳定,医药股无需过于悲观。
1
月
17
日,国办正式发布
2019
年
2
号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相对于
2018
年
11
月
15
号的集采正式方案,在思路与内容上整体保持一致,主要变化为明确以集采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价差大者
2-3
年调整到位、首次官方明确集采量为
60-70%
等。我们认为其体现集采的顶层设计,至少将引领未来
3
年的药采方向。我们认为,虽然下一轮的品种还有可能沿用此规则,但不大可能出现针对已降价的品种再度单一货源最低价,陷入无休止的降价循环。集采的目的在于挤水分、形成医保支付价格,而若医保支付价格已形成,则再没有用极端方式降价的必要。故我们认为市场前期过于悲观,无需担心降价循环永无止境。
仿制药产业长期思考:拥有丰富产品梯队、长期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的药企将胜出。
“
4+7
”集采后,我们认为:仿制药在价方面,价格的下降最终将会达到一个均衡及合理的水平,仿制药的未来并非长期没有机会。某些时间点或某些产品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但这不会是最终结果。在量方面,基于城镇化、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等特点促使医药行业产品在数量上依然很大空间,大病种上具有丰富的产品梯队的公司将获得量的快速增长。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伴随着产能的出清,提早做好战略布局、拥有丰富产品梯队、长期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的仿制药企业将胜出。
创新药产业长期思考:创新药盈利能力显现,主体及研发资金的来源多元化,采取大领域、大品种,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
仿制药盈利能力下降将驱动价值回归,创新药盈利能力将显现。“
4+7
”集采后,仿制药进入低毛利时代,品种盈利能力将大幅下降,药企将凭借品种数量和质量在市场中竞争,从而能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从药企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创新药研发并不是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做出产品,研发不仅仅是考验技术团队的能力,更重要是管理层在关键问题的决策能力,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深入学习。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新药的销售兑现是重中之重,销售渠道的建设以及市场推广能力也是创新药企的核心竞争力。品种是创新的核心,应自下而上选择投资标的。
持续观察政策执行,关注政策相对免疫及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
政策预期趋于稳定,后续需要观察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同时结合多家公司
18
及
19Q1
的业绩预告,建议继续关注政策相对免疫类及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公司:
1
)“政策避风港”的非药类龙头公司,包括连锁医疗服务、药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器械龙头、消费类属性较强标的(迈瑞医疗、鱼跃医疗)、边际改善的商业公司(国药股份);
2
)短期降价压力较小、具备品种持续兑现能力的创新药药企和业绩确定性高的
CRO/CMO
板块(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等。
海通医药
1
月组合跑赢指数
8.5
个百分点。
2019
年
1
月月度组合:泰格医药、通策医疗、鱼跃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益丰药房、恒瑞医药(排名不分先后)。
1
月组合平均上涨
5.7%
,同期全指医药下跌
2.8%
,跑赢医药指数
8.5
个百分点。其中收益靠前的有恒瑞医药(
+11.9%
)、鱼跃医疗(
9.1%
)、通策医疗(
8.3%
)等。
海通医药
19
年
2
月组合: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鱼跃医疗、迈瑞医疗、我武生物、爱尔眼科、美年健康、益丰药房(排名不分先后)。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达预期,医保控费加剧风险,估值波动的风险。
|
1.
医药行业观点
1.1
行业看法:
1.1.1
政策
预期趋于稳定,医药股无需过于悲观
集采顶层设计落地,政策预期趋于稳定。
1
月
17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
2019
年
2
号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
2
号文是
2015 7
号文《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国办再次就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发文。
15
年
7
号文明确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强调分类采购,引领过去三年药品采购的方向。本次
2
号文是在一致性评价使药品标准化
+
超级医保局统筹购买的新形势下,结合
9
月以来
4+7
集采的试点部署做出的纲领性药采文件,我们认为其体现集采的顶层设计,至少将引领未来
3
年的药采方向。
相对于
2018
年
11
月
15
号集采的正式方案,
19
年
2
号文在思路与内容上整体保持一致,主要变化为:
1
)明确以集采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价差大者
2-3
年调整到位。确定时间线,体现官方承诺,减小推行阻力,加速对原研的替代。
2
)首次官方明确集采量为
60-70%
,保证中选企业利益;
3
)强调“试点”,未说明各地联动跟标要求,留有余地。
我们认为,随着集采顶层设计落地,中长期内政策预期趋于稳定,后续应该重点关注第一批集采品种执行及各地联动情况。
医药股无需过于悲观。
我们在前期报告《囚徒困境的症结
-
“
4+7
”集采药企的选择及路在何方?》中,解释了单一货源、最低价、带量是药企陷入囚徒困境的本源,我们判断:
虽然下一轮的品种还有可能沿用此规则,但不大可能出现针对已降价的品种再度单一货源最低价,陷入无休止的降价循环。市场对此过度悲观。我们认为集采的目的是挤水分、形成医保支付价格,而若医保支付价格已形成,则再没有用极端方式降价的必要。故我们认为市场前期过
于悲观,无需担心降价循环永无止境。
1.1.2
仿制药
产业长期思考:拥有丰富产品梯队、长期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的药企将胜出
在此前《一张典型的药企收入利润表剖析——“
4+7
”集采后药企战略变局》一文中,我们指出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为了阻止损害社会福利事件的发生,买单方将提前做出调整与判断。仿制药价格下降是共识,但下降的幅度不是共识。最优解当然是能够挤掉中间环节不必要的销售费用,但不影响到企业的
合理利润、质量、供应等。在此种分析框架下,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量、价变化有如下特点:
1
)价格的下降最终将会达到一个均衡及合理的水平。某些时间点或某些产品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但这不会是最终结果。同时,也伴随着部分产能的出清。具有长期成本和质量优势的企业将胜出。
2
)基于城镇化、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等特点促使医药行业产品在数量上依然有很大空间,这是医药行业与化工产业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在大病种上具有丰富的产品梯队的公司将获得量的快速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仿制药的未来并非长期没有机会。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供
给侧改革,伴随着产能的出清,拥有丰富产品梯队、长期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的仿制药企业将胜出。
1.1.3
创新药
产业长期思考:创新药盈利能力显现,主体及研发资金的来源多元化,采取大领域、大品种,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
仿制药盈利能力下降将驱动价值回归,创新药盈利能力将显现。创新药的高盈利能力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来实现的,专利期内的排他性导致没有产品竞争,单一品种年销售额可以超过
180
亿美元(修美乐
)。仿制药则是完全市场化竞争,市场空间大的品种会引起更多的企业参与,对于企业的利润贡献有限。制药工业长期粗放的发展,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处于销售驱动的非规范市场,申万化学制剂板块
2010-2017
年毛利率逐步提高,销售费用率由
2010
年的
10.3%
快速上升到
2017
年的
28.4%
(其中涉及到两票制众多药企收入由低开转高开的原因)。
2017
年销售费用率
28.4%
而研发费用率只有
6.4%
,低研发费用投入必然导致研发能力弱,行业难以持续良性发展。
“
4+7
”集采后,仿制药进入低毛利时代,品种盈利能力将大幅下降,药企将凭借品种数量和质量在市场中竞争,从而能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如仿制药龙头正大天晴核心品种恩替卡韦在“
4+7
”集采中以
92%
的降价幅度中标,该品种
2010
年上市,预计
2018
年销售额
30
亿元,约占集团收入
20%
。集采低价中标可能导致全国价格联动,恩替卡韦收入利润大度缩减,大幅影响公司的业绩。然而公司在
2018
年推出的创新药安罗替尼上市以来快速放量,我们预计
2019
年销售额能够达到
20
亿元,在很大程度弥补了恩替卡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从药企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创新药研发并不是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做出产品,整个研发过程风险极大,需要从立项开始,整个研发策略和执行确保万无一失,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才能实现产品上市。因此新药研发不仅仅是考验技术团队的能力,更重要是管理层在关键问题的决策能力,这
些都需要长
时间积累以及深入学习。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新药的销售兑现更是重中之重,销售渠道的建设以及市场推广能力也是创新药企的核心竞争力。
品种是创新的核心,
自下而上选择投资标的。
1.1.4
持续观察政策执行,关注政策相对免疫及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
我们认为政策预期趋于稳定,后续需要观察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同时结合多家公司
18
及
19Q1
的业绩预告,建议继续关
注政策相对免疫类及
18
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公司:
1
)
“
政策避风港
”
的非药类龙头公司,包括连锁医疗服务、药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益丰药房),器械龙头、消费类属性较强标的(迈瑞医疗、鱼跃医疗)、边际改善的商业公司(国药股份);
2
)短期降价压力较小、具备品种持续兑现能力的创新药企业和业绩确定性高的
CRO/CMO
板块(恒瑞医药、泰格医
药、药明康德)等。
1.2
2019
年
2
月组合
结合个股基本面情况,我们给出的
2019
年
2
月组合为:
恒瑞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鱼跃医疗、迈瑞医疗、我武生物、爱尔眼科、美年健康、益丰药房
(排名不分先后)。
2.
海通医药
1
月组合回顾
2.1
海通医药
2019
年
1
月月度组合表现
2019
年
1
月月度组合:泰格医药、通策医疗、鱼跃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益丰药房、恒瑞医药(排名不分先
后)。
1
月组合平均上涨
5.7%
,同期全指医药下跌
2.8%
,跑赢医药指数
8.5
个百分点。其中收益靠前的有恒瑞医药(
+11.9%
)、鱼跃医疗(
9.1%
)、通策医疗(
8.3%
)等。
2.2
近期市场表现
:医药板块跑输上证综指
2019
年
1
月份医药板块指数
下跌。
1
月全指医药指数下跌
2.8%
,同期上证综指上涨
3.64%
,医药指数大幅跑输上证综指
6.44
个百分点。
2.3
个股市场表现
1
月份医药板块,涨幅排名前
20
的公司为:万东医疗,药石科技,恒瑞医药,迪瑞医疗,康弘药业,昭衍
新药,康缘药业,东诚药业,普利制药,鱼跃医疗,九强生物,一心堂,通策医疗,丽珠集团,山东药玻,东北制药,金城医药,艾德生物,圣济堂,新华制药,主要是医疗服务,原料药等细分领域等标的。
2.4
估值水平
目前医药板块按
1
月
31
日收盘价计算的动态
PE
(
TTM
)为
23.7
倍(剔除负值),不含原料药为
24.2
倍,处于
历史低位水平
。
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
A
股的溢价水平自
2010
年以来一直呈现高位水平,
2014
年以来,溢价率持续下降,当前相对溢价率
86.63%
。
3.
医药行业及个股动向
3.1
卫健委三级医院绩效考核变化:取消药占比,新增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事件:
1
月
30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
2019
年,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2019
年
12
月底前完成第一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资料来源: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30/content_5362266.htm
)
点评:
1)
政策目标基本达成
+
管理相对粗放,取消药占比考核并不意外。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18
)》相关数据计算,药占比已从
2010
年的
42%
下降至
2017
年的
31%
,基本符合
2015
年国务院医改试点指导意见“力争到
2017
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
30%
左右”的政策目标。此外,澎湃新闻认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药占比限制的存在变相导致了过度的医疗检查费用的产生,而对于一些单价较高、容易抬升药占比的原研药、救命药也因此不能进入医院药房。
我们认为药占比考核的取消,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目标已基本达到,另一方面是药占比考核管理相对粗放,并未能有效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同时导致部分问题出现,取消该项考核并不令人意外。
2)
新增医疗服务与辅助用药收入占比,药品使用管控本质不变。
取消药占比并不意味着药品使用管控的本质发生改变,新增的指标“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比指标”,实际上是在医疗收入的总盘子中(“分母”),“分子”由药占比变成了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体现国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水平的重视与导向,药品使用管控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同时增加辅助用药收入占比(辅助用药收入
/
药品总收入×
100%
),配合即将出台的国家辅助用药目录,我们认为辅助用药的管控将进一步加强,从而达到药品结构腾笼换鸟的目的。
3.2
集采顶层设计落地,政策预期趋于稳定
。
事件:
1
月
17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
2019
年
2
号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1/17/content_5358604.htm
)
点评:
2
号文是
2015 7
号文《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国办再次就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发文。
15
年
7
号文明确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强调分类采购,引领过去三年药品采购的方向。而本次
2
号文是在一致性评价使药品标准化
+
超级医保局统筹购买的新形势下,结合
9
月以来
4+7
集采的试点部署做出的纲领性药采文件,我们认为其体现集采的顶层设计,至少将引领未来
3
年的药采方向。
相对于
2018
年
11
月
15
号集采的正式方案,
19
年
2
号文在思路与内容上整体保持一致,主要变化为:
1
)明确以集采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价差大者
2-3
年调整到位。确定时间线,体现官方承诺,减小推行阻力,加速对原研的替代。
2
)首次官方明确集采量为
60-70%
,保证中选企业利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