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票友 | 知
金融
作者:票友君
背景:山东民企债务连环劫
近日媒体报道齐星集团资金链断裂,36家金融机构存逾70亿信贷敞口,邹平概念股西王食品昨日跌停。
另据彭博报道,汇总中国银行间市场经纪商成交数据显示,近两日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共有逾60笔成交,成交收益率均在9%-12%之间,远超债券票息及上周低于5.5%的收益率水平。上述两家公司在中国境内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的存续债券至少达568亿元。
以下是近期山东的几大民企债务风险案
山东几家大型民企信用风波不断,我们对主要的事件进行回顾梳理,并做简单点评。
【华盛江泉集团】
3月13日,“12江泉债”回售本金发生违约。时隔一周,公司公告称回售资金已备妥,将于3月22日向投资者派发。钢铁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竞争激烈,加之专项环保整治行动使得企业停产、整改和减少产能,导致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如果公司2016年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公司债券可能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
3月1日,沽空机构Emerson发布报告,质疑中国宏桥(01378.HK)虚报电力、氧化铝等成本,并存在大规模关联交易利益输送。报告发布当日,中国宏桥即暴跌超8%。3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可能延期披露2016年度年报且审计师已暂停审计工作。
中国宏桥在境内经营主体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目前公开市场累计债务余额310亿元。随着做空事件的持续发酵,特别是今日同属山东邹平的齐星集团有限公司爆出资金链断裂后,市场担忧情绪陡升,部分债券高估值成交,中债估值收益率较昨日大幅上行超100bp。
【齐星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公司运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失误,齐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齐星集团”)日前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大量银行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多个项目因资产短缺而停产。3月15日,齐星集团下属公司邹平铝业有限公司下发停产通告称,因集团公司目前总的流动资产不足以支撑所有下属公司全部运行,现要求公司被迫暂停铝业生产半年。而铝业正是齐星集团的主要业务之一。
3月27日,由滨州市政府、邹平县政府主导,市县等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联席会议,集中商讨齐星集团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问题,并制定了《齐星集团有限公司银行业债委会合作公约》。据悉,齐星集团涉及银行业债务超过70亿元,除此之外,还有大概40亿元社会融资。
齐星集团前身为山东邹平电力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经过企业改制,国有资产实现整体退出重组成为民营股份制公司。根据齐星集团2015年年报,齐星集团总资产180.81亿元,净资产64.62亿元,营业收入111.15亿元,净利润4亿元。2016年9月末,齐星集团总资产176.43亿元,净资产66.39亿元;2016年1-9月,营业收入83.40亿元,净利润1.77亿元。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齐星集团贷款逾期也将西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王集团”)卷入信用风波。据西王集团3月29日发布的《关于齐星集团有限公司担保事项的公告》,截至目前,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为29.073亿元,所有担保已全部追加风险缓释措施,西王集团不存在单独为齐星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的银行借款提供担保的事项,均采取追加股权质押、房地产、机器设备抵押以及反担保措施。
具体来看,西王集团在对齐星集团的担保中:邹平县供电公司作为共同担保人的担保金额10.275亿元;有机器设备、房产、土地等资产抵押的担保金额问5.568亿元;根据反担保约定,齐星集团持有邹平顶峰热电有限公司15%的股权及其分红归西王集团所有,其股权账目价值0.8085亿元;扣除上述有风险缓释措施的担保余额为12.4215亿元。另外,追加齐星集团房地产抵押的评估价值高于担保金额的差额37274.24万元,扣除该差额部分后的风险担保余额为86940.76万元。
根据西王集团今天下午紧急召开的电话会议披露,即便出现极端情况,8.6亿元的风险敞口对集团的冲击仍处于可控范畴。同时,集团正积极着手准备应急预案,一方面,西王集团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意向,4月10日之前中国信达为西王集团批复10亿元流资、50亿元基金用于应对齐星事件;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召集的关于齐星问题的会议上,各大金融机构均表示会全力支持西王集团,力保西王集团资金安全。此外,作为集团主营业务的粮食和钢铁板块近期景气度回暖,盈利能力提升。
综合来看,涉事企业均为山东民企,目前邹平市四大企业魏桥铝电、魏桥纺织、西王集团、齐星集团集体传出负面。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景气度低迷时,民营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环保治理存在不达标等情况,往往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同时,民企财务报表上的瑕疵也会成为做空机构的狙击目标。因为自身势单力薄,获得的外部支持力度有限,企业之间通常会建立互保方式。互保方式虽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也可能造成担保链风险,“铁索连舟”反成“火烧连营”的导火索,进而影响区域内的金融稳定。
山东债务火烧连营!又是一家百亿规模破产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天信集团陷入了债务的泥潭,在天信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中,有7家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负债最多的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4.52亿元,负债率高达180.77%。
据东营法院2月7日发布的公告显示,
在天信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中,有7家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中负债最多的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4.52亿元,负债率高达180.77%,其次为天信集团,负债总额为34.46亿元,负债率为104.46%。
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天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信集团”)如今陷入了债务的泥潭。
3月16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营法院”)发布公告显示,该院在2017年1月23日裁定受理天信集团破产重整一案后,于2017年3月9日指定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担任天信集团管理人,并要求天信集团债权人应于2017年5月5日前,向天信集团管理人申报债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债权机构获悉,今年2月初,当地政府曾酝酿过一个
金融债
权的解决方案,即将所有金融债权统一定价,一次性打包出售给国有独资的东营市财金集团,并快速化解担保责任。
“不过,当地政府酝酿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但最终还有待管理人提交详细方案,债权人会议通过及法院裁决后进行。至于是否会按照这个债权转让方案进行,尚未可知。”知情人士表示。
3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致电天信集团以及托管方山东大海集团,双方均不愿回应天信集团债务问题及化解方案。天信集团一位员工对于债务转让给东营市财金集团的方案表示,“我不方便回应,你要去问法院,你说的方案是没有的事。”
东营法院有关人士则表示,2017年1月23日法院才裁定受理天信集团破产重组一案,目前管理人正在受理债权人的债权申报,债权申报还没有结束。债权申报结束后,召开债权人会议才会商讨重整方案,目前还没有方案出来。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致电了山东省银监局和东营市政府部门,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
曾酝酿的打包方案
东营法院2月7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天信集团涉及企业近30家,业务主要涉及纺织、光伏、铜加工、房地产等,现已正式立案7家,分别为天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山东天信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东营市天信进出口有限公司、东营天泽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东营天泽物流有限公司和山东澳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其他部分案件正在办理立案手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东营法院公布信息计算,这7家企业负债总额约为163.35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还未被立案的企业可能存在的债务,债务总额还将上调。如此大的债务危机,要如何化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债权机构了解到,针对约30家天信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实际控制公司,以及其他担保公司的金融债权解决方案,今年2月当地政府曾酝酿将银行债权打包处置,
希望把金融债权出售给国有独资的东营市财金集团。
这一方案若实施,金融债权在被东营市财金集团收购后,则变为普通债权,参与天信集团的重整受偿,并与各担保企业协商转移相应债权,解除企业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