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大小。以前一般是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2012年,我国对风力等级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依据标准气象观测场10米高度处的风速大小,
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
表达风速的常用单位有三个,分别为海里/小时、米/秒、公里/小时,我国台风预报时常用单位为米/秒。
根据这个标准,
9级的大风被称为“烈风”,
风速可达20.8-24.4米/秒,可以对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10级为“狂风”,
风速可达24.5-28.4米/秒,风力可以拔起树木、吹倒房屋。11级以上的风在陆地很少见,
11级以上的风为“暴风”,
在陆地很少见,风速可达28.5-32.6米/秒。
12级为“台风或飓风”,
风速可达32.7-36.9米/秒。13级大风的风速可达37.0-41.4米/秒。
而风力达到14级时,风速则为41.5-46.1米/秒;15级为46.2-50.9米/秒;16级为51.0-56.0米/秒;17级为56.1-61.2米/秒。1973年第14号强台风在琼海登陆,中心风力达70米/秒以上,已超过17级的最高标准,称之为18级,这是国际航海界关于特大台风的普遍说法。
研究显示,
当平均风力达到8级、阵风9级时,速度堪比正常行驶的地铁;而10-11级风是一个人站立的临界值。
从历史统计来看,北京南郊观象台最大阵风纪录是30米/秒,11级(1972-07-19);4月纪录为25.2米/秒,10级(1974-04-27)。从城区来看,4月阵风纪录则普遍是10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