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360
生物360:中文生命科学资讯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 看齐 l  ·  最新研究!这一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 ·  昨天  
l 看齐 l  ·  最新研究!这一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不典型肺结核有哪些特点?怎么诊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360

为什么肿瘤会发生耐药,怎么破解?

生物360  · 公众号  · 医学  · 2021-02-08 08:30

正文

前言

耐药性仍然是癌症患者获得有效持续治疗的主要障碍。
癌症耐药性问题与传染病有一定相似性。药物最初使用时,都展现出很好的治疗效果,令人欣喜,但是很快病原微生物或者肿瘤就表现出药物耐受,阻止了药物的进一步发挥治愈的效果。
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用,克服单一药物的耐药,最早在感染性疾病中使用,后来肿瘤治疗借鉴这种方案。但是仍旧无法全部克服耐药的问题。


肿瘤耐药的生物学基础

生物学基础简单分为三个部分
1. 靶向药物及靶点
2. 肿瘤细胞群体
3. 特定宿主环境


肿瘤负荷及生长动力学
肿瘤的负荷与治愈率之间通常存在着相关性。许多类型的肿瘤,诊断时肿瘤的大小(或血液肿瘤的细胞数)是估计预后最常用的变量;较大的肿瘤与转移风险的增加有关。
早期模型,如“对数杀死”假说,提出将多种药物结合起来,在多个周期内单独杀死对数分裂的细胞,可以连续减少肿瘤负担,直到疾病完全根除。
这个观点下,Goldie–Coldman是一个著名假说:癌症含有耐药克隆的概率取决于突变率和肿瘤的大小 。
虽然肿瘤大小是耐药性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但肿瘤生长速度和治疗引起的生长动力学变化,在治疗和耐药性反应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生长动力学(从惰性到侵略性)是高度可变的。高速度生长的肿瘤则可能对化疗非常敏感
Norton–Simon模型可以非常好的解释治疗后肿瘤生长和消退。根据这个模型,在肿瘤较小时,肿瘤细胞呈指数增长,到足够大时,进入平台期。药物使肿瘤缩小,可改变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可能因此重新进入指数增长期。因而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阻止这种肿瘤的快速增长,有了剂量密集化疗的概念:药物的最有效剂量给药时间间隔,尽可能缩短。这个方案被用于早期乳腺癌和卵巢癌。但这个方案,只是增加有效药物的疗效,并不能让无效药物变为有效药物。

肿瘤异质性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细胞耐药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种突变,产生基因组改变,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混合体。
伴随选择压力(外源性暴露、内部环境动力学和癌症治疗本身),可能导致靶向肿瘤细胞克隆消失,获得新的耐药突变,信号和表观遗传学的适应性反应,最后,肿瘤表型的完全变化。点击链接可以进一步阅读:抗癌药物压力下肿瘤细胞进化
一些单细胞分析的手段,正在被用于研究肿瘤异质性。点击链接进一步阅读:液体活检结合单细胞技术重新解读肿瘤异质性

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基质和血管等组成。
多种机制介导耐药:
  • 阻止肿瘤细胞的免疫清除

  • 阻碍药物吸收

  • 旁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癌细胞生长

  • 增加抑制性免疫细胞

  • 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

  • 增加免疫检查点



不可成药的基因驱动
虽然肿瘤研究耗费了大量的科研及药物开发的力量,但是还有很多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无法成药,如MYC, RAS 和 TP53。阻止MYC二聚体的小分子蛋白,P53共价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等,在开发中,希望有突破。

选择性治疗的压力
肿瘤和肿瘤的生态环境中,肿瘤治疗方法是一个主要的诱导剂。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会引起基因组不稳定,对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都有影响,并减弱抗肿瘤反应。
靶向治疗下,变化更微妙,分为早期适应性反应和长时间暴露后的获得性抵抗
适应机制:信号通路负反馈,表观遗传调节导致平行通路激活及原始通路重激活。
获得性耐药:长期的临床反应之后肿瘤再生,其他机制包括在靶本身上出现新的激活突变、通路改变甚至组织学改变。可以参考阅读:细胞可塑性:肿瘤细胞逃避抗癌药物途径
抑癌基因突变(如PTEN)也是机制之一。抗癌药物压力下肿瘤细胞进化


克服耐药

早发现
肿瘤负荷和克隆多态性低的情况下,肿瘤耐药发生比例低。实现的两个方法:第一,早期发现疾病;第二,采用最有效的前期治疗,最大限度地消除肿瘤。
但是现在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还不足,检测有创性,也降低了检测的依从性。液体活检(CTC和ctDNA),通过无创检测,增加了检测方法的依从性,但是特异性和灵敏度仍待继续提高。ctDNA测试主要集中在检测可操作的基因组改变,包括单核苷酸变异体(SNVs)、拷贝数改变和结构变异体。
可以阅读相关内容: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治的意义


获得深度反应
即使少数残留克隆的持续存在也不可避免地导致肿瘤的再生,根除肿瘤残余病灶势在必行。
获取深度治疗反应,不同的治疗方式有不同的策略,包括剂量优化,流程,和联合用药模式。
化疗:疗效的上限不是疗效曲线的稳定性决定,而是由毒性和治疗指数决定的。
在血液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再灌注,大剂量化疗后挽救骨髓功能,已经克服了骨髓耐受性限制的剂量阈值。
优化化疗敏感性是癌症治疗的目标,深化治疗反应的另一个策略是通过肝血管局部化疗,部分成功。
抗体偶联药物(ADCs)提供了一种更佳的方法来提供更高剂量的化疗,2019年年末2020年年初,4个ADC药物(Roche:Polivy;西雅图遗传:Padcev;第一三共/阿斯利康:Enhertu,Roche:Kadcyla中国上市)密集获批,还有多个药物在后期临床。但是ADC药物治疗,也受到治疗指数的限制。第一三共的Enhertu DS-8201a,则在低表达HER-2的乳腺癌中展现出极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检查点阻断免疫治疗,所引起的反应的深度和持久性,已经为一小部分转移性癌症患者带来极好的治疗效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