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上半年GDP增长6.8%,总的来看GDP增速较为稳定。具体看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拉动情况,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率为5.3%,比去年同期高出0.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拉动率为2.1%,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率为-0.7%,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贸易差额与净出口对GDP拉动情况是一致的,因为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差额累计为1396亿美元,同比下滑379亿美元,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差额为9013亿,同比下滑达3768亿,所以净出口拉动率转负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在下半年是否会继续下滑仍是不确定的。
资本形成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情况与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情况则不太一致。
投资方面,今年1-6月,受基建增速持续下滑的影响(1-6月增速为7.3%,比去年同期下降13.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6%,创历史新低,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二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出现了下滑迹象,6月份增速为9.7%,已是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下降,制造业投资则有上升趋势,6月份增速为6.8%,连续3个月出现上升。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屡创新低,而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率并没有出现大幅下滑。
由于资本形成包括存货和固定资本形成两方面,而固定资本形成和固定资产投资也存在较多区别。今年1-6月工业存货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因此存货增长不是资本形成拉动率相对高于固资投资的主要原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固资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设备和旧建筑物购置费,而固定资本形成不包括这些费用,所以有可能是基建投资里面包括了较大比重的土地购置费和旧设备旧建筑购置费,因此其下滑对于固定资本形成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图、三大需求对GDP拉动情况
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消费方面,今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9.4%,创2003年以来新低,而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拉动率达到5.3%,占比78.5%,是非常高的水平,
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不包括服务消费,而居民对于居住、生活服务、医疗等服务的消费支出均以两位数加速上升,所以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仍不断增长,这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总体还是乐观的。
但是,也需要看到消费上悲观因素的存在,那就是在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情况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只有8.7%,低于名义GDP增速,实际增长只有6.6%,同样低于实际GDP增速。另外,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悬殊,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仅有4.7%,而农村居民实际支出增速为10.1%,尽管农村居民相比于城镇居民有更强的生活改善需求,这也说明了国家扶贫政策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是城镇消费能力增长疲弱的一个体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居民背负着较大的购房压力,而农村居民这方面的压力较小。如何提振消费能力,仍然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方面。
图、部分服务消费支出增长情况
图、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货币供给方面,6月份M2同比增长8%,比上月少增0.3个百分点,M2增速继续下滑,M1同比增长6.6%,比上月多增0.6个百分点。M1增速回升而M2持续下滑的情况显示市场持有现金的意愿上升。
融资方面,6月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上月多增0.1个百分点,结束了贷款余额增长的持续下滑态势,但社融规模存量同比仅增长9.8%,增速继续创新低。具体看数据方面,6月份新增贷款1.84万亿,环比多增6900亿,同比多增3000亿,其中新增居民户贷款为7073亿,企业部门贷款为9819亿,其中中长期贷款为4001亿。今年1-6月企业贷款累计值比去年多了7400亿,但中长期贷款有持续下滑态势,累计增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900亿,说明企业借款更多是用于补充短期现金流,而非用于长期投资,这种情况值得注意。此外,1-6月居民贷款累计为3.6万亿,去年同期为3.7万亿,居民贷款总额并未出现明显下滑,说明购房市场仍然较为火爆。
社融方面,6月份新增社融规模为1.18万亿,环比多增4191亿,同比少增5917亿,以央行口径来看,新增社融规模低于新增贷款多达5000亿左右,委托和信托贷款继续快速下滑,6月份两者分别下降1642亿和1623亿,另外与表外业务密切相关的新增承兑汇票也大幅下降了3650亿,导致6月份社融规模继续低迷。此外,企业债券和股票IPO保持正增长,但同比增幅均有所下滑,这与债券市场的风险偏好尚未回暖和股市持续下跌也有较大关系。
总体而言,上半年的社会融资情况并不乐观,但考虑到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贡献稳步上升,因此实体经济流动性的收紧尚未对GDP增长造成太大影响,而且目前监管部门和货币当局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帮助补充金融部门流动性,提高信贷机构出借意愿,因此预计下半年的流动性情况或有好转。
通胀方面,6月份CPI同比上涨1.9%,比上月多增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CPI同比增长0.3%,比上月多增0.2个百分点,非食品CPI同比增长2.2%,与上月持平;消费品CPI同比增长1.5%,比上月多增0.2个百分点,服务CPI同比增长2.4%,比上月少增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考虑到目前服务消费已逐渐占据消费支出主导的实际情况,非食品和服务CPI2%以上的涨幅并不算低,实际通胀不是市场想象中那么疲弱。
工业品方面,6月份PPI同比增长4.7%,比上月多增0.6个百分点,尤其是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PPI增长较快,分别是11.5%和8.8%,均是今年以来最高水平。考虑到环保力度仍在加大,7月7日环保督查进驻工作结束,虽然经过了两年的严厉检查,但仍发现了大量问题,督察组通报频频出现“变本加厉”“触目惊心”“包庇纵容”等字眼,说明很多地方的环保工作仍是走形式,喊口号,企图敷衍了事,也说明了当前的工业污染成本仍然较低,工业品价格仍未调整到环保成本下的合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