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梧桐会WTC
创新企业家社群!企业成长加速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索利多金币和迪拉姆银币 ·  2 天前  
银行家杂志  ·  中国外贸信托卫濛濛:提升信托服务质效 ... ·  3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Grok 3第一个破圈的场景,居然是写小黄文。 ·  4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爆火,CDA持证人如何确保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梧桐会WTC

一个送水工眼中的企业死亡倒计时

梧桐会WTC  · 公众号  ·  · 2018-01-26 22:00

正文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授权发布,原文标题《一个送水工眼中的创业公司死亡倒计时》



夏日的午后,我前往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进行一次之前约好的采访。


采访的对象是林总——我一个不算太熟的朋友,通过某微信听课群认识又聊过几次那种,他和两个大学校友去年开了一个新媒体广告公司,一度经营的算是有声有色。


不过这次采访的初衷倒不是请他来分享成功经验。相反,是因为他的公司快不行了,他知道我是个写手,就说想和我聊聊,「把一些无奈的、经历的事情,写下来给那些年轻的创业者们看看,也算一个祭奠。」他电话里这样说。


林总留给我的地址是一个写字楼的的商务空间,蜂窝式的楼层内聚集着十来家创业公司。寻着地址找过去却没能见到我的采访对象: 公司的玻璃大门紧锁,从外面能看出里面一片狼藉,地面洒落着网线插头和文件。 我站在门口拨着林总的号码,预想今天的采访大概是做不成了。


▲以前有句话说,要想看读书成绩好不好

工作效率高不高,就得看桌面


「这家公司倒了,昨天就关门了。」侧头看去,说话的是站在我身后的一个送水工人,手上推着载满矿泉水桶的推车,我无意中挡住了他的行进路线。


略微点头谢谢他的提醒,我让开走廊。电话通了,林总的声音透着疲惫,但仍很客气的解释道:「今天有点急事,实在抱歉」。我礼貌的没有多问,只是让他多保重,并说了些有机会再约之类的客套话。


挂断电话,我透着玻璃窗拍了几张不太有几率还能用上的照片,转身下楼。电梯门快关上的时候却看到刚才的送水工正推车往这边走来。电梯里没有别人,我也就的不介意的按住按钮等他上来。


电梯缓缓的从 17 楼下降,寂静中只有风扇发出的嗡嗡声。我通过门板的反光门打量旁边唯一的同乘者,30 来岁,精瘦的小身材,黝黑的脖子和手臂,身上印着广告的 POLO 衫散发着汗液的味道。


▲人与人的安全距离是1.2米

所以在狭小的电梯里人们难免容易尴尬


也许是注意到了我的视线,他转头笑笑,牙齿很白。看看才降到一半的指示灯,我随意找个话头打破尴尬:「刚才你说,那个公司是昨天突然关门的?」


「可不是,早晨还有员工来上班呢,下午就收拾东西提前锁门了。」送水小哥用略带点口音的普通话回答。想想又说道:「其实也不算突然,挺早有征兆了。」


「叮」。电梯到达了大厅,我有点诧异他的最后一句,不过还是让开路,由他推着小车先走出去,没再继续追问。


午后的太阳在肆意泼洒着层层的热浪,我在门口的便利店买了瓶水走到树荫下。一转头,却又看到了不远处坐在三轮电动车上玩手机的送水小哥。


想到刚才的事,我好奇心发作,走过去递给他一颗香烟,笑着问:「刚才电梯里...你说早看出那家公司要倒?」


他抬头见是我,仍是露齿的笑笑,接过烟闻闻顺手夹在了耳朵上:「我们干这行的,每天上去一两趟,哪家公司快不行了,是能看出来的。」


▲《千王之王》| 有多少间谍喜欢伪装清洁工、送水工

因为他们是生活中最需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我听了更感兴趣,追问「你是说你们...送水的,能看出哪家公司...快不行了?」


「那一层 12 家公司,有 5 家是我们给送水的。哪家状态好,挣钱呢;哪个不行了,快要关门,能看的出来的。」或许是听出我语气中的怀疑,小哥的脸有点红,一口气说。


「你去那家刚开始时候就三四个人,是...一年半前吧,只租了几个工位,在大厅办公。后来应该是挣着钱了,才租了一个单独办公室。复式的,楼上楼下两个饮水机,就是订的我们家的水。」


「订你们家水就算挣着钱了?你家水贵?」我笑着问他。


「不是那个意思。」他撇撇嘴,「一般刚成立的小公司都是买水票,喏。」他从兜里拿出几张卡片冲我晃晃,「50 桶就送台饮水机。」


「他们家是自己买的饮水机,挺高级那种,两台!水也订的最贵的,五十八一桶的XX矿泉。连电脑椅都是自己买的,都没用租工位给配的。」


我倒是听出一点意思来,小公司创业常会这样,尤其是起家初期局面不错的时候,租繁华地段的办公室,进口的办公家具, 有点终于走在人生梦想的路上,不论花多少以后都能挣回来的错觉。


▲《钢铁侠》| 装备升级就一定能提升战斗力?


「那时候新人进来的也快,两个月楼上楼下就坐满了,三十多人,每天放三桶水不够喝的。其实,他们公司当时应该做的挺不错。」小哥继续道。


「那是,有钱才能扩大招人,人多了企业自然发展也快。」印象里林总的公司创业初期的确拿到了几个大 Case,为了能完成也融了一笔钱进来扩大团队,算是快速打开了局面。


「我不是那么算的。」没想到小哥对我的附和不太认同,「人多不一定效率高…怎么说呢,嗯,你知道人一天喝多少水不?」


「大概 2 升?」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这个常识我有。


「如果包含各种汤粥、水果,2.5 升。一桶水 18 升, 8 个小时大概能满足 15 个人的需求,但是如果人兴奋或者紧张、有压力的时候,一天的饮水量会增加一半以上。他们公司 30 多人,一天三桶水,证明所有人都在忙、在加班,我才说他们业务应该不错。」


还能这样分析?!要不怎么说 行行有学问 呢。这番推论先不说是否严密,但的确透着种有趣的智慧。让我联想起古罗马用干燥的面饼给犯人吃来测谎的传说。


▲行行有学问,行行出状元


小哥看我惊诧着重新打量他的眼神,微微有些得意,随手拿下耳旁的香烟点上,继续讲述。


「没过多久,他们就周六也加班办公了。这大厦周末没空调的,夏天 40 多度,一天得送 4、5 桶水上去。但我发现...」说道这里他压低声音,不慌不忙的吸一口烟才继续道:「这平时每天需要送的水倒少了!——员工谁给你天天这么拼啊。」


为了完成前期订单,快速的盲目扩员略过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统一的价值观,缺少团队的自驱动力。只凭借薪金的激励来促使员工延长工作时间,肯定无法持久。 企业开始出问题了。


▲《华尔街》| 以钱作为企业员工激励模式是无法长久的


「您这说的还真有点儿意思,后来呢?」我追问。


「后来就开始慢慢有人离职了呗。有那么段时间...大概是半年前吧,经常能看到有桌子空出来,过两天又坐上新人。然后...桌子又很快空出来,人走的比招的还快。」


为了快速招聘,只能降低用人标准,企业陷入中低层员工素质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 聘什么样的人决定小公司的成败,开什么样的人决定大公司的成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