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债市继续震荡走强,超长债与资金表现略微偏弱。
本周债市继续震荡走强。
10
年国债利率本周累计小幅下行
1.2bps
至
2.09%
,
7
年国债则显著下行
3.8bps
至
1.94%
。信用债利率普遍小幅下行。超长债和资金表现略微偏弱,
30
年国债收益率本周小幅上升
0.5bps
至
2.28%
,
1
年
AAA
存单利率也累计小幅上升
0.5bps
至
1.86%
。
债市这种结构变化下是对未来供给放量,特别是再融资债供给放量的担忧。
此前政府公布的化债计划中,将在
2024-2026
年分三年下放
6
万亿化债额度,其中每年
2
万亿。虽然今年并不确定是否全部完成发行,但即使大部分在今年发行,考虑到年内只剩
6
周左右时间,供给压力也不小。下周本轮再融资债将拉开帷幕,那么如何看待置换隐债的再融资债供给冲击呢?
市场担忧一方面集中在对短端资金冲击上。
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会增加短期资金需求。将加大银行等的负债压力,需要银行增加存单等融资来补充负债。从数据来看,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与存单净融资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短期政府债券供给压力的上升确实可能会带来存单融资需求的提升。而这在当前债券承接压力集中于大行的情况下可能体现的更为明显,由于目前政府债券承接者集中于大型银行和股份行,而被置换的隐性债务则有很多是中小银行贷款以及其他非标资产,这导致资产集中于大行。但同时,存款增速方面大行却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这导致大行资产负债缺口压力相对更大,
8
月政府债券供给放量以来,存单净融资就集中在大行层面。
但从央行、其它融资需求,以及冲击节奏上来看,政府债券供给对资金的冲击或相对有限。
虽然此前政府债券供给放量确实对资金形成短期压力,但目前来看,这种压力或相对此前较低。一方面,随着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央行或增加资金投放进行配合,
9
月底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年内还有
1-2
次降准,预计近期存在落地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债券供给是置换债券,因而在政府债券放量的同时,其它融资部分被偿还,因而均呈现偏弱状态,当前
6
个月国股转帖票据利率仅为
0.65%
,显示信贷依然偏弱。最后,从资金冲击结构来看,一般在置换债券放量初期影响较大,发行中后期资金往往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前期置换债券会产生净资金需求,但在中后期,随着资金拨付和置换的推进,前期发行债券获得资金将逐步释放,因而流动性冲击将明显缓和。因此,如果这次再融资债发行有资金冲击,可能也更多集中在本月中下旬。
另一方面,市场担忧地方债发行期限较长,将冲击金融机构承接能力,导致超长端期限利差攀升。
本次再融资债发行期限相对都比较长,下周
2201
亿再融资债发行中,
30
年占比达
29.5%
,
10
年以上占比
80.7%
,占绝大部分。政府债券发行期限较长可能增加银行的承接压力。如果银行将其放入银行账户,则会面临利率敏感度考核压力,如果放入交易账户,则会面临净值波动风险。长债的放量可能导致期限利差拉大,目前
30
年和
10
年国债利差已经上升至
19bps
,而
30
年和
7
年利差已经上升至
34bps
。
事实上,短期长债的供给冲击影响有限,而预期相对更为重要。
虽然长债供给将明显放量,这会对银行的承接形成压力。但需要看到,增量债券占银行存量比例依然较为有限,截止今年
10
月,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各类债券
72.9
万亿,新增
2
万亿再融资债,占其比仅为
2.7%
左右,整体影响有限。另外,从此前经验来看,预期往往比现实更重要。今年
3
月以来
30
年和
10
年国债利差高点出现在
5
月下旬,最高水平为
28bps
左右。当时是确定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但后续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落地,并且
8
月之后超长债供给放量,但
30
年与
10
年国债利差却并未随之扩张,反而有所收窄。因而短期来看,随着供给落地,预计
30
年与
10
年国债利差也将见顶,或不会持续拉大。而中期来看,随着未来几年长久期政府债券的持续放量,需要银行监管指标和其他方面进行相应调整,来缓解银行承接长久期债券的压力。
预计债市将继续震荡走强,等待配置机会来临。
短期债市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一方面,需要等待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更为明确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市场也在等待供给冲击落地。但随着未来几周不确定性落定,对债市的压制因素将逐步解除。同时,基本面的改善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债市将逐步震荡走强。如果年内降息降准等政策落地,年内长端利率有望再度接近甚至突破前低。而在长端利率有所下行,且非银负债端有所恢复之后,明年初,信用债也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
风险提示:
风险偏好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外部不确定性超预期;测算可能产生的风险
本周债市继续震荡走强,超长债与资金表现略微偏弱。
本周债市继续震荡走强。
10
年国债利率本周累计小幅下行
1.2bps
至
2.09%
,
7
年国债则显著下行
3.8bps
至
1.94%
。信用债利率普遍小幅下行,
3
年和
5
年
AAA-
二级资本债利率分别下行
1.2bps
和
2.9bps
。超长债和资金表现略微偏弱,
30
年国债收益率本周小幅上升
0.5bps
至
2.28%
,
1
年
AAA
存单利率也累计小幅上升
0.5bps
至
1.86%
。
债市这种结构变化下是对未来供给放量,特别是再融资债供给放量的担忧
。此前政府公布的化债计划中,将在
2024-2026
年分三年下放
6
万亿化债额度,其中每年
2
万亿。虽然今年并不确定是否全部完成发行,但即使大部分在今年发行,考虑到年内只剩
6
周左右时间,供给压力也不小。下周再融资债将开始放量发行,供给发行
2201
亿元,这将拉开再融资债供给帷幕,那么如何看待置换隐债的再融资债供给冲击呢?
市场担忧一方面集中在对短端资金冲击上
。政府债券供给增加会增加短期资金需求。即使再融资债是置换债券,后续会将所得资金置换贷款、非标等隐性债务,但考虑到置换会有时滞,过程中可能有资金冲击。这种冲击将加大银行等的负债压力,需要银行增加存单等融资来补充负债。从数据来看,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与存单净融资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短期政府债券供给压力的上升确实可能会带来存单融资需求的提升。而这在当前债券承接压力集中于大行的情况下可能体现的更为明显,由于目前政府债券承接者集中于大型银行和股份行,而被置换的隐性债务则有很多是中小银行贷款以及其他非标资产,这导致资产集中于大行。但同时,存款增速方面大行却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这导致大行资产负债缺口压力相对更大,
8
月政府债券供给放量以来,存单净融资就集中在大行层面。
但从央行、其它融资需求,以及冲击节奏上来看,政府债券供给对资金的冲击或相对有限
。虽然此前政府债券供给放量确实对资金形成短期压力,但目前来看,这种压力或相对此前较低。一方面,随着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央行或增加资金投放进行配合,
9
月底央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年内还有
1-2
次降准,预计近期存在降准落地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债券供给是置换债券,因而在政府债券放量的同时,其它融资部分被偿还,因而均呈现偏弱状态,当前
6
个月国股转帖票据利率仅为
0.65%
,显示信贷依然偏弱,其它融资需求收缩将为政府债券承接腾挪出空间。最后,从资金冲击结构来看,一般在置换债券放量初期影响较大,发行中后期资金往往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前期置换债券会产生净资金需求,但在中后期,随着资金拨付和置换的推进,前期发行债券获得资金将逐步释放,因而流动性冲击将明显缓和。因此,如果这次再融资债发行有资金冲击,可能也更多集中在本月中下旬。
另一方面,市场担忧地方债发行期限较长,将冲击金融机构承接能力,导致超长端期限利差攀升
。本次再融资债发行期限相对都比较长,下周
2201
亿再融资债发行中,
30
年占比达
26.7%
,
10
年以上占比
73.0%
,占绝大部分。政府债券发行期限较长可能增加银行的承接压力。如果银行将其放入银行账户,则会面临利率敏感度考核压力,如果放入交易账户,则会面临净值波动风险。长债的放量可能导致期限利差拉大,目前
30
年和
10
年国债利差已经上升至
19bps
,而
30
年和
7
年利差已经上升至
34bps
。
事实上,短期长债的供给冲击影响有限,而预期相对更为重要
。虽然长债供给将明显放量,这会对银行的承接形成压力。但需要看到,增量债券占银行存量比例依然较为有限,截止今年
10
月,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各类债券
72.9
万亿,新增
2
万亿再融资债,占其比仅为
2.7%
左右,整体影响有限。另外,从此前经验来看,预期往往比现实更重要。今年
3
月以来
30
年和
10
年国债利差高点出现在
5
月下旬,最高水平为
28bps
左右。当时是确定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但后续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落地,并且
8
月之后超长债供给放量,但
30
年与
10
年国债利差却并未随之扩张,反而有所收窄。因而短期来看,随着供给落地,预计
30
年与
10
年国债利差也将见顶,或不会持续拉大。而中期来看,随着未来几年长久期政府债券的持续放量,需要银行监管指标和其他方面进行相应调整,来缓解银行承接长久期债券的压力。
预计债市将继续震荡走强,等待配置机会来临
。短期债市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一方面,需要等待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更为明确的政策信号,另一方面,市场也在等待供给冲击落地。但随着未来几周不确定性落定,对债市的压制因素将逐步解除。同时,基本面的改善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债市将逐步震荡走强。如果年内降息降准等政策落地,年内长端利率有望再度接近甚至突破前低。而在长端利率有所下行,且非银负债端有所恢复之后,明年初,信用债也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将约束长债利率下行空间,而政策预期波动也会带来长债利率的波动,我们预计年内长债可能继续保持震荡。但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放缓,以及央行对资金关注度提升,同业融资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之下,资金将继续保持宽松,短端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短债资产加杠杆具备更高性价比。我们延续对
10
年国债短期
2.05%-2.2%
震荡区间的判断,以及
1
年
AAA
存单下降至
1.8%
左右的判断。
风险提示
风险偏好变化超预期;
货币政策超预期;
外部不确定性超预期;
测算可能产生的风险。
本文节选
自国
盛证券研究所
于2024年11月17日发布的研报
《
再融资债来临,冲击会如何?
》
,
具体内容请详见
相关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