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圈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推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碳纳米管,Nature Materials! ·  昨天  
PaperWeekly  ·  上海内推 | ... ·  3 天前  
科研圈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圈

曹雪涛事件进展:《科学》等期刊已开始核查相关论文|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11-28 12:32

正文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学术诚信 


曹雪涛事件进展:《科学》等期刊已开始核查相关论文


两周前,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 Elisabeth Bik 在 PubPeer 网站公开指出以现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为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或合作者的多篇论文涉嫌“图像不当复制”问题(inappropriate duplications in figures)。11 月 27 日,据《自然》(Nature)报道,在事件涉及的 28 家期刊中,《科学》(Science)、《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和《分子免疫学》(Molecular Immunology)都表示已经得知这一事件,已开始审核涉事论文。

 

《科学》发言人 Meagan Phelan 说,期刊正在审核 Bik 认为有疑点的一篇论文。她补充说,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由研究机构负责,调查结果将为期刊决策提供依据。

 

《自然-通讯》主编 Elisa De Ranieri 表示,期刊已经通过 Twitter 和 PubPeer 了解了这些潜在的图像操纵问题。她说:“我们准备针对所有与《自然-通讯》论文相关的质疑进行调查,按照我们通常的科研诚信程序。“

 

曹雪涛也是德国科学院成员。该机构一名发言人告诉《自然》,科学院将“密切关注事件调查进展”。

 

曹雪涛在 2015 年获得了《自然》 颁发的一个奖项,这是对优秀导师的表彰。他还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期刊《细胞和分子免疫学》(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期刊的共同主编。施普林格·自然的一名发言人表示,公司不负责该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任命,并表示:“我们刚刚得知曹教授作为共同作者发表的一些论文的图像受到了质疑。在这一阶段我们对此不作任何评论。”

 

该期刊一名发言人表示,期刊已经得知曹的论文引发的质疑,目前不对事件作任何评论。发言人说:“值得注意的是,图像问题通常不是研究行为不端的结果,但这些问题应当被谨慎评估,并且在必要时应采取得当措施,以纠正科学出版中的错误。”(Nature

扩展阅读:

- 教育部回应“南开大学校长论文受质疑”:已关注,正调查了解

- 工程院:将调查曹雪涛论文相关问题;曹雪涛:已列为最高优先级,正复盘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



· 大学排名


软科发布 2019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清华第一、北大第二、港中文第三

 

11 月 28 日,软科发布 2019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排名对象包括我国内地、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领先的百强研究型大学

 

综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质量与学校资源的计量指标显示,今年清华大学蝉联第一,北京大学第二,香港中文大学第三。第四至第十名分别是:浙江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新竹)、台湾大学。(软科)

         图片来源:软科

 

完整排名见这里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 9 个临界点已进入“活跃”状态,若无切实减排措施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的 Tim Lenton 等研究者本周在《自然》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超过半数的气候变化临界点(Tipping Point)已经处于活跃状态。若达到上述临界点,意味着地球系统陡然发生不可逆变化,这标志着地球进入紧急状态。

 

作者援引证据表明,西南极冰原和亚马孙雨林缩减等临界点到来的可能性,或许比我们之前预期的更大。二十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只有当全球气温上升超过 5 °C,才有可能达到临界点。但 IPCC 最新报告指出,当升温超过 1~2 °C 时,便有可能突破某些临界点。目前已经进入活跃状态的 9 个临界点包括:

 

· 北极海冰(Arctic sea ice)

· 格陵兰冰盖(Greenland ice sheet)

· 北方森林(Boreal forests)

· 多年冻土(Permafrost)

· 大西洋子午线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 亚马孙热带雨林(Amazon rainforest)

· 温水珊瑚(Warm-water corals)

· 西南极冰盖(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 南极洲东部地区(Parts of East Antarctica)

      

9 个进入活跃状态的气候变化临界点 | 图片来源:Nature

 

目前,一些冰原正在加速融化,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2 °C,预计 99%的热带珊瑚将消失。另外有研究表明,突破一个系统的临界点可能会增加突破其他系统临界点的风险。Lenton 等人表示,目前已经开始观察到这种临界点相互作用的例子,这可能预示着达到全球临界点的可能性。

 

“如果破坏性的临界点级联事件发生,而且全球临界点不可排除,那么这就是一个切实存在的对文明的威胁。任何经济成本-效益分析都帮不了我们。”作者们写道。“地球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正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总结说,“国际社会必须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Nature,埃克塞特大学)

  


· 学术荣誉


IEEE Fellow 2020 年增选名单公布,华人学者占近三成

 

11 月 27 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 2020 年新晋 Fellow 名单,共 282 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 79 位,占总人数的 28%。在国家及地区分布上,来自美国的学者共 135人,位居第一,来自中国的学者 37 位(内地 23人,台湾地区 7 人,香港特别行政区 6 人,澳门特别行政区 1 人),排名第二,内地当选学者包括北京大学陈宝权、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陈山枝、微软亚洲研究院陈卫、清华大学高飞飞、中科院自动化所蒋田仔等。

 

IEEE Fellow 为 IEEE 最高等级会员,当选者被视作在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更详细的名单及介绍见这里。(AI科技评论)


            


· 宇宙学


中国科学家发现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团队通过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利用 LAMOST 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天文学家目前仅在银河系发现了约 20 颗,且质量均小于 20 倍太阳质量。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黑洞质量为 70 倍太阳质量,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Nature,环球科学)


 

· 新药研发


FDA 批准首个镰状细胞病根源疗法 Voxelotor 上市

      新型药物可以防止红细胞突变成镰刀状。图片来源:Science

 

11 月 25 日,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镰状细胞病药物 Voxelotor上市。该药物从进入“优先审查”(9 月 19 日 科研圈日报曾报道:镰状细胞贫血病就快有药可医了?)到批准仅用了2 个多月的时间。美国制药公司 Global Blood Therapeutics(GBT)将以名称“Oxbryta”出售该药物,可用于 12 岁及以上患有镰状细胞病的成人和儿童,这也是首个针对镰状细胞病的根源疗法。

 

FDA 通过一项随机双盲试验,评估了 Voxelotor 对于 274 例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血红蛋白应答率作为主要功效指标,结果表明,voxelotor 的应答率达 51.1%,远高于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6.5%)。其他功效指标包括用药期间血红蛋白的变化,间接胆红素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平均变化百分比。

 

该药物每日推荐的使用剂量为 500 毫克(包括进食或未进食的情况),可引起的常见人体不良反应(占比大于10%)包括头痛、腹泻、腹痛、恶心、皮疹、疲劳和发热。(FDA)


——END——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