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NE时代新能源
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及整车的技术、市场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池中国  ·  总投资近3.8亿元!2500吨电解液添加剂项 ... ·  4 天前  
阿枫科技  ·  不止iPhone16,今天所有手机价格都崩了 ·  6 天前  
阿枫科技  ·  不止iPhone16,今天所有手机价格都崩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NE时代新能源

接连拿下欧洲整线设备订单,巨力自动化凭什么?

NE时代新能源  · 公众号  · 科技创业 科技自媒体  · 2024-09-19 07:00

正文

NE时代通过多方获悉,国内新能源汽车扁线电机产线设备企业巨力自动化已获得两家欧洲客户定点,项目均为自动化扁线电机定子产线。这也是暨2017年巨力自动化交付国内首条自动化扁线定子产线后,再一次刷新了行业里程碑。

据悉,巨力自动化两条扁线定子设备产线将于2024年底到2025年初陆续交付,其中一个产线项目设计产能为40万套/年。

01.

双向奔赴

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提高。根据乘联会崔东树发布的数据,自2017年全球新能源销量突破100万后开始快速增长,于2022年突破1000万辆。2023年全年新能源销量达到1429万辆,占比为16%。截止2024年5月,全球新能源当年累计销量为585万辆,占比为16.4%。如果将普混也考虑在内的话,两者2023年全球销量为1926万辆,占比为21.6%。2024年1-5月累计为811万辆,占比为22.7%。继续在持续增长中。

全球新能源销量走势,来源:乘联会

分地区来看,中国是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地方,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2023年渗透率达到了36.1%。欧洲作为新能源第二大市场,虽然各地区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渗透率在18.5%,2023年市场总量为289万辆。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德国、法国的渗透率在20%左右徘徊。其他地区中泰国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0%,但总量不足10万辆。剩余其他地区新能源渗透率则普遍低于10%。

全球新能源分地区份额走势,来源:乘联会

中国和欧洲目前所处的市场阶段也不相同。中国从2023年取消了新能源的现金补贴,目前仅有购置税减免和部分城市路权鼓励,当前已经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欧洲则相对晚一些,目前受财政补贴影响较大,新能源汽车售价也普遍高于其燃油车型。这也是2024年欧洲新能源销量出现波动的核心原因。作为对比,在补贴退坡到市场化的档期,中国车企开始大举进入欧洲,并通过成本优势对欧洲本土品牌造成威胁。这也是前段时间欧洲针对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增加关税的主要原因。

其实,早在光伏产业推广时期,欧洲就面临过中国企业的高强度竞争,在持续的价格竞争下,即使动用行政手段干预,但最终的结果是欧洲几乎退出了光伏产业,而中国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光伏产能,占比超过了80%。汽车工业一直是欧洲主要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是老牌强势产业,显然不会放弃。因此下一步就是谋求降本,并且坚持本地化生产,即将产能留在欧洲。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也是欧洲本地化产能投放的主要部分。欧洲本土企业若想在新能源市场中更进一步,必须要解决好成本的问题。

前段时间,宝马将其电驱动项目定点至爱信而非采埃孚,也侧面印证了欧洲企业通过引入新供应商来尝试降本的目的。

事实上欧洲本土设备企业很早就开始进入扁线电机产线领域,例如Grob、菲索玛特、ATOP、TM等。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外资设备企业也陆续进入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线就由Grob提供,华域电动、威睿电机部分产线由Atop提供、蜂巢电动部分产线由菲索玛特提供。但在中国新能源快速扩产的过程中,外资设备企业在产线交付周期、产线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明显弱于国产设备企业。因此从2021年开始,国产设备企业交付量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在此期间,以巨力自动化、铭纳阳为代表的国产设备企业为产能增长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比亚迪绝大部分扁线设备来自于铭纳阳,蜂巢电驱动、星驱科技、华域电动、一汽红旗等企业核心扁线自动化量产线来自于巨力自动化,广汽锐湃扁线设备则来自于跃科。

相比于外资设备企业,国产设备企业在交付能力、配合度以及价格方面要远远优于对方,在个别项目中,国产设备企业的价格甚至只有外资企业的一半。最初担心的设备可靠性问题,随着大量产线交付并大批量量产,也得到了完善补充。

在NE时代2024xEV电驱动论坛期间,巨力自动化董事长章日平就展示过一组对比数据。与Grob相比,巨力自动化在OEE和直通良率表现优于对方,其中OEE为85%,直通良率为95%。唯一不足的是计划外停机,巨力自动化是110分钟一天,Grob是90分钟一天。总体对比来看,双方互有胜负。

巨力自动化董事长章日平,来源:NE时代

在产线的交付和国内高强度的竞争中,国产设备企业获得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以及技术积累。随着国内扁线电机产能的短期饱和,国产设备企业开始转向海外市场,谋求新的市场发展机会。相比其他市场,欧洲市场由于汽车行业发展时间较久,其积累的标准要求较为系统完善,意味着对产线设备的要求更高,无形中增加了进入门槛。而且欧洲客户项目的价格要优于其他市场客户,因此一直是国产设备企业出海的重点区域。

目前正值欧洲客户有降本的诉求,提供了与国产设备企业合作的机会。事实上,此前国产设备企业已经与欧洲客户在接触,但更多的是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或者仅是单台设备的出口供应。本次巨力自动化一举获得2条整线自动化产线设备的定点,尚属行业首次。

02.

十年磨一剑

实际上,巨力自动化为了本次的整线项目筹备了差不多十年时间。

巨力自动化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一直从事电机设备生产服务。进入本世纪初,开始涉足汽车起发电机生产设备领域。在此阶段,获得了法雷奥中国的量产设备订单,用于其起发电机的生产,并逐步成长为法雷奥中国起发电机设备最大的供应商。

自此,巨力自动化开始涉足扁线电机设备领域。
有了与法雷奥的深厚合作基础,巨力自动化也将目光投向海外,于2015年通过收购瑞士百年电机设备企业ATS强化海外业务实力。以此为契机,巨力自动化的高端电机生产设备及解决方案正式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最初供应的设备主要是BLDC圆线电机生产设备,一方面是因为ATS能力主要是圆线设备方面,尤其是针式绕线技术全球领先。二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当时还处于起步期,对扁线电机设备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巨力自动化便将扁线电机设备产线的重点放在国内。在2017年,业内还是以圆线电机为主流的时候,巨力自动化实现了首条自动化扁线设备产线的交付,同时也是国内扁线设备行业的首个第一。

2018年开始,中国新能源销量突破百万,并连续保持了三年。与此同时,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大众等整车企业开始大规模应用扁线电机,扁线电机开始替代圆线,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

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企稳也给了外资品牌信心,从此前的市场观望转向产品投放。这也带动了其电驱动供应链的国产化。如大众MEB平台的电驱动来自于其天津工厂,宝马的电驱动来自于采埃孚在沈阳的工厂。此外,包括纬湃、舍弗勒、博世在内的外资电驱动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增加产能。

这就给国产化设备企业首次进入外资企业提供了机会。也是在这个期间,巨力自动化迎来了首个进入外资品牌的机会。

第一次尝试来自于某欧洲企业的国内电机设备项目,竞争方为同属欧洲的设备企业。巨力自动化虽然在价格方面具备优势,但在开发流程及配合度方面受到外方客户担心,最终在最后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针对这次失利,巨力自动化总结了几个原因。一是技术层面仍旧需要继续精进;二是在标准方面要向欧洲同行看齐;三则是尊重和理解客户的企业文化。

在技术方面,巨力自动化不断优化自己的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尤其是针对影响生产效率较大的成型设备,巨力自动化实现了最快1s一根扁线的生产速度,较之前的生产速度提升了一倍。

针对后面两个原因,巨力自动化则采取了“Local for local”的策略,在匈牙利重组了其欧洲团队。为欧洲客户来服务。

一系列的准备完成后,本次巨力自动化获得自动化整线设备定点也就水到渠成。

03.

下一个目标

对于以巨力自动化为代表的设备企业而言,获得欧洲整线订单只是阶段性目标。打造全球一流的设备产品依然是中国所有设备企业的奋斗目标,巨力自动化也不例外。

在新型绕组技术方面,巨力自动化在去年已经展示了其X-pin、S-winding的绕组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在样机demo方面已经与客户展开广泛合作。不等槽宽的技术路线方面,巨力自动化同样是业内首家提供整线自动化设备服务的企业。早在2022年,巨力自动化便为易唯科成功开发并提供了量产设备,帮助其迅速实现产业化。

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方面。巨力自动化整线生产节拍已经达到45s,远高于业内常见的60s。产线OEE当前为85%,下一目标为90%。

客户服务方面,巨力自动化会继续坚持“local for local”的服务策略。国内以嘉兴总部为服务主体,结合客户所在地进行本地化现场服务。在欧洲以匈牙利分公司为主体,后续不排除将部分生产能力也布局在匈牙利。

End.
在经历过三年的快速增长后,扁线设备行业也在面临项目数量减少、单价降低的困局,整个行业开始进入淘汰赛阶段。作为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功臣”,中国本土设备企业提供了绝对的产能支持。站在行业困局的当下,中国设备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去,依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积累去挖掘全球新的产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市场是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市场。巨力自动化通过扁线电机定子整线产线,已经走出了出海的第一步;此外,如邦迪等其他企业也通过单机设备出海踏出了第一步。未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中国设备企业走出去,获得的定点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一起推动中国电机设备行业实现全球一流设备产品的目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