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m's Landscape
旅行见闻,风景和摄影
51好读  ›  专栏  ›  Tim's Landscape

2017索尼世界摄影奖解读:深度与抽象

Tim's Landscape  · 知乎专栏  ·  · 2017-04-23 05:01

正文

题图:© Dongni, China, 1st Place, Professional, Architecture, 2017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注: 本文用图来源为2017世界摄影奖专业组入围作品展示,仅作评论用途,请勿转载。展示地址:2017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前言:

世界摄影奖(WPA)是世界摄影组织(WPO)举办的国际顶级的年度综合摄影大奖,设有 专业组(面向职业摄影师和艺术家),开放组(面向公众和摄影爱好者),青少年组(面向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及杰出贡献奖(颁发给在过去数年中在摄影领域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等奖项。
作为顶级的摄影赛事,WPA收录的入围作品风格多元,形式多样,涵盖了主流摄影各个领域的高水平作品。这些作品同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观看这些入围作品,大致可以窥见国际顶尖摄影师和评论家的关注点和所指向的热点话题。这也使得WPA成为了推动摄影艺术发展的先锋赛事。

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职业摄影师,该奖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用以革新对于摄影的认识。

---

WPO目前公布了世界摄影奖专业组10个类目的30个获奖作品,这十个类目分别为:

建筑,观念,时事,新闻,生活,风景,自然,肖像,运动,静物


并且在获奖名单中还有40个入围作品。

我将选取一部分我认为有亮点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解读。

---


建筑组,一等奖,Dongni,中国

这位中国摄影师获得了今年WPA建筑组的大奖,但是我没有找到作者的信息,如果有读者知道关于Dongni的信息,欢迎补充。

这组作品突破了传统建筑摄影的边界,将建筑的元素从现实中提取出来进行重构。作者将常见的建筑元素如桥梁,路面,墙面等作为符号和语句,并利用这些元素建立了抽象的视觉表达。作品整体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从更高的层次展示了对于现代建筑的观察与思考。


---

建筑组二等奖,Julien Chatelin,法国

法国摄影师Julien Chatelin在2013-2015年间在中国西南拍摄了一系列新地形风格的景观。其中很多作品拍摄于重庆和成都。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作为基建狂魔的形象受到了全世界摄影师的关注。以中国为主题的新地形摄影也迅速出现了大量的作品。最早我们通过张克纯的《北流活活》开始接触这类题材的作品,而在数年之后,西方的摄影师纷纷来到中国,以一种陌生角度来拍摄中国的发展。

这些画面让我们回想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西部开发,以及罗伯特 亚当斯和 刘易斯·巴尔兹 等摄影师对美国西部进行的观察与记录。

作者官网:China West - Julien Chatelin


---

建筑组三等奖,Diego Mayon, 意大利


摄影师记录了一些列位于雅典的“Studio”,刚看到这些建筑的时候观众往往会发问,“Studio”代表了什么,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拍摄这些内容?

实际上,这些带有霓虹装饰奇怪建筑是雅典的一些高级妓院,作者在对作品的阐释中这样说:“从1999年起,希腊法律规定妓院必须拥有政府颁发的许可和执照才能营业,此后,各种各样的妓院出现了,其中最高级的一种叫做“studio”,它们更隐蔽,更干净,性工作者有更好的教养..."

意呆利人的关注点果然与常人不同。

然而值得一说的是,这位摄影师仍然采用了一个非常传统的方式,即类型学的方式去记录这些妓院。虽然方法老套,但是所记录的内容却十分有趣。

作者官网:DIEGO MAYON Photography

---

概念组一等奖,Sabine Cattaneo, 瑞士

这组作品,是我认为今年看到的最震撼的摄影作品,没有之一。

乍看之下这些意味不明的场景似乎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然而通过作者的描述以及附带文字的介绍,我们得知这些场景实际上是一些安乐死死者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最终场所。

瑞士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安乐死合法的国家之一,安乐死本身也有着极大的争议。作者通过摄影记录了一系列死者自己选择安乐死的场所,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纪录片,《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 》(Terry Pratchett:Choosing to Die),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安乐死的过程,在片中你将亲眼目睹死亡的过程。这部纪录片给许多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冲击,强迫我们去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

而在上面的这组摄影作品中,相比与纪录片,作者使用了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去记录死亡。在作品的最后,作者甚至给出了一张空白的图像,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死亡的思考。


在手法上,这组作品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图像和文字有各自的不足,传统的摄影中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即使是在纪实摄影中,文字与图像也是分开的,这就导致了在传播过程中文字描述的丢失,也导致了一些歧义甚至是悲剧,例如艾迪 亚当斯的《西贡处决》和 凯文 卡特 《饥饿的苏丹》。

为了解决这种歧义性并避免它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在当代摄影以及新纪实中,摄影师们开始尝试使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方式,即强制将文字加入图像中。这时,我们就会联想到 陈哲 的《向晚六章》中对于文字的使用。

---

概念组二等奖,Alexander Anufriev, 俄罗斯

这组作品中以各种方式透露着俄罗斯人的性格,甚至连拍摄手法都是一种俄式的简单粗暴。

图像记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毛子生活场景,有AK47,伏特加,还有普京,俄罗斯大妈等等。虽然说记录的手法简单粗暴,但是却精确的抓到了俄罗斯人的一些特质。从这些微小的细节,观众就会慢慢的脑补到这个民族整体的形象。


---

概念组三等奖,Gao Peng, 中国

又是一位中国摄影师。荒诞与黑色幽默的场景是这组作品的核心。作者通过制造场景和利用构图表现了一些我们意识中偶尔会出现的一些奇怪场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瞬间否认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但作者通过影像将这些想法呈现出来的时候,就好像是用图片讲了一个冷笑话...

如果说René Maltête这种荒诞大师塑造的影像代表了传统的笑话和幽默,那么黄京,刘涛,以及本次获奖的Gao Peng,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系列充满后现代风格的朋克冷笑话。

---

肖像组一等奖,George Mayer, 俄罗斯

这是一组布光很“奇怪”的作品,我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象过这样的光线,甚至可能认为它是失败的布光。但是更奇怪的事情是观众居然在这种奇怪的布光中发现了灵性,发现了对于人物新的观察视角。

观念艺术往往是引领设计和商业的,从这组作品出发,似乎不难想象未来时尚人像的一个趋势。


---

肖像组二等奖,Romina Ressia, 阿根廷

在消费主义和网络文化横行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女性之美产生一种错觉,这错觉对应着锥子脸,双眼皮以及大胸。在这种喧嚣与毫无意义的狂欢中人们慢慢忘记了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美好的美。

就像是,童年的瓜更甜,辣条更香。

消费主义的庞大机器屏蔽了我们意识中对于美的认知,同时强行灌输一种消费主义主导的意识。在这组作品中,作者记录了那些“平庸”的女性所呈现出的美感,不论她们年龄多少,身材如何,在这种平静的观察中都能找到独特的美感。


---

肖像组三等奖,Ren shi Chen,中国

这组作品通过摆拍肖像记录了甘肃省留守儿童的一些现状。

在传统的纪实摄影中,摆拍被认为是一种忌讳,或是一种“不真实”的方式。而在这组作品中作者对于摆拍毫无忌讳,直面摆拍。而被拍摄的对象并不是演员,以及,我相信这些留守儿童在黑板上所写下的心声也都是真实的,因为小孩子不会去刻意掩饰什么,而成年人也无法捏造一个儿童的想法。

相比于那些“假装真实”的纪实摄影,这组作品反而更显的有力。

---